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期望概率管理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期望概率管理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弗鲁姆(Vroom,Victor H.)于1964年提出的一种激励管理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为:预期的报偿能够刺激行为。组织(企业)给予个人的报偿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满足人们生理和社会方面的基本需要,如物质财富、住房、地位等最终结果;另一类是提供提升、奖励、权力感等具有中间性、手段性的结果。弗鲁姆把中间结果定为第一层次,最终结果定为第二层次。作为第一层次的中间结果扮演工具性角色,是管理人员可以使用的奖惩工具,其激励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报偿对行为人吸引力的大小和实现概率的大小。由于个人主观评价的不同,同一事物对不同人的激励作用也不相同。对于需求大又认为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的人,激励力就大;对于没有需求的人,激励力为零;对于不希望发生的人,激励力为负。例如,面对干好某项工作就予以提升的许诺,希望提升、能胜任工作并认为许诺是真实的人,就会受到激励去努力工作;对于对提升无所谓的人,没有激励力;而对不希望提升的人会产生负效应。用公式表达为:激励力=效果评价×预期概率式中,效果评价,指当事人对报偿的需求度,即报偿对当事人的吸引力;预期概率,指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有多大。从公式可以看出,报偿的激励作用的大小,既要看工作目标是否有吸引力,又要看它能否通过努力得到实现。弗鲁姆提出的期望概率管理理论经过其他人的发展和补充,成为西方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中较为普遍接受的激励模式之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