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曼兄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曼兄弟 曼兄弟亨利希,1871~1950; 托马斯,1875~1955德国小说家。父为富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亨利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欢呼德国的革命,1931年被选为普鲁士艺术科学院主席。希特勒上台后,流亡国外,1938年任“德国人民阵线”主席。战后被选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主席。一生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55部中、短篇小说,8部戏剧和大量政论、散文。重要长篇小说《臣仆》(1914)、《穷人》(1917)、《首脑》 (1925),合称为“帝国三部曲”,揭露德国资产阶级与反动政府相勾结的罪恶及其奴仆性格,和社会民主党人的机会主义路线,以第一部最为成功。另一部重要的长篇历史小说《亨利四世》 (1935~1938),以16世纪顺应民心统一法国的法王亨利四世与暴虐的独裁者希特勒进行鲜明的对照,在反法西斯的斗争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弟弟托马斯也是一位现实主义小说家,主要成就在长篇小说,尤以长篇《布登勃洛克一家》最为闻名(1901)。作品通过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祖孙四代兴衰的历史,揭示了德国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向垄断资本的过渡及其斗争,它为作者赢得很高的声誉,于192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不理解战争的性质,曾为德国的战争政策辩护,但战后思想开始转变,反映在其教育哲理小说《魔山》 (1924)中。1938年完成长篇小说四部曲《约瑟和他的兄弟们》,借用圣经人物批判纳粹的反动哲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流亡美国,对社会主义苏联表示同情。1948年,另一部重要哲理小说《浮士德博士》问世,作品描述一个音乐家的悲剧,揭示法西斯主义与艺术的对立和艺术家因脱离人民而导致自我灭亡的悲剧。在艺术上,他继承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善于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手法,作品的故事情节紧凑,心理刻画细腻,语言富于幽默感和讽刺意味,擅长从生活琐事中刻画人物形象,反映重大的社会历史变迁。 ☚ 豪普特曼 布莱希特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