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月王药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月王药诊

藏医学著作。(梵名《索玛拉扎》、藏名(《门杰代维给布》)。成书于公元8世纪初,作者不详。全书113章。分别论述人体的胚胎、生理解剖、病因(内因:即隆、赤巴、培根失调。外因:季节气候、居住环境等异常变化)、疾病分类(将四百零四种病分成四组,其中一百零一种病不治可愈,一百零一种病可治愈,一百零一种病经过祈祷而愈,一百零一种无药可治)、疾病的相互转化、治疗方法、药物的选用、配伍、药物的加工炮制和剂型。最后记载了本书的由来。现对该书的来源有三种不同说法。一曰由金城公主带入藏,由马哈金达、加处尕堪、琼布孜孜、琼布通朱、角拉门巴合译为藏文。二曰由五台山僧人江伯阳编著,先传至印度,后由堪布陆竹和班德却吉喜饶从梵文译为藏文。三曰由汉族马哈亚那和毗卢扎那编译。本书为现存藏医学最早的理论与实践具备的著作。1985年民族出版社据德格印经院木刻本出版了排印本。

月王药诊

月王药诊

藏文翻译: 和尚马哈亚那、毕如札那,汉文翻译:马世林、王振华、毛继祖,甘肃民族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藏医药学古典名著,全面论述了生理、病理、疾病、药物及治疗方法。书中载有的329味药物中,半数左右产于藏区,许多是西藏地区或青藏高原的特产药物。根据藏史料记载, 这部医药学名著, 在公元8世纪时, 先后从汉文两次译成藏文, 从梵文一次译成藏文。可是,汉文中已找不到有关记载。它对于研究藏医学的起源、早期历史及后期发展,研究它与汉医药学、古印度医药学的渊源关系都有其重要价值。获甘肃省第三届优秀图书奖。

☚ 如意宝树史   中国伊斯兰传统文化研究 ☛
月王药诊

《月王药诊》

《月王药诊》是现存最早的藏医著名经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中期,一般认为是藏族著名译师兼藏医学家毗卢遮那和汉族医僧马哈耶那综合公元710年时金城公主进藏带去的大量中医书籍的译本,结合天竺医学、藏医等编著而成,梵文名“索马拉札”。《月王药诊》全书共113章,内容包括人体的生理功能、胚胎发育,人体骨骼、肌肉、脉络、脏腑各器官的组织构造,身体要害部位,发病的原因,疾病寒热性质,分类,疾病的诊断和隆、赤巴、培根疾病、五脏六腑疾病,各科杂病(吐泻、痢疾、消化不良、浮肿、肿瘤、瘰疬、天花、白喉、疮疡、外伤、中毒症、虫病等)及治疗方法如放血、火灸、敷罨、正骨、复位等;药物方面有药物性味、功能、分类珍宝药及饮食起居疗法,剂型有丸、散、汤、膏、酥油剂等,总之涉及藏医学的各个方面。书中的五行学说,切脉的寸、甘、恰部位,脉口所候脏腑,四季脉等关于脉诊的理论与中医很接近或基本相似。疾病种类和治疗方法很多是具有高原环境和藏民族生活习惯等特色。所载药物780种,相当一部分是特产于青藏高原,是藏医独家用药,如藏麻黄、藏黄连、唐古特乌头、鸭嘴花、喜马拉雅紫茉莉等等,像五脉绿绒蒿、虎耳草、藏雪莲、唐冲嘎布等主要生长于海拔4000米以上高山。隆、赤巴、培根三因素理论学说,疾病病因贪、瞋、痴三毒及土、水、火、风、空五源学说等是移植于古印度医学的内容。对于此书的来历,虽然有天竺龙树菩萨所著、汉地五台山文殊菩萨所授或为中医著作,后传入印度,再由印度传入西藏等许多说法,但从内容考察,非单纯中医或印度医书,而是包含有印度医学、中医内容而以藏医内容为主的综合性医著。

☚ 曼巴扎仓   四部医典 ☛
0002285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