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月窟”、“月竁”。傳說中的月宿之處。此稱始見於漢。”《漢書·揚雄傅下》:“乃萃然登南山,瞰鳥弋,西厭月𩨳,東震日域。”顏師古注引服虔曰:“𩨳音窟,穴。月𩨳,月所生也。”《漢武帝内傳》:“仰上昇絳庭,下遊月窟阿。”《文選·顏延之〈宋郊祀歌〉之一》:“亘地稱皇,罄天作主。月竁來賓,日際奉土。”吕延濟注:“竁,窟也。月窟,西極。”唐·杜甫《瞿唐懷古》詩:“地與山根裂,江從月窟來。”宋·邵雍《秋懷》詩之三十二:“脱衣掛扶桑,引手探月窟。”元·歐陽玄《辟雍賦》:“東喻若木之日津,西探崦嵫之月竁;南窮火維之陬,北際冰天之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