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曹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曹叡叡(rui);205—239即魏明帝。字元仲,公元227—239年在位。谯郡(今安徽亳县)人。曹丕子,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在位十三年,广设猎场,大修宫室,百姓凋弊,四海分崩,政治腐败,曹氏政权进入衰落时期。能诗文、长乐府,但成绩远不及父祖,设崇文观,征召文士,鼓励文学创作,遗诗文集七卷,今佚。近人黄节著《魏武帝魏文帝诗注》附叡诗十三首。 曹叡 曹叡205—239即魏明帝。字元仲,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丕子。与曹操、曹丕合称魏之“三祖”。善乐府,今存十三篇,以《长歌行》较有名。另存散文二卷,多为诏策,见严可均《全三国文》。原有集七卷,已散佚。 ☚ 韦昭 左延年 ☛ 曹叡 曹叡205—239即魏明帝。字元冲。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丕长子。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封齐公。黄初三年,封平原王。黄初七年,丕病笃,始立为太子,继皇帝位,曹真、司马懿、陈群等受遗诏辅政。在位奢华,大治宫室,耽于女色,好猎,民杀禁地鹿者诛死。景初三年(239),卒。叡虽率性任心,然沉毅有决断,大臣纵直谏犯颜,不加诛戮。博闻强记,提倡文学,青龙四年(236),置崇文观,征召文士充之。又下诏收录曹植遗文。叡能诗,钟嵘《诗品》列入下品,后人因称操、丕、叡为“魏氏三祖”。有集九卷,佚。诗文殊乏精采,不能与父、祖匹敌。今所存诗均为乐府,见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所存文多为诏令,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主要事迹见《三国志·明帝纪》。 ☚ 曹植 阮籍 ☛ 曹叡 曹叡206—239即魏明帝。字元冲。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孙,曹丕子。生而曹操爱之,常令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221)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母甄氏,为郭后谗害。虽归郭后抚养,意甚不平之。曹叡天姿秀出,为人口吃少言,沉毅好断,不好浮华。好文章,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为魏之“三祖”。今存诗十余首,皆为乐府诗。风格近似曹丕。钟嵘《诗品》把他与曹操放在一起,列为下品。但以诗而论,曹叡不啻去曹操甚远,即比之曹丕也不能望其项背。原有集十卷,已佚。 ☚ 吴质 杜挚 ☛ 曹叡短歌行 善哉行 步出夏门行 月重轮行 长歌行 苦寒行 棹歌行 种瓜篇 燕歌行 猛虎行 清调歌 乐府诗 曹叡 曹叡205—239即魏明帝。三国文学家。《三国志》有传。字元仲。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叡为曹丕之子,年15封武德侯,后为平原王。黄初七年(226)立为皇太子,太和元年(227)即帝位、改元号,政自己出,亲领兵击退孙权攻合肥。叡爱好文学,潛思书籍,诗文颇多。今存赋1首,已残缺。《北堂书钞》收录《游魂赋》,存四句:“崆峒丹穴,孤竹北户,沉沦窅冥,岂有所睹。”原有集,《隋书·经籍志》载目7卷,注云梁时9卷,已佚。今存诗文见严可均《全三国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 曹操 盛览 ☛ 曹叡205~239Cao RuiMing Emperor of Wei at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also son of Cao Pi 曹叡205—239字元仲。即魏明帝,文帝曹丕之子。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七年立为皇太子。即皇帝位。荒淫奢侈无度,大兴土木,人民困于劳役,赋税繁重,朝臣也因严刑峻法心怀怨恨,以至使司马氏势力大增。景初三年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