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服装类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服装类型

服装类型

帽及头饰:晋北人冬戴皮帽、毡帽,夏戴夹帽、草帽。春秋两季多以头巾缠头。晋中、吕梁一带则一年四季以白羊肚手巾,成圈状挽手头顶。晋西北河曲一带以白毛巾兜包后脑,前额上方个打结,显示一种阳刚英武之气,类似陕北风俗。到了晋东南则头顶粗布,脑后打结,方便轻松,谓之“戴首巾”。隆冬一到,三晋南北毡帽、棉帽、火车头帽、带沿帽均以遮目护脖为功能,以黑、蓝、灰色居多。夏日为防烈日骄阳,常有人编织树叶、青草为帽,或头顶蓖麻叶、荷叶、葵花叶当帽子,别有一番乡土风情。
妇女们束发凉冠、顶头巾、罩花头巾、扎围脖,依各地不同习俗而各有特色。老太太以戴黑绒帽为显贵,夏日常头顶一块方手帕,前额两角掖在耳朵后面,自然舒展。青年妇女的头饰比较复杂,卡子、发夹、发带、银簪、耳环、坠子等,是有身份的人的日常装饰,特别到隆重事典或赶集、访友探亲时,更是齐整华丽,独有风韵。年轻时前梳刘海,后梳长辫,辫稍扎红头绳,头顶别一发卡。结婚后便剪掉发辫或盘头或齐耳谓之“媳妇头”。及至四五十岁时,在后脑挽发髻,发髻上网丝罩,显得朴实大方。
如今的现代妇女头上,常常是在发髻上扎个绸纱之类的结,点缀一下,或在长发披肩的额头上方加个素色发卡,也有加丝网围在整个烫过的发式上的,不尽相同。如今出嫁的年轻妇女,头上装饰甚多,头上戴花,装饰艳丽。
方头巾是20世纪50年代至今仍然流行的妇女头饰。随着社会发展,方头巾的质地、图案在不断变化着。山西农村中的妇女,无论老少,都喜用方头巾。天冷时,扎在头上,在下巴颏底下打个结,既可以防寒,又是装饰物。到无需防寒时,轻轻在胸前打个结,后边成三角形披开,颇为雅致、大方。在小孩中, 山西乡间的人们常常给小女孩、小男孩的额上、眉间点上一个小红点。
附带装饰物:过去妇女头上、身上的装饰物很多,有些纯粹为了好看。耳坠子、耳环子、戒指、手镯、胸花、头花等大都镂金镶银,非常昂贵,这些饰物有很多是作为陪嫁物出现的,所以成为妇女的珍爱之物。男人至多有个烟荷包、佩串抠烟油的银钩、挖耳勺、剔牙针, 带有火镰包。
装饰物还要数孩子们的最多了,而且因年龄变化和岁时节令有所增减。满月时的围嘴有各种动物、植物造型,喻意深刻,做工精细,造型独特,十分好看。过生日又要系百索,挂长命锁;过清明节、端午节又有各种香袋、荷包等,一些地方还要佩手镯、项链之类,物质的装饰与精神的护佑紧连一体。
鞋、靴:晋北气候寒冷,御寒靴类多以毛皮制作。高腰的由羊毛碾成,称为“毛嗄蹬”,齐膝盖长,骑马坐车、走泥踏雪最为适宜。低腰的厚毡靴叫“毛窝”,宽松随脚,较受老年人的喜爱。普通棉靴造型晋南与晋北大体相同,为双脸单鼻式,鞋口较小,前后开岔,样式没有男女差别,只有大小之分。帮面多以华达呢、灯芯绒、平绒为主。这种棉靴轻便,暖和、又便于制作,是较为流行的。
在农村与鞋相伴的是绣花鞋垫。这些鞋垫的制作有割花、扎花、挑花、绣花等多种形式。其中以割花和扎花最为普遍。割花是把一对鞋垫对缝在一起,铺绣上花色图案,再从中间用利刀割开,便是一对图案对称、色彩艳丽的花鞋垫。
老虎鞋、狮子鞋、小牛头鞋、绣花鞋更是民间刺绣工艺的奇花异葩。特别是虎头鞋,借虎之阳气和威武,成为驱邪、祈福、延寿的民间保护神。
上衣:上衣一般有短衣、长衣、内衣、外衣之分别。过去一般贫民既为经济所迫,又因劳作之便,均是短打扮。贴身主腰、小布衫、夹袄、棉袄、单袄等是常穿的服装。
贴身主腰,也有地方叫裹肚、腰子。有棉、夹之分,依季节不同而变。由腰身、背搭、搭帘三部分组成。腰身为长方形,正中与背搭相连,三者形成一个整体,穿在身上既可保暖腰身,又不影响手臂活动。妇女穿上这种腰子方便奶孩子。过去在晋北、大同一带,随处可见这种“红主腰、红裤带、外穿皮袄敞开怀,腰里别着大烟袋”的打扮。全省各地普遍流行这种服饰,只是在色泽和样式上略有不同。晋东南长治一带,兜肚是用一块菱形白布,绣上花草图案,上端缀一个环套上脖颈,下面两头束带齐腰束住,一年四季不离。
小布衫是过去对单衣的称呼。男为对襟式,女为大襟式,一般为五排桃疙瘩小扣。夏天色浅冬天深,穿着大襟衣服可直接避免肚前受凉。外套服饰多数是马褂。过去乡绅学士、地位显贵的人才穿长袍马褂。
下衣:裤子,过去中式裤为大折裆式,裤腰上另加宽约半尺的腰围,穿起来直达胸口,有护腰保暖的作用。大裆裤子穿、脱固然方便,但是笨重不灵活。晋东南和晋北地方,过去还在男子中流行一种“套裤”。冬天两个裤腿分别套在棉裤外面,上面用带系住,是古代的遗留,现已不多见了。
女人裤有花色和装饰上的特色。裤角镶花边,补绣各种花草。到了婚嫁事典时,花裤、花裙穿戴起来,比平时要漂亮得多。
女裙还有一种叫过河裙的,平时不穿,若行路至河边水浅平缓时便套裙脱裤,提起裙摆下水,边走边随水位而升提裙裾。过了河再换过来。妇女的围裙也很讲究,有印花的、绣花的、也有普通布料的。其中尤以晋南粗布印花围裙为佳,设色造型粗犷热烈,引人注目。
夏日里在拉纤、打夯、搬运的重体力劳动的场地上,可以看到身着短裤的男人嗨嗨哟哟地展示着阳刚之气,这短裤寻常是不穿的。
小孩下衣中有特色的,要数婴幼儿的连脚裤和开裆裤了。连脚裤又叫“连身俏”,上衣下衣带鞋袜,都缝在一起,便于穿戴。“连身俏”有的仿照老虎等动物,后面缀有小尾巴,刚学步的孩子穿上,更添一番生气。小儿穿开裆裤既为拉屎撒尿方便,又是性别的展示。为了防小儿随地乱坐受凉,还在后腰处缝一个双层布垫,叫“掇帘”或“掇裙”。
特殊服饰:特殊服饰是指婚、丧以及禁忌、信仰情况下的穿戴。山西民间丧服都以白色为主,粗针大线,毛边朝外。孝帽随关系疏远而异,或叠折或扎起,出殡时为遮掩女人哭相,还在头上顶盖一大块白布,谓之“披头”,并要在头发上扎白纸捻。
新婚大典新娘兴穿红色,要里外红、上下红。一来红色是暖色,热烈饱满;二来红色在民间具有驱邪免灾的作用。新郎头戴礼帽帽花,身穿长袍,外套马夹,斜挂红布,谚语叫:“新婚胜如小登科,披红戴花煞似状元郎”。
长治一带男回民讲究戴白小帽、蓄长须,穿黑衣、套马夹;女回民则头裹披肩,纱巾尚白或黑,这是特有的民族服饰。

☚ 服饰材料及加工方法   山西面食节 ☛
0001458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