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木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木耳0582木鱼(一种打击器)。江淮官话。湖北红安〖〗。耳朵。晋语。山西。侯精一《山西理发社群行话的研究报告》:「山西理发社群行话称『耳朵』曰~。」

木耳mù'ěr

一种真菌,像耳朵,多为黑褐色胶质,生长在腐朽的树干上。可以吃。也说黑木耳。白色的叫白木耳,也说银耳。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菌芝 > 木耳
木耳  muěr

亦稱“樹雞”、“木𣚊”、“木菌”、“木㙡”、“木蛾”。菌類植物。担子菌綱木耳科。生於枯木之上,可供食用或藥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作菹藏生菜法》:“木耳菹,取棗、桑、榆、柳樹邊生,猶軟溼者。”唐·韓愈《答道士寄樹雞》詩:“軟濕青黄狀可猜,欲烹還唤木盤迴。”宋·蘇軾《和陶詩和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穫》詩:“黄崧養土羔,老楮生樹雞。”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三·木耳》〔釋名〕:“木𣚊、木菌、木㙡、樹雞、木蛾。”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菜 > 木耳
木耳  muěr

亦稱“木𣚊”。長於木上,形似人耳,故名。木耳科植物木耳的乾燥子實體。爲不規則塊片,多卷縮,表面平滑,黑褐色或紫褐色。主治腸風,血痢,血淋,崩漏。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二·木耳》:“〔釋名〕木𣚊。”清·黄宫繡《本草求真·食物·木耳》:“治痔瘡焮腫,崩中漏下,眼流冷淚,血注脚瘡,血痢下血,一切牙痛等癥。”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相術部 > 耳鼻 > 木耳
木耳  mùěr

相術十六耳之一。特徵爲耳薄大,輪廓窄細,飛反不卷,色澤偏暗。認爲生此耳主貧困勞碌,親緣關係淡薄,祖業無靠。參閲《麻衣相法》。

木耳mù ěr

旧时山西理发业谓耳朵。语见侯精一 《山西理发社群行话的研究报告》。

木耳【同义】总目录


树鸡木耳
菌类植物

菌类植物

菇(蘑菇) 菌(香~;毒~)菇(蘑菇) 蕈
香菌:香蕈 香菇
鸡枞:(鸡) 枞 鸡宗
灵芝:云芝 香芝 灵华 灵菌 希夷 寿潜 菌芝 芝草 三秀 龙仙(龙仙芝)黄金芝 养神芝
生在朽竹根节上的菌类:竹菇 竹肉 竹菌 竹蓐
木耳:荋 栭 木菌 木枞 木饿 树鸡

☚ 植物   苔藓 ☛

木耳Jew's-ear

一种广泛分布、喜温的,生长于朽木,子实体呈黑褐色的胶质食用菌。属木耳科(Auriculariaceae)木耳属。学名Auricularia auricula(L. ex Hook.)Underw.,别名黑木耳、光木耳、云耳、川耳等。每100克干木耳含蛋白质9.4~10.6克、脂肪0.2~1.2克、碳水化合物65.5克、粗纤维4.2~7克。所含胶质有润肺和清涤胃肠的功能,是纺织工人、矿山工人的保健食品。木耳有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降低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状硬化的作用。
中国利用和栽培木耳历史悠久。《齐民要术》(533~544)记载了木耳羹汤的制作方法。唐代苏恭《唐本草注》(660)中记载了栽培木耳的方法。木耳在世界上主要分布于温带或亚热带的山地。中国木耳的主要产区在东北、华中、西南各省,总产量居世界首位。
生物学特性 木耳菌丝体生长在朽木或其他基质内,颜色灰白,有吸收和输送养分的功能。子实体为半透明的胶质体,初生时小杯状,长大后呈片状,边缘有皱褶。宽2~12厘米。耳片富有弹性。子实层着生于腹面,腹面光滑或略有皱纹,红褐色或棕褐色,干后变深褐色至黑褐色,背面灰褐色有短毛。孢子无色,光滑,常弯曲,腊肠形9~16×5~7.5微米。木耳干燥后体积缩小,干耳的重量约为鲜耳的1/10~1/15。
木耳是典型的异宗结合真菌,它不同于其他担子菌的主要特点是:担子有三个横隔,分成四个细胞,在每个细胞侧面伸出担孢子梗,成熟的担孢子梗顶端膨大成担孢子。木耳的性交配系统是单因子控制的二极性系统(Barnett 1937)。在同一担子上产生“+”“-”两种不同极性的担孢子,通常每种有两个。由不同担孢子萌发生成的两种不同极性单核菌丝,在形态上无差别,但在遗传特性上有明显差别。只有两个不同极性的单核菌丝相结合,才能融合成具有结实能力的双核菌丝。在生长过程中菌丝大量繁殖,菌丝与菌丝接触处,细胞相互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菌丝体转向生殖生长时,充满胶质的菌丝体逐渐发育成子实体的原基,这时大量的养分运送到子实体,使子实体迅速长大、直到成熟。


木 耳


木耳生长的营养,来源于段木,菌丝体不能直接利用木材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等大分子物质,而要通过菌丝本身分泌的水解酶,进行水解作用后才能吸收。菌丝体生长温度5~35℃,适温22~28℃子实体形成温度16~28℃,最适18~22℃。木耳对温度反应的特点是能耐低温而不耐高温 木耳对水分及空气湿度的要求较高,段木中含水量35~45%,木屑培养基含水量55~65%为宜,出耳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要在80%以上 木耳是好氧微生物,缺氧会抑制菌丝体生长。光线可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弱光下形成的子实体色浅,较强光照下形成的子实体颜色深而且厚硕。木耳在阳光直射下脱水,但因含有胶质,遇到水分后还可恢复生长。
栽培技术 通过孢子分离法,耳木分离法获得生产性能好的优良菌种。将配好的木屑米糠、石膏、糖培养料装入玻璃瓶(或塑料袋),灭菌后接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45天左右即成原种,原种在木屑培养基上,扩大培养一个月左右即得栽培种。
可用于木耳段木栽培的树种很多,如壳斗科(Fa-gaceae)的槲栎(Quercus aliena)、青刚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麻栎(Q. acutissima),桦木科(Betulaceae)的黑桦(Betunadapurica),胡桃科(Juglandaceae) 的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的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等。通常在叶黄之后砍树,适合栽培黑木耳的树杆的直径在10厘米左右。树木在砍倒之后,过10~15天去掉枝桠,然后把树干截成段木,长度1~1.2米,将段木搭成架,让其继续失水,待段木内含水量适宜,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开始接种。先在段木上钻接种穴,穴距纵向10厘米左右、横向5厘米左右,交错成梅花形。穴深度1.5~2厘米,直径1.2~1.4匣米。穴内填满菌种后加一相应大小的树皮盖。一般接种的季节在2~4月,此时温度较低,需堆集在一起,用薄膜覆盖,保温保湿,促使菌丝在耳木上定植。7天后翻堆(堆上和堆下的耳木调换位置),使发菌一致,并调节水分。翻堆4~5次后,菌丝体已在耳木上定植。此时气温升高,将耳木平卧贴地排放,使其吸收地面的潮气。在阳光雨露和新鲜空气的滋润下,菌丝迅速生长并逐渐转入生殖生长阶段,经一个月左右,大量耳芽发生。这时平放于地面会影响耳片展开,需把耳木架起,排放成人字形。起架后根据木耳对温度、光照、水分等要求进行管理,木耳即可不断生长和成熟。耳片展开,子实体腹面有白色孢子粉时应及时采收,鲜木耳可晒干或烘干。
用木屑、棉子壳等作为培养料的代料栽培方法,已在中国各地推广。利用自然气温一年可栽二茬,即三月和八月制栽培种,菌丝体长满袋后,在袋上开口,开口处光线和氧气充足,空气湿度高,可促使子实体形成。一般7天后耳芽形成,14天后成熟。室内和室外均可栽培,在室外的树荫下,荫棚下用铁丝挂袋,室内用床架栽培。整个栽培周期共4个月左右。
在木耳栽培过程中,常遇到病虫危害。段木栽培中常见的害虫有黑光伪步甲(Ceropria induta)、食丝谷蛾(Hapsifera brabato)、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等。害虫大多蛀食耳片和耳根,被蛀食的耳片溃烂流失,耳木不再出耳。有的害虫亦能蛀入耳木,致 使耳根松动损伤,菌丝体被蛀食一空,耳木过早腐朽危害木耳的病害及杂菌有炭团菌(Hypoxylon sp.)韧革菌(Stereum sp.)、朱红栓菌(Trametes cinnabari-na)绒毛栓菌(Trametes pubescens)等,上述几种害菌,发生发展迅速,常会成批危害。在袋料栽培中危害最重的是木霉(Trichoderma sp.)。应注意环境卫生、减少杂菌虫卵的孳生,多方面提高木耳本身的抗病虫能力。忌用剧毒农药。常用农药有多菌灵、托布津、溴氰菊酯等。

木耳

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木檽、黑木耳。为木耳科植物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 ex Hook.) Underw. 的子实体。产四川、福建等地。甘,平。入胃、大肠经。益气,凉血,止血。治咯血,吐血,衄血,肠风,血痢,崩漏,痔血,产后血虚,便秘,腰酸,痹痛,高血压病。煎服:9~30g。止血炒用。本品含黑木耳多糖AA、黑刺菌素及其他蛋白质、脂类、糖类及无机盐。木耳可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升白细胞、增强免疫功能、降血脂、抗动脉硬化、促进生长、延缓衰老、抗炎、抗辐射、抗生育、抗肿瘤等作用。

木耳jew's ear,wood ear

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又称黑木耳。木耳科,木耳属。主要食用菌之一,是中国传统的出口特产。子实体单生呈耳状或群生为花瓣状,胶质半透明,干燥后高度收缩成革质。子实层生于上表面,深褐色至近黑色,光滑或有脉状皱纹;下表面不育,具绒状短毛,暗青褐色。孢子无色,光滑,常弯曲,腊肠形,9~15μm×5~6μm。自然界多生于栎、榆、杨等阔叶树腐木上。在中国分布广,主产区湖北、四川、黑龙江等省。袋料人工栽培已遍及全国。营养丰富,有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降低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状硬化的作用。

木耳

木耳

木耳科木耳属的一种腐生真菌,四川较早栽培的食用、药用菌之一。又称光木耳、黑木耳、云木耳等。商品木耳主要是木耳和毛木耳两种。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脂肪、铁、钙、磷、碳水化合物。是一种食用珍品,也可入药,有益气轻身、滋补强壮、去瘀生新、清肺润肺等作用。主产于广元、巴中等市地。1994年全省有耳棒林面积约9.3万公顷,产木耳约2040吨。

木耳

山产珍品。多产于东北三省东部山区,系在柞木丛中伐树倒地,每逢春夏雨水期,于倒树上遍生菌类以成。掇拾极易,晒干即成干菜。满族及其先人,皆广为采集,与汉人交换生产、生活用品。清代,为供应皇室的贡品之一。

木耳

一种食用菌,又名黑木耳。有10个种,中国有黑木耳、褐黄木耳、毛木耳和皱木耳4种。有1000多年的食用史。子实体直径4~12 cm,子实层约150 μm。菌丝体生长温度5~35℃,最适宜温度22~28℃,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子实体生长温度16~32℃,最适温度22~28℃,空气相对湿度85%~95%。适宜pH5.0~6.5。蛋白质含量约10%,含有包括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氨基酸。

木耳

木耳muerAuricularia auricula

又叫黑木耳。真菌门、担子菌纲、木耳科。子实体胶质,浅圆盘形、耳形或不规则形,宽2~12厘米,新鲜时软,干后收缩。子实层生里面,光滑或略有皱纹,红褐色或棕褐色,干后呈深褐色至黑褐色。外面有短毛,青褐色。担子具横隔,为4个细胞,担孢子无色,光滑,常弯曲,腊肠形。木耳生于栎、榆、杨、榕、洋槐等阔叶树上,或腐木及针叶树冷杉上,密集成丛生长。我国大部省区均有分布。木耳一直为人们喜食的营养价值很高的珍贵食品。同时有润肺和清涤胃肠的药用价值,是棉、麻纺织以及矿山工人的保健食品。现已大规模人工栽培。和木耳同属的还有毛木耳和皱木耳。但毛木耳的毛长,无色,仅基部褐色;木耳的毛短;皱木耳的子实层有明显皱褶,并形成网格,可区别于木耳。毛木耳和皱木耳都较脆,没有木耳好吃。


图75 木耳
1、子实体 2、部分显微放大,示横隔担子和担孢子

☚ 曲霉   银耳 ☛
木耳

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

又称“黑木耳”。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食用和药用的真菌。子实体呈耳状或叶状,初期为红褐色,干后呈深褐色或黑色,因而得名。湿润时半透明,富有胶质,有弹性,表面平滑或有皱纹;干燥时,强烈收缩,呈革质。多分布在我国东北、东南、西南和中部各省地,主要生活在栎、榆、柳、杨、桑、枣、栗、槐等树的朽木上。现已广泛进行人工栽培。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磷脂、固醇、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除供保健食外,还有滋补润肺、清涤胃肠、止血、止痛、防治高血压、血管硬化和减少血液凝块的作用。另有一种植物与木耳极相似,但子实体上长有很多细毛,称为“毛木耳”,质较硬而脆,难以食用。

☚ 蘑菇   银耳 ☛

木耳

木耳

食用黑木耳,药用白木耳(银耳),以干燥、朵大、肉厚者为佳,性味甘平,具有生津、润肺、滋阴、养胃、益气、活血、补脑、强心之作用。为补益良药,白木耳尤为珍贵的滋养品。《神农本草经》云:“益气不饥,轻身强志。”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矿物质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药理实验证明:可以强心、收缩血管而止血,改善血管壁的弹性。老人及高血压、血管硬化患者宜长服之,有滋补营养之效,久服轻身延年。炒菜或做汤食用均可。

☚ 香菇   大白菜 ☛

木耳mù ěr

《本草纲目》菜部第28卷木耳(51)。药名。
【基原】为木耳科植物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的子实体。
【别名】檽(《神农本草经》),树鸡(《韩昌黎集》),黑木耳(《圣惠方》),木檽(《证类本草》),木土从、木蛾(《本草纲目》),云耳(《药性切用》),耳子(《四川中药志》)。
【性味】甘,味。
❶《药性论》:“平。”
❷孟诜:“寒,无毒。”
❸《饮膳正要》:“苦,寒,有毒。”
❹《本草求原》:“甘,温,有小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❶《得配本草》:“入足阳明经。”
❷《本草求真》:“入大肠、胃。”
❸《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凉血、止血。治肠风,血痢,血淋,崩漏,痔疮。
❶孟诜:“利五脏,宣肠胃气拥毒气。”
❷《日用本草》:“治肠癖下血,又凉血。”
❸《药性切用》:“润燥利肠。”
❹《随息居饮食谱》:“补气耐饥,活血,治跌扑伤。凡崩淋血痢,痔患肠风,常食可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钱至一两;或研末服。

木耳

木耳

木耳,又名木檽、木蛾、耳子、黑木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木耳科植物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 Underw. 的子实体。产于福建、台湾、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四川、广西、江西、江苏、河南、甘肃、陕西及黑龙江等省区; 其中以湖北产量最大,黑龙江产者质量最佳。
本品味甘,性平。归肝、肾、大肠经。功能益气补血,凉血止血。主治咯血、吐血、血痢、血崩、月经过多、痔漏下血、手足抽搐、腰腿疼痛等证。咯血、吐血、衄血、血痢诸证,属于气虚血亏或血分有热者,单味煮服,不仅可收止血之效,且有补益食疗之功。用治新久泄痢,配鹿角胶,共研细末服,如《御药院方》二圣散,当以气血两虚,内无积滞,法宜滋补者为宜。《孙天仁集效方》配血余炭,治妇女崩漏日久,冲任血虚,法宜止涩者,乃可用之。单味研末,白糖送服,可用于月经过多,淋漓不止,赤白带下。老年经水复行,气血俱虚,肝肾不足者,用本品炒炭,配入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阿胶、熟地、萸肉等益气血,补肝肾的方中,如《傅青主女科》安老汤。《本草纲目》称本品能 “治痔”。《万病回春》治痔漏效方用极嫩木耳,温水略煮,晒干研末,蜜水调服。治痔疮出血,大便干结者,可配柿饼同用,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润燥利肠。手足抽搐,腰腿疼痛,由于风湿侵入筋骨,血行不畅,筋脉不舒而成者,一般多配木瓜、当归、乳香、没药等活血舒筋,通络止痛之品。腰腿痛属寒湿者,可配附子、肉桂、制川草乌等温经助阳,逐寒祛湿之品。腰膝酸痛无力,肢体麻木、抽筋,见有肝肾两虚症状者,可配当归、枸杞子、杜仲、牛膝、白芝麻等补益肝肾之品。此外,本品配木贼草等分,为末服,治眼流冷泪。单用治高血压病,血管硬化眼底出血亦效。外用治溃烂诸疮,焙干研末,配白糖和匀,以温水调如糊,敷于患处,如《医林改错》木耳散。现用于创面肉芽过剩,取平柔、肥厚而无缺损的木耳,用温开水浸泡涨大后,酒精消毒,将木耳贴于消毒后的肉芽上,能使肉芽干萎,伤口易于愈合。煎服,3~9g。或浸泡后冰糖煮服。
实验研究: 木耳每500g含蛋白质53g、脂肪1g、糖325g、粗纤维35g、灰分29g、钙1785mg、磷1005mg、铁925mg、胡萝卜素0.15mg、维生素B1 0.75mg、维生素B2 2.75mg、尼克酸13.5mg。糖中有甘露聚糖、甘露糖、葡萄糖、木糖、葡萄糖醛酸及少量戊糖和甲基戊糖。干木耳所含磷脂为卵磷脂、脑磷脂及神经鞘磷脂。甾醇主要是麦角甾醇和22,23-二氢麦角甾醇。

☚ 燕窝   白木耳 ☛

木耳

fungus


木耳

fungu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