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服饰材料及加工方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服饰材料及加工方法

服饰材料及加工方法

山西人的服饰材料主要以棉、毛、皮、丝、绸、麻为主。晋北地区多以羊毛、羊皮为服装原料。羊皮又以羔皮为上乘,晋北各县都有皮匠或村中巧妇,依不同部位的质量性能,缝制成皮袄、皮帽、皮手套、坎肩、背心,并将边角料配制利用成棉鞋衬里、坐垫、护套(冬天暖手的小袖子)。白羊皮袄过去讲究不吊面,叫白碴子皮袄,御风保暖,是晋北人赶脚行路时离不开的家常服。
进入冬季农闲时节,乡亲们装一团毛线围坐在一起拉家常,纺毛线。砣轮飞转,线长话热,团团羊毛变成团团白线。毛线经浆、洗、染后,编织成毛衣、毛裤、背心、手套、脖套、围巾等,作为春秋服装,是比较时髦的打扮。
在晋北、晋西北的一些高寒地区种植胡麻,麻籽是食用油料,麻皮常被一些乡民加工后,纺织成麻料。现时新的亚麻服装,就是以胡麻麻皮为原料制成的。麻料衣服多在夏日消暑时穿用。
晋南、晋中是产棉区,棉布大多由农家纺织,既省钱又耐用,穿着又舒服又随和。缕缕白纱浆染处理后推经抽纬,织出挺括绵软的各样土布;有些还要镂版印花、晕蜡扎染,成为典雅漂亮的印花布,做门帘、做包袱,煞是好看。
晋东南一些地方以养蚕缫丝出名。轻薄柔软的丝绸织品向来为富贵人家所用,一般民众则视为奢侈品,极少穿用。间或用在为新生孩童祝福;为年俞花甲者祝寿;或在新婚大礼之彩服上描龙绣凤。其质料考究,尤多用于鞋帽、披肩、兜肚等装饰物上。
农民服装的缝制,大多由家庭主妇来承担。过冬棉衣是主妇们的大工程,她们把棉花一片片撕好摊平,絮在布面上缝好后再翻里面。扣结的制作是用缝制的布带经过细心的编、抽、拉、寻工艺编结成桃形、蝶形、如意等造型,缝接在衣服上,是典型的汉族服饰标志。由这一简单的扣结进而发展到对各种镜饰挂穗、兵器装饰,以及各种佩物穗带的编结造型,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巧夺天工,为世界人民所称奇的“中国结”艺术。做衣服剩下的边角布块,还要依照不同花色的对比,缝制成干粮袋、书包、坐垫、荷包等,五彩斑斓,惹人喜爱。
家庭主妇们最缠手较劲的营生要数做鞋了。首先拣破碎布条一层层粘起来,有半寸厚的样子,俗称打毛布底。上下两面再夹一层耐磨的布,然后,将白麻拈转拨吊,拧成细麻绳,手戴羊皮护掌,钢锥打孔,在打好的毛布底上按鞋样大小,针线花纹样式,细针细线地纳起来。这是一项既讲力气又讲技巧的活儿。特别是鞝鞋,要双绳上下对拉抽紧,用力均匀。最后打湿新鞋,用楦子定型。这种鞋子穿脚上挺而不硬,耐久结实,有的地方叫它“踢倒山”,足见其结实程度。
到冬闲时,一些人口多又稍富裕的人家,要请手巧的人到家里帮助缝制过年过冬的棉衣、礼服。婚姻大典的被服衣饰更加讲究。不仅要讲属相,而且要讲究儿女父母健在,有男有女团团圆圆的所谓“十全人”来帮忙,为的是取个吉利。现在有了“裁缝铺”,家家又有缝纫机,大家又都买成衣穿戴,风俗逐渐改变,妇女自己缝制衣服、鞋的已不多。

☚ 衣饰特点   服装类型 ☛
0001458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