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响的剧目介绍
《天仙配》 黄梅戏传统剧目,是安徽省在整理演出中影响较大的剧目。移植自青阳腔《织锦记》。故事写董永卖身葬父,玉帝七女下凡相遇,结为夫妇。七仙女为董永的雇主一夜织锦十匹,三年长工改为百日。工满回家,玉帝派天兵天将逼七女返回天庭。形成“槐荫别”的悲剧。班友书初整理路遇一折,陆洪非整理全剧。陆本,由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严凤英、王少舫主演,参加华东会演,获优秀演出奖、剧本一等奖。先后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和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与香港繁华影业公司拍成影片,后者改名《槐荫记》。剧本先后由安徽人民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印单行本。并先后收刊于《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剧本选》、《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安徽省卷》、《安徽戏剧选》。
《女驸马》 黄梅戏传统剧目,继《天仙配》后又一影响较大的整理剧目,与以后整理演出的《罗帕记》,合称“黄梅戏的‘老三篇’”。故事写举人李兆廷与冯素珍自幼订婚,李家贫,冯父逼李退婚。冯约李花园赠银,为冯父所察,送官诬兆廷为盗,李被收监。冯扮男装,冒李名赴京,考中状元,招为驸马。洞房中公主讯问真情,奏请父皇,改招李兆廷为驸马。由王兆乾、陆洪非先后改编。王本由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首演,1958年参加安徽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麻彩楼主演。陆本由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严凤英主演。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戏曲舞台艺术片。剧本首发《安徽戏剧》1959年6月号,后收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安徽省卷》。
《休丁香》 庐剧传统剧目。源自端公戏。写贤淑的郭丁香,嫁给浪子张万郎。张与表妹王妙香有私情,休丁香。丁欲自缢,为樵夫范士江收救,生活日渐富有。张、王挥霍渐贫,又遭大火。王烧死,张眼瞎。一日,讨饭至丁香门前,丁做龙须面供食。张吃面,知是丁香。悔,触灶而死。1956年,潘际帆改编本,首由寿县庐剧团演出,参加省首届会演,引起一定反响。1957年,陈仲再次改编,由安徽省庐剧团丁玉兰主演,赴京汇报演出,作家艾芜、理论家戴不凡,著文评赞。陈本由北京宝文堂印单行本,后收入《中国戏曲集成·安徽省卷》。
《妈妈》 庐剧现代戏剧目。石生、嘉枝、立奎根据鄂豫皖苏维埃区革命斗争生活编剧。写1934年,大别山红军北上。村姑贺冬兰,收留革命遗孤。事为返乡团了解而被捕,又为其父和未婚夫所误解。后被党的地下组织救出。十三载后,红军返回。冬兰携孤寻亲,恰与敌军相遇,为掩护遗孤倒于血泊,终将孤儿交与生母而瞑目死去。由皖西庐剧团武克英主演,1982年秋,赴北京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演出。上海沪剧团改名《母子岭》移植上演,安徽省歌舞剧团改舞蹈《冬兰》演出。剧本由安徽省人民出版社印单行本。
《三踡寒桥》 又名《小欺天》,泗州戏传统剧目。完艺舟改编。写宋时东台御史党金龙,不认生母朱氏,朱氏踡于寒桥,为屠夫卢文进相救,认为义母。朱氏将女儿许卢为妻,并赠宝珠。卢进贡获进宝状元,封西台御史。党以宝珠乃其家传,状告开封府。朱氏出堂作证,痛斥逆子。包公以忤逆罪铡党于狗头铡下。改编本由蚌埠市泗州戏剧团霍桂霞、李宝琴、陈金凤、吴之兴等演出。1957年,赴京汇报演出时,周扬著文评赞。安徽省人民出版社印单行本,《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安徽省卷》收入。
《百花赠剑》 原名《凤凰山》,徽剧传统剧目。原剧仅存《赠剑》、《斩巴》两折,1981年由王建新、刘永濂改编为六场本戏。改本写方腊命女百花公主守寨。宋军围攻不下,童贯遣御史江六化名海俊,潜入山寨。百花见海俊风流倜傥,委以重任。老将巴腊进谏,遭杀。宋兵里应外合破寨,百花刺死海俊,饮恨自杀。由安徽省徽剧团张敏主演。后,张敏以《哭剑饮恨》一折多次获演出奖。剧本发于《安徽新戏》1982年第一期。
《春嫂》 皖南花鼓戏现代戏剧目。杨跃庭编剧。写孀居五年的春嫂,粉碎“四人帮”后,生活日渐宽裕。她暗中爱上同村农民王小波,借请王到家垒鸡窝之机,表露心声,两人共建幸福家庭。由宣城地区皖南花鼓戏剧团徐建华主演。1982年赴京参加现代戏汇报演出。并为党的“十二大”演出。首都各大报纸,刊文予以评价。剧本先后发表于1982年的《安徽新戏》和《剧本》月刊。
《归来》 安徽省话剧团编演的现代戏剧目,鲁彦周编剧。写农民出身的干部王彪,任某百货公司经理后,拟与城市一女青年结婚。他返回农村,诱逼原妻童忠芸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童初万分痛心,终认清与这样一个喜新厌旧的人在一起生活不会幸福而签了字。王遭到生母及自己的女儿的谴责与唾弃。由安徽省话剧团李琦主演。1956年春,在北京参加全国首届话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出。获创作、演出一等奖,李琦获演员二等奖。曾与黑龙江话剧团的《家务事》等小戏,同到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主席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戏剧报》、《剧本》月刊除发表评论文章外,还刊发了剧本。《安徽日报》也以两个版面的篇幅刊登了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