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望夫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望夫词
闺怨是古代爱情诗中常见的题材。写闺怨诗,常见的不外是秋夜独守香闺,望月而叹;或是梦断关塞,托问鸿雁。施肩吾这首思妇之辞,却另立机杼,别具一格,与众不同。 首句便见新巧。 “𦶟”即燃。 “寒”字,意寓孤独凄清之意。 丈夫出征在外,女子空闺独守,孤寂无聊,别久思深,长夜难眠。这寒灯孤影,又怎能消解绵绵的幽思与寂寞烦闷呢? “向影频”,不断回头,频频顾影。一个“频”字,用得非常准确。女子徘徊空闺之中,彷徨无所适,只好不断地顾影自伤。作者从动态之中,活生生画出了一个幽思难解而骚动不安的心灵。 第二句,先以“回文机”这一典故,切近题意。古代有苏蕙《璇玑图》诗的传说,说的是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共八百四十字,读法宛转循环,词甚凄婉(见《晋书·列女传》)。回文机本可以织进女子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可是,“回文机上暗生尘”,说明女子为离思所苦,已无心织布。作者着一“暗”字,极见用心。多时不上织机,悄然之间,积满了灰尘。足见苦念之深,时间之久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江淹《别赋》),正是离别经年之后的痛苦,才使女子如此的百无聊赖,心烦意乱。 可以说,一二两句,作者已把女子的苦思之情写得很足。那么,在这难熬的冷夜相思之后,总该有一点慰藉吧,征人不归,就是鸿雁飞来,托个消息也好啊。却不,“自家夫婿无消息”。这不啻是在凄冷的心上又浇上一盆冷水。由“自家”二字,可以推测别家出征的丈夫,或者已经还家,或者已有消息。唯独自己的丈夫至今仍音讯全无。这一句过渡,不但使诗意幽曲转深,并自然地引出女子的各种猜想和举动来。 此诗结句最妙。看似节外生枝,其实收得奇妙。于鹄《江南曲》云:“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把此诗作为末句的补充,可帮助我们理解此句之意。诗人其实在暗暗告诉我们,女子望夫情切,于是到桥头卜了一卦。或许是卖卜人欺以其方,曾使她满怀希望。而如今吉兆落空,希望变成失望,因此怨恨之情油然而生。怨恨谁呢? 不怨夫婿无情,“却恨桥头卖卜人”。末句为全诗点眼结穴所在,颇富戏剧性。就此一句,把一个女子对丈夫的无限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切感人。 施肩吾的诗常以构思巧妙,想象奇特取胜。如《古别离》:“古人谩歌西飞燕,十年不见狂夫面。三更风作切梦刀,万转愁成系肠线。”《折柳枝》:“伤见路傍杨柳春,一株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可见并不止《望夫词》这一首。此诗不但起句结句构想新颖,择词炼字也颇见匠心。全诗不落俗套,深曲有味。据说施肩吾曾作过道士,然其诗却不见半点仙风道骨,却充满了人情味。 望夫词施肩吾 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施肩吾是位道士,但他写的诗却很有人情味。此诗写的丈夫出征在外没有音信。家中妻子对他的思念。 首句以描写女子长夜不眠的情景。“𦶟”即燃。“寒”字略寓孤凄意味。“手𦶟寒灯”,身影在后,不断回头,几番顾影(“向影频”),既有孤寂无伴之感,又是盼人未至的情态。其心情的急切不安已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这里已暗示她得到了一点有关丈夫的信息,为后文作好伏笔。 第二句“回文机”用了一个为人熟知的典故: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蕙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共八百四十字,读法宛转循环,词甚凄婉(见《晋书·列女传》)。这里用以暗示“望夫”之意。“机上暗生尘”,可见女子多日无心织布。这与“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虽同样表现对丈夫的苦苦思恋,但又不同于那种初别的心情,它表现的是离别经年之后的一种烦恼。 前两句写不眠、不织,都含有一个“待”字,但所待何人,并没有点明。第三句才作了交代,女子长夜不眠,无心织作,原来是因“自家夫婿无消息”的缘故。诗到这里似乎已将“望夫”的题意缴足。 清人潘德舆说:“诗有一字诀曰‘厚’。偶咏唐人‘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欲寄征人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张仲素《秋闺思》)便觉其深曲有味。今人只说到梦见关塞,托征鸿问消息便了,所以为公共之言,而寡薄不成文也。”(《养一斋诗话》)此诗也深得“厚”字诀。倘说到“自家夫婿无消息”便了,内容也就不免寡薄,成为“公共之言”。而这个“卖卜人”角色的加入,几乎给读者暗示了一个生活故事,诗意便深曲有味。原来女子因望夫情切,曾到桥头卜了一卦。诗中虽未明说“终日求人卜,回回道好音”(杜牧《寄远人》),但读者已经从诗中默会到占卜的结果如何。要是占卜结果未得“好音”,女子是不会后来才“恨桥头卖卜人”的。卖卜人的话自会叫她深信不疑。难怪她一心一意相候,每有动静都疑是夫归,以致“手𦶟寒灯向影频”(至此方知首句之妙)。问卜,可见盼夫之切;而卖卜人欺以其方,一旦夫不归时,不能恨夫,不恨卖卜人恨谁? 不过“却恨桥头卖卜人”于事何补?但人情有时不可理喻。思妇之怨无处发泄,心里只好骂两声卖卜人解恨。这又活生生表现出莫可奈何而迁怒于人的儿女情态,造成丰富的戏剧性。是作者掌握了“厚”字诀的表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