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曾子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曾子庙 曾参(公元前505年—前436年),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字子舆,孔子的学生,以孝著称,被人尊称为曾子。他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的主张。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曾子庙位于山东嘉祥县城南17.5公里满硐乡南武山之阳,因为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曾参被改封为宗圣曾子,所以曾子庙又称宗圣庙。 曾子庙坐北朝南,长260米,宽100米,占地2.6万平方米。庙内原有建筑30座,殿庑八十余间,围以红色墙垣。主要建筑在南北中轴线上及其两侧,分左、中、右三路,共五进院落。 三坊是曾庙大门外的三座附属建筑,均为四柱三楹的石坊。中坊正对曾子庙大门,上镌“宗圣庙”三个楷书大字。其他两坊东西相对,东坊上镌“三省自治”,西坊上镌“一贯心传”。中坊前为一高大的红漆照壁,灰瓦覆顶,上饰鸱吻。 宗圣门是曾子庙的大门。为三间悬山式建筑,长12.08米,宽8.06米,高7.5米,门扉6扇,楣饰阀阅,绿瓦覆顶,上饰鸱吻、跑兽、仙人。 景胜门、育英门二门位于第一院落两侧,东西相对,东曰“景胜”,西曰“育英”。二门形制相同,均长9.5米,宽6米,高5米,三开间悬山式建筑,灰瓦覆顶,上饰鸱吻。 戟门是曾子庙的二道门。长11.8米,宽8米,高7米,形式与宗圣门同。戟门两边设有角门。 宗圣殿坐落在中心院落的后部,是曾子庙的主体建筑。大殿七楹五间,通长34米,进深18.85米,两檐九脊歇山式,通高15米。四周回廊,22根水磨石柱擎托梁架。门前两石柱平雕云龙戏水,其余平雕菊花、牡丹等花卉。顶覆绿瓦,脊上浮龙曲折蜿蜒,顶角怪兽千姿百态,鸱吻、游仙栩栩如生。殿内顶上建有八角蟠龙藻井。前面20扇和后面4扇门窗均透镶梅花。殿门上方有木匾一幅,上书“道传一贯”,为清朝雍正皇帝御笔。殿内曾设透雕龙凤的木龛,并设有曾子彩色塑像,两侧曾设有他的弟子子思和再传弟子孟轲的塑像,“文化大革命”中均被破坏。殿前建有月台,高1.5米,东西长18米,南北宽13.8米,是祭祀曾子的地方。 东西庑位于宗圣殿前两侧,东西相对,皆为五间硬山式建筑,各长18米,宽9米,高6.8米,是供祀曾子弟子木主的地方。 寝殿在大殿后面,为五脊歇山式建筑,原祀有曾子及其夫人公羊氏的塑像,殿在1966年倒塌。 三省堂在东跨院内,与宗圣殿平行。为纪念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语而建。堂后有斋宿所、神庖、神厨。以上建筑,均已倒塌。东跨院内两边各有侧门,正南门为“慎独门”,出自曾子“故君子必慎独也”之语。慎独门与戟门平行,通向第一进院落。 莱芜侯祠是曾子父亲的祠堂,位于宗圣殿两侧,始建于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扩修。祠内建有启圣殿、复圣殿、崇德祠、报功祠,咏归门是莱芜侯祠的正门。启圣殿是莱芜侯祠的主要建筑,殿阔五间,东西长20米,宽10米,高8米,顶覆绿瓦,为五脊歇山式建筑。殿前有月台,殿内原有曾子父亲的塑36像。复圣殿位于启圣殿后,是曾子父母的寝殿,早年倒塌。报功祠原祀曾子长子曾元及其妻高阳氏;崇德祠原祀曾子次子曾申和夫人颜氏。二祠位于启圣殿前,同为硬山式,各三间,长11米,宽6.5米,高6米。 万历碑亭位于戟门左前方,建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为重檐八角歇山式,由12根石柱擎托,顶覆绿瓦。内置“重修宗圣庙碑”一座,碑身高大。碑亭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石碑被砸断,1981年修复。 御碑亭位于宗圣殿正前方,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为重檐八角,攒尖式建筑,上覆黄瓦,小巧玲珑。内置“宗圣曾子赞碑”一座,系乾隆皇帝御笔,碑亭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仅存御碑。 涌泉井位于万历碑亭前方,井右立石碑一座,上刻“涌泉井”三个隶书大字。井和碑同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意在纪念曾子“事亲至孝”。 曾子庙 曾子庙又称宗圣庙。位于县城南的南武山南麓。明正统九年(1444)诏建,弘治、万历时扩建整修。曾子(公元前505一前432)名参,字子舆,孔子大弟子,鲁国武城人。明嘉靖九年(1530)尊称宗圣,与孔子、孟子、颜子合称“四圣”。主建筑布局在中轴线上和两侧。庙门外有高大的照壁和三座石坊。进大门宗圣门,东西有育英、景胜两门,院有涌泉井。进二门戟门,有清乾隆御笔“宗圣曾子赞”碑及碑亭。向北拾级而上是主体建筑宗圣殿。大殿坐落在长方形高台基上,殿中有曾子塑像。其后为寝殿,祀曾子和夫人像。东院三省堂是曾子“一日三省吾身”处。西院是曾子父亲莱芜侯曾皙庙,明正统十年(1445)建,主建筑启圣殿,祀曾子父母像。殿门上方挂有“沂水春风”匾,是明末著名文艺批评家金圣叹所题。 ☚ 武氏墓群石刻 9. 梁山县 ☛ 曾子庙 曾子庙一名“宗圣庙”。位于嘉祥县满硐乡南武山南麓。原祀曾参塑像。曾参(公元前505——前435)字子舆,春秋鲁人,以孝道著称,著有《孝经》,后世称“述圣”。庙始建年代无考,现存建筑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重修,占地2600余平方米。座北朝南,大门前有照壁和四柱三间式石雕牌坊三座:中曰“宗圣庙”;西曰“三省自治”;东曰“一贯心传”。平面布局前后两院,前院宽阔,东、西华门分列左右两侧各三间。后院前部西咏归门、中戟门、东慎独门三门并立,后分西、中、东三路。西路内莱芜侯殿原是供祀曾子父亲的场所;中路主体建筑宗圣大殿,砖石砌筑基台,上装石栏围护。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绿琉璃瓦歇山顶。檐柱22根平雕花卉,工艺精细。殿内八角天花藻井,顶雕双龙戏珠装饰,原祀有曾子塑像。东路原建有享殿、三省殿和寝殿三座,现已不存。庙附近尚存曾府、曾子墓和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曾子故里坊等遗物遗迹,为鲁西南地区一组研究曾子生平史的重要文物资料。 ☚ 鲁荒王织金盘龙黄缎袍 曾子墓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