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主于中,以内乐外三国魏时嵇康的伦理命题。指一种养生的道理和道德修养的原则。语出:《管向子期难养生论》:“有主于中,以内乐外。虽无钟鼓,乐已具矣。”嵇康的养生论,主张形神并举,养神比养形更重要。养生要求“欲与生不并立,名与身不俱存。”认为世人只有关心荣华、属意酒色的“后生之情”,却不识“清虚泰静,少私寡欲”的“生生之理”,因此视声名荣华为生命的全部内容,实质上是一个“无主于内,借外物以乐之”的凡夫,圣人的态度则是“有主于中,以内乐外”,即“以大和为至乐”,“以恬澹为至味”,其内心充实,反而其乐无穷。其意义在于说明,只有摆脱各种欲望束缚的精神上的平静自由才是值得追求的至美、至乐、至善。但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这类说教不无消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