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气体中毒
工业有害气体氨、氯、二氧化硫、光气、二氧化氮等刺激呼吸道可造成病损。这些气体的作用部位受水溶性的影响。水溶性高的氨,可迅速侵犯首先接触的部位,如眼和上呼吸道;溶解度低的如二氧化氮、光气,主要作用于细支气管和肺泡,发生肺水肿或肺炎。水溶性中等的氯、二氧化硫,对整个呼吸道粘膜均有刺激作用。发病急缓和病变范围则与吸入气体的浓度有关。有害气体接触粘膜后,作用于组织蛋白质,产生炎症反应,出现粘膜充血,水肿、细胞浸润、溃疡、坏死。刺激各部位,有喉头水肿;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阻塞气道;肺泡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产生肺水肿。X线表现可正常或出现肺炎或肺水肿征象。二氧化氮在后期可引起纤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肺部可出现粟粒阴影。呼吸功能检查有肺活量降低、气道阻力增加、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氨中毒 氨为具异臭的碱性气体,一般用于制冷,生产化肥、硝酸、炸药、塑料等工业。接触氨,出现眼痛流泪、喷嚏、咽干、咳嗽、呼吸困难,喉鸣、失音及窒息感。吸入高浓度氨时,可立即丧失知觉,或由于反射性喉痉挛引起窒息而死亡。吸入大量氨可发生肺水肿。有时在病后3~4天,气道粘膜坏死组织脱落,堵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直接接触氨水时,皮肤发生烧伤、眼角膜溃疡,甚至失明。
氯中毒 氯为深绿色有特殊气味的气体,用于消毒、漂白、鞣皮、石油精炼以及制造氯化物、塑料等工业。氯溶解于水,产生盐酸和次氯酸,后者分解成新生态氧而具有强氧化作用。接触氯后,有流泪、咽干、胸闷、顽固性呛咳,并有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吸入大量高浓度氯后,可立即或在数小时后发生肺水肿、昏迷、休克。氯的慢性作用,可诱发细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二氧化硫中毒 二氧化硫为无色、窒息性气体。为煤和石油燃烧以及焙烧含硫矿石排放的废气,是冶金、石油工业区大气污染的重要成分。二氧化硫用于制造硫酸,熏蒸消毒,漂白。吸入低浓度二氧化硫时,有流泪、畏光、咽痛、胸痛、咳嗽、呼吸困难,有时头晕、乏力、恶心、呕吐,重者发生肺水肿。二氧化硫可引起和加重慢性支气管炎。
光气中毒 光气为无色气体,有腐草气味。主要用于合成染料、药物、甲苯二异氰酸酯等。四氯化碳灭火剂遇到灼热的金属,也可产生光气。光气毒性强,但对上呼吸道粘膜刺激性较轻。吸入后数小时突然发病,迅速发展成肺水肿,出现头晕、胸闷、咳嗽、咳泡沫痰、呼吸困难、呼吸脉搏加快、紫绀、休克。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二氧化氮中毒 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在制造和使用硝酸、硝酸盐、染料、炸药、肥料以及含氮物质燃烧、矿井爆破、电焊,绿叶植物、蔬菜和饲料在贮藏中可产生二氧化氮。氮氧化合物的混合气体中,以二氧化氮毒性最大。二氧化氮对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性较轻,在吸入后6~12小时可发生肺水肿。咳嗽、咳粘液或泡沫痰,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呼吸脉搏加速。两肺有水泡音和哮鸣音。治疗好转后2~3周可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热,两肺有水泡音。X线表现有粟粒状阴影,显示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其他有机化合物有害气体如甲醛、丙烯醛、臭氧、羟基镍、氧化镉、硫酸二甲酯等吸入中毒,亦可引起肺水肿。
治疗在于立即脱离接触。冲清眼和皮肤上刺激性液体。吸入酸性气体,可用5%碳酸氢钠液雾化吸入。吸入光气,可静脉注射20%乌洛托品20ml解毒。对症治疗包括吸氧,氨茶碱,镇咳祛痰药。出现肺水肿早期征象,可吸氧,静脉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氨茶碱,并用利尿剂,雾化吸入酒精蒸气或10%二甲基硅油消泡气雾剂。气道粘膜坏死组织脱落,应作气管切开,及时吸引,防治感染。
在生产、储存、运输上述有害物品时,应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维修设备。采用自动化、机械化工艺;加强通风与密闭设备。尾气和外漏气体经净化、中和后排放。车间内安装水龙头以便冲洗。工作时穿戴防护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