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赋
❶辞赋名篇。唐代李华作。《文苑英华》、《全唐文》见载。此赋当为安史之乱以后李华屏居江南时所作。据《序》称:华之从子韶为华容令,其县石门山有木兰树,乡人不识,伐以为薪。木兰为珍木,可以治病。韶救余树于斧下,而终枯槁于采药人之手,“肢残体剥,泽尽枯留。顦顇空山,离披素秋。”作者将这种结果的因由归之于“不能言”:“不材则终其天年,能鸣则免于俎羞。”并将其推之于人:“士之生世,出处语默难乎哉!”显然是有感而发,非独体物而赋也。赋的前面描写木兰的风姿:“沐春雨之濯濯,鸣秋风以萧萧。素肤紫肌,绿叶缃
。疎密耸附,高卑荫蔽。华如霜雪,实若星丽。节劲松竹,香浓兰桂。厌杂植于人间,聊独立于天际。”表现出李华固有的“緜丽”风格。赋的后面是议论。这种写法与《吊古战场文》大体一致。
❷辞赋名篇。北宋徐铉作。《全唐文》见载。其序云:“顷岁铉左宦江陵,官舍数亩,委之而去,庭木兰因移植于宗兄家。及铉征还,席不遑暖,又竄于舒庸。吾兄感春物之载华,擬古诗而见寄,吟玩感叹,谨赋以和焉……申骚客之情尔。”文章先写木兰外华内质兼美,不可让豪门污其根本,“乃托根于贫家,资幽人之赏豫”。后面因“人屡遐弃,花犹得地”,而写逐客怀乡之悱恻情怀:“想馨香之不改,叹欢宴之难寻,凭归梦于飞翼,写商歌于素琴”,满纸物是人非、身世漂零之感。最后使事用典,寄托自己“贞心不改”,怀旧之情无已。本赋借故庭木兰抒写自己一生蓬转、去国怀乡的哀绝之情怀。以木兰旖旎与自身飘零遐弃相对比,以丽景写哀情,衬托作者绕指愁肠,感染力倍增。以木兰比拟自己贞心不改,情寓于景物描写之中。文辞骈丽,属对工巧,文字简省而情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