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溪学派
清代方苞所代表的学派。方苞(1668—1749),字灵皋,又字凤九,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年轻时受教于父兄,于桐城、安庆应童子试,选为贡生,入国子监。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江南乡试中解元,后因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免死隶旗籍,雍正元年 (1723年) 获赦,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一统志馆总裁、礼部右侍郎等职。其学守程朱,认为穷理之学,在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前未有及此五人者,其后学者能承其绪并推广之,则可稍有所得,如背道而驰,则只能成为学蠹。方苞穷究经史,而于三礼考核尤情,通千古盛衰得失之故,辨历代离合同异之言,简而中乎理,情而尽乎事,隐约而曲当乎人情。其论文提倡“义法”,工于时文,清真雅正,为桐城派创始人,曾以《汉书》、《后汉书》及唐宋八大家之作辑成《古文约选》。其主要著作有 《周官辨》、《周官集注》、《春秋通论》、《春秋直解》、《礼记析疑》、《方望溪先生全集》等。方苞弟子有沈廷芳、官献瑶、雷鋐、王兆符、程崟等,其中沈廷芳著有《理学渊源》、《读经义考》,雷鋐著有《读书偶记》、《经笥堂集》,从方苞游者有全祖望、刘大櫆、叶酉、姚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