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期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过程;期间ɡuòchénɡ qījiān【同】 都是名词;都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其时段可长可短。 期间;时间qījiān shíjiān【同】 都是时间名词;都指一定的时段、时日;都能受指量短语“这个”的修饰;都能与方位词“里”、“内”构成方位短语。 期间qījiān某一时期内或某一段时间 期间qijian某个时期中间:会议~|考试~每个同学都很疲劳|这件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同)时代 时间 时期 期间 期间期间 中间 之间 里边 里内 ☚ 期限 初期 ☛ 在某时 在某时那个时候:当下 另见:某时 ☚ 大致时间 时光 ☛ 期间参与诉讼程序的机关和人员应当遵守的时间期限。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进行刑事诉讼以及诉讼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刑事诉讼必须遵守的时间期限。刑事诉讼期间一般由法律明确规定,称作法定期间;个别情况下可以由公安司法机关指定,称作指定期间。法律规定的刑事诉讼期间包含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公安司法机关应当遵守的期间;另一部分是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应当遵守的期间。期间是刑事诉讼法从时间上严格诉讼程序、规范诉讼行为的重要措施。其意义表现在:(1)有利于增强公安司法人员的诉讼法制观念和工作责任心,促进其加快办案进度,提高工作效率,以保证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惩罚犯罪;(2)有利于防止和纠正实践中可能存在的以拘代侦,以捕代罚,超期羁押,诉讼久拖不决等违法现象,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3)有利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刑事诉讼活动,保证其及时行使法律授予的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4)有利于维护诉讼活动的严肃性,保障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公安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应当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期间,不得违反,否则将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期间制度的内容主要有各种诉讼活动的法定期间、期间的计算和期间的恢复。(1)法定期间。是指法律明确规定的诉讼时间期限。这种期间的开始是基于某种诉讼行为的实施或法律事实的发生。刑事诉讼法关于各种诉讼活动的期间有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主要有:强制措施期间;与聘请律师、委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关的期间;侦查羁押期间;审查起诉期间;对不起诉决定的申诉期间;一审程序期间;上诉抗诉期间;二审程序期间;再审程序期间;死刑执行期间;变更执行的监督期间;申请恢复期间的期间。(2)期间的计算。我国刑事诉讼的期间以时、日、月为计算单位。以时计算的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以日计算的如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10日以前将人民检察院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以月计算的如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期间的计算,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以内。对于法定期间的计算,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上诉状或者其他诉讼文件在期满前已经交邮的,应当以交邮的时间为准。节假日应当计算在期间以内。期间届满之日如果是法定节假日的,应当顺延至法定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但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羁押期间或者罪犯的在押期间,应当至期间届满之日为止,不得因节假日而延长在押期限。针对诉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特殊情况下诉讼期间的计算: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有重要罪行的,自发现之日起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身份之日起计算,但是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人民法院审判案件过程中,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和人民法院审理的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被羁押的,不受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查起诉期限、审判期限的限制,但是不得中断对案件的审查或审理;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3)期间的恢复。是指诉讼当事人因某种特殊的原因未能在法定期间内进行特定的诉讼活动,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继续进行这种诉讼活动。设立期间恢复制度,是为了解决诉讼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刑事诉讼法》第80条规定:“当事人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而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5日以内,可以申请继续进行应当在期满以前完成的诉讼活动。前款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期间从某一时间起至另一时间止的一段时间。诉讼中的期间,指公安司法机关,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对所为诉讼行为应遵守的时间。广义诉讼期间,既包括公安司法机关为一定诉讼行为的期间,如公安司法机关于对犯罪行为的追诉时效,关于对人犯的拘留、逮捕、羁押期限,抗诉期限等;又包括诉讼当事人及其它诉讼参与人为一定诉讼行为的期间,如被害人、被告人的申诉期限,申请复议的期限,上诉期限等。狭义的诉讼期间,仅指后者,即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向法院为诉讼行为所应遵守的时间,故又称行为期间。期间分为法定期间和指定期间。法定期间,是指由法律规定的期间。法定期间又分为不变期间和可变期间。前者指法院不得依职权而依当事人申请予以延长或缩短的时间;后者指在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下,允许在法定范围内予以延长的期间。指定期间,是指由规定依职权决定或裁定的时间。其长短由法院依职权决定或变更,故又称可变期间。期间的计算,各国采用的方法不同。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以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以月计算的应按公历开始月的某日至期满月的相当开始日的前一日为期满之日。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不交邮的不算过期。当事人因不可(能)抗拒的原因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的法定期日(在刑事诉讼中为5日、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均为10日)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允许,均由人民法院裁定(在刑事诉讼中)或决定(在民事诉讼中和行政诉讼中)。虽然期间、期限、期日都是时间概念,但各自内涵不尽相同。期间包括期限和期间。期限仅指法定期间,如刑事诉讼法第131条规定,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10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5日。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包括期限和期日。期日,指为某一特定诉讼行为的某一特定具体时间,如开庭审理、宣告判决、民事执行程序中交付特定物或票证的期间,等。法定期间以法律规定的起、止时间到来而当然开始和终结;期日则以诉讼行为的实际开始和完毕为开始而终结,如开庭审理期日自宣告开庭开始,至宣告辩论终结而终结。因此,期日可以变更和延展。变更,指取消原定期日,另定新的期日;延展,指期日开始后,因未终了,再定期日继续进行。 期间“期日”的对称。由某一时间点到另一时间点之间持续经过的时间。如某日到某日,某月到某月,某年到某年等。特点:(1) 具有起止性,期间须具备始点 (始期)和终点 (终期),两者缺一不可; (2) 具有持续性,期间为时线,与作为时点的期日不同。期间指明了一定法律关系存续的时间范围,在司法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期间不同的标准可作不同的分类,依期间确定的方式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间、指定期间和约定期间。由法律明确加以规定的为法定期间,又以是否可根据特定情况依法延长而划分为不变期间与可变期间。法院根据案件及其他有关情况以裁定方式确定的期间为指定期间。当事人依法约定的期间为约定期间。期间有开始和终止期。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开始的时、日不计算在内。期间届满为节假日的,以次日为届满日。法定期间不包括在途期间。通过邮寄而为的诉讼行为,在法定期间届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未在期间内进行应进行的行为,即发生迟误的效果。 期间 期间期限的一种。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过的一段时间。如1个月、1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民法所称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按照年、月、日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日不计入,自下一日开始计算。按照小时计算期间的,自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时间开始计算。按照年、月计算期间的,到期月的对应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没有对应日的,月末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期间的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法定休假日结束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期间的最后一日的截止时间为24时;有业务时间的,停止业务活动的时间为截止时间。期间的计算方法一般依照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但是其他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 期限 期日 ☛ 期间法律上指从某一时期(期日)至另一时期所经过的时间。如某年至某年,某日至某日,从某日起的若干日、星期、月、年等。对于法律关系的效力、权利的行使、义务或责任的承担等具有意义。须依法律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参见“期日”。 期间 期间期间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行为的期限和日期。民事诉讼法规定期间的目的在于保证诉讼主体及时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使诉讼正常进行,使当事人之间民事争议尽早得到解决。 ☚ 证据的适用 送达 ☛ 期间 期间指某种诉讼行为从某一特定的时间开始,至另一特定时间终止的时限。在刑事诉讼中,指司法机关或者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完成某一诉讼行为所应当遵守的时间或期限。一般,不同的诉讼阶段,司法机关应当完成的诉讼行为,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行使某项诉讼权利或履行某项诉讼义务,均有应当遵守的法定期限限制。期间有两类: 一类是法定的期间,另一类是指定的期间。前者,由法律具体规定; 后者,由司法机关依法定职权决定或者裁定,包括期限和期日。法定期间,通常不得随意更动。在我国,如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拘留后的24小时以内,必须进行讯问。公安机关应当在对犯罪嫌疑人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对于该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等等。刑事诉讼法关于期间的规定,有助于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防止当事人合法权益受到不应有的损害。不同国家关于期间均有规定,但不同的国家计算的起止时、日方法不完全相同。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确定期间的开始时、日不算在期间之内。法定期间,不包括路途上花费的时间。如上诉状或其他诉讼文件在法定期限届满之前已经交邮的,不算过期。当事人由于遇到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而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5日以内,可以申请继续进行应当在期满之前完成的诉讼活动。这种申请是否被允许,由人民法院裁定。在有的国家,期间以时计算的,从即时开始起算; 以日、月或年计算的,始日不算入期间。但时效期间的始日,不论时间长短都以一整日计算。期间的末日是星期日或是指定的一般假日时,都不计算在期间之内,如日本。 ☚ 期日 确定判决 ☛ 期间从某一时间起至某一时间止的时限。在诉讼法上,指诉讼主体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应为诉讼行为的时限。期间原则上由法律规定,有时由法院裁定,目的在于使诉讼程序及时进行,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诉讼权利。诉讼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在特定期间内应为某种诉讼行为而不为者,往往引起一定诉讼后果。例如,上诉期间内不提起上诉,因期间过去而丧失上诉权。法定期间,不能变更。裁定期间,得由法院依职权,或者因诉讼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申请予以变更。在我国,期间以时、日、月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算在期间以内。法定期间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上诉状或其他文件在期满前已经交邮的,不算过期。当事人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其他正当理由而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五日内,可以申请继续进行应当在期满以前完成的诉讼活动,由人民法院裁定。 期间以债券的现金流量 (各期利息收入+本金)现值为权数的债券偿还期的度量。实质上是加权平均的债券投资回收期。其公式为: 回收期长短取决于债券偿还期、票面利率、偿付性条款、市场收益率等因素。零息债券是一次性支付的证券,即Ct=0,其回收期等于偿还期。若某5年期债券年息为9%,一年付息一次,面值为1000,到期收益率为14%,则期间: 期间 期间duration以债券的现金流量(各期利息收入+本金)现值为权数的债券偿还期的度量。实质上是加权平均的债券投资回收期。其公式为: 回收期长短取决于债券偿还期、票面利率、偿付性条款、市场收益率等因素。零息债券是一次性支付的证券,即Ct=0,其回收期等于偿还期。若某5年期债券年息为9%,一年付息一次,面值为1000,到期收益率为14%,则期间: ☚ 期前追索权 贴现 ☛ 期间time;period;course 期间time;period;cours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