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朝阳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朝阳洞 朝阳洞汉族民间传说。流传在广西桂林一带。桂林的东郊有一座朝阳山,山顶上有一朝阳洞,据说洞里能看到太阳仙子升起的姿态,而且凡是见到太阳仙子的人就会获得幸福。可是能爬上悬崖到达朝阳洞的人很少,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做到。不久登朝阳洞看太阳仙子的事被县官知道了,为了看太阳仙子交好运,他强迫百姓在三天内修好路。老百姓无法在几丈高的悬崖上修路,只好去找太阳仙子帮助。太阳仙子为了解除百姓的苦难用神力在两坡之间架起了仙人桥。贪心的县官急着见到太阳仙子东升的景色,做着官运亨通财气旺盛的梦来到朝阳洞口,不料,太阳仙子见到这贪心的人大怒,她放出万根金针,吓得县官从朝阳洞口掉下仙人桥摔死了。从此,穷苦人经常来看太阳仙子,那些黑心肠的官吏、财主由于见不得太阳,谁也不敢朝见太阳仙子。这篇故事歌颂了太阳仙子爱护百姓惩治邪恶的精神,赞美了那些为了获得幸福敢于攀登险峰的人。见《桂林山水传说》。 ☚ 博格达山的传说 韩信的传说 ☛ 朝阳洞天然石洞。在安岳县城西25千米的大埝乡朝阳村。洞宽31米,高5米,深20米,面积约600平方米,空间约3000立方米。洞面宽阔,洞内佛、道教塑像并立。洞外有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 所建林场,占地5公顷,尚有古树816株,最高者达30多米,直径1米以上,有古藤8根攀附其间,最大藤径逾20厘米,实属罕见。 朝阳洞 朝阳洞该处位于安岳县城西25公里的大埝乡境内。洞在望云腰,是天然形成的一个岩窟。洞深20米,宽30米,高5米,空间3000平方米,洞中为道教造像。洞中岩间渗出泉水,潺潺不绝,冬暖夏凉,明万历时邑令李奇英题有“朝阳仙境”等词。千余棵常青树最高的有30多米,腰围一丈,直径一米以上,藤萝牵附,游人至此顿感心旷神怡,正如洞中碑记:“左傍悬岩势如峭壁,右峙峻岭高彻云霄”。具茂林修竹,环绕殿阁,山劈云回,纤尘不染。洞外右有凌空陡立的峭石,攀登远眺,四周风物尽收眼底。左侧山顶登临其间,可眺望一里之外的朝阳湖风光。 ☚ 贡嘎山 华严洞 ☛ 朝阳洞 朝阳洞位于博山区樵岭前村外望鲁山东麓,洞口朝东,故名。全长1300多米,是华北地区罕见的大型喀斯特洞穴,又有大小李家洞及许多支洞与之相通,实为一大溶洞群。最高处约50米,最宽处20米,窄处需侧身而过。进洞第一景是“仙人田”,状若山坳梯田,流水如轻纱铺地。第一大厅,名曰“听泉观云”,高达数十米,上有团云,下有流水,洞顶巨石宛似展翅雄鹰。第二厅曰“长寿宫”,众多石笋、石柱,犹各路神仙乘云驾鹤,携手拽杖,飘然展步。旁有一石柱,如神话龙宫的定海神针。其下两水池,倒影浮动,恍若仙境。前行有入胜门、武陵溪、紫云峡。第三厅曰“水晶宫”,钟乳荟萃,白莹如玉,石壁上有200多平方米的大石幔,五彩闪烁,如天然壁画。近处有一“龙胆神缸”,系地下溪水回旋而成缸形深潭,“缸”中有二只天然石球,随水转动,人称龙胆。洞中怪石丛丛,百姿千态,引人遐想。 ☚ 颜文姜祠 2. 桓台县 ☛ 朝阳洞 朝阳洞❶又名迎阳洞、云阳洞。位于泰山五松亭北约半里路。明代嘉靖四十年为山东巡抚朱衡改今名。洞内原祀元君神像。深广如屋,可纳二十余人。顶棚上凝露如悬珠,名为石乳。洞东北有御风岩,称万丈碑,也叫清摩崖。上题刻清乾隆帝歌颂朝阳洞诗:“回峦抱深凹,曦光每独受。所以朝阳名,名山率常有。是处辟云关,坦区得数亩。结构寄幽偏,潇洒开窗牖。历险欣就夷,稍憩复进走。即景悟为学,无穷戒株守。”洞北原有一独挺山崖的松村,名处士松,涂泽民题“独立大夫”四字,明万历三十一年(1601年)被大风雨折断,后人又以“独立大夫”称此处的另一株柏树,于是柏树就沿袭了松树的称号。 ☚ 韩信坝 朝阳洞石佛造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