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曲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曲韵 曲韵曲类名词。作曲所用之韵。分南曲韵与北曲韵。载于韵书。与诗韵、词韵俱异。诗韵分一百零六部,词韵分十四部。北曲韵则分十九部,并取消入声字,把入声字归入平、上、去三声。以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最为通行。南曲韵分部较北曲韵细,共二十一部,平、上、去、入四声俱全。以沈乘麐《韵学骊珠》最为著名。 ☚ 曲牌 赘韵 ☛ 曲韵 曲韵本曲韵采自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共十九部。各部韵字排列略仍其旧。但删除了少数冷僻字,简化了繁体字,并据《中州音韵》等韵书对某些未收的常用韵字作了适当添补。一字收入两部或同部两个声调以上者,如意义有所不同,则在不同韵部或不同声调中注明其不同意义。 ☚ 第十九部 (一)东钟 ☛ 曲韵/北曲韵/南曲韵/韵脚/平韵体/仄韵体/曲韵韵部/韵声说/中州韵姑苏音/入声韵/入派三声/人声单押/闭口韵/鱼模当分/上口词/五字二韵/六字三韵/险韵/通叶/平仄通叶/偷韵/重韵/换韵/趁韵/暗韵/增韵/借韵/失韵/哑韵/犯韵/犯声/约韵/四声谱/经纬图说/北曲正讹考/音同收异考/文同解异考/异声同字考/同声异字考/中原音韵/中州乐府音韵类编/洪武正韵/琼林雅韵/韵略易通/韵略汇通/中州音韵/中原音韵问奇集/中原音韵注释/中原正韵/词林要韵/词林韵释/菉斐轩词韵/正吴编/南词正韵/中州全韵/五方元音/重校增补五方元音全书/剔弊广增分韵五方元音/南词音韵/南曲正韵/韵学要指/音韵辑要/新订中州全韵/韵学骊珠/中州切音谱赘论/螾庐曲谈曲韵/顾曲麈谈曲韵/曲韵探骊/曲韵易通 ☚ 六喜四喜 曲韵 ☛ 曲韵 曲韵用于作曲、谱曲、度曲和传奇唱念的音韵。曲韵与古代的诗韵一脉相承,又不同于诗韵。上古歌诗根据当时的各地实际语音用韵,而无韵书。魏晋南北朝时,开始重视制韵,重要的是周顒作《四声切韵》,沈约撰《四声谱》。而后隋陆法言《切韵》出,诗韵已成格局。唐、宋二代对《切韵》详加考订,至南宋平水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为一百零七部,平、上、去声各三十部,入声十七部,称“平水韵”。后人又减少上声一部,一百零六部平水韵遂相沿至今。唐、宋二代词的产生发展,使押韵方法略有改变,即平声、入声独用,上去合用,每词牌又各有句法与平仄格律。当时亦无词韵书,而是借诗韵放宽通转,甚至用方言语音押韵。直至清代词韵书方兴,戈载《词林正韵》出,词家认为此书为最完备之词韵专书。曲韵稍晚,也是根据当时实际语音押韵,如早期的南曲戏文韵和北曲散曲、杂剧韵,大致受诗韵影响并依地方语音入曲。戏文韵杂,水嘉方音入曲,而无韵书。北曲韵规范整一,是金元时北方的语音系统,字音皆读北音,只有平上去三声。元泰定元年(1324),周德清根据北方实际语音和北曲中实际用韵,编成《中原音韵》,韵分十九部,“平分阴阳,入派三声”,遂为北曲韵规范,也是第一部曲韵书。明洪武八年(1375),官修《洪武正韵》,在平水韵基础上分合删补,有七十六韵部,入声单列十部,实际上字韵是二十一部。虽不为“填词度曲设”,但它保留了南方语音中的入声,所以明人唱南曲时,凡不同于北曲韵的南曲韵以它为依据,故有“北准《中原》,南遵《洪武》”之说。明代南曲盛行,初无南曲韵专用韵书,北曲又流入南曲传奇之中,因此,作传奇者俱借押北韵,而于句中字面,凡南曲韵以《洪武》为宗。后凡编南曲韵书者,也是在《中原音韵》基础上,慎审南音,略加修订。明范善溱编南曲韵《中州全韵》,也如此。至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王鵕编《音韵辑要》,用北曲韵系统,参照《洪武正韵》,分韵二十一部,才成南曲韵格局,平、去皆分阴阳,对南音字面详加考订。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沈乘麐《韵学骊珠》出,分韵二十一部,入声韵八部,平、去分阴阳,上声合阴阳而分注,入声单列加注,合南北韵于一书。南曲韵遂成规范。简言之,北曲韵十九部,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叶北音;南曲韵二十一部,入声单列,四声分阴阳,叶南音。 ☚ 曲韵 北曲韵 ☛ 曲韵曲的用韵。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散曲两类。宋元以来南方戏曲、散曲所用的各种曲调称南曲, 南曲用韵以南方 (今江浙一代) 语音为标准, 分平上去入四声, 明中叶以后也兼从 《中原音韵》。 宋元时北方戏曲、 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称北曲, 北曲用韵情况, 元代曲韵专家周德清在 《中原音韵》 中作了归纳。 《中原音韵》将曲韵归纳为19个韵部:1东钟,2江阳,3支思,4齐微,5鱼模,6皆来,7真文, 8寒山, 9桓欢, 10先天, 11萧豪, 12歌戈,13家麻, 14车遮, 15庚青, 16尤侯, 17侵寻, 18监咸,19廉纤;共收5869个单字,单字在韵部内按声调分列。 声调是平声阴、 平声阳、 上声、 去声, 没有入声。 同为曲韵代表著作, 由元代卓从之编撰的 《中州乐府音韵类编》, 也将曲韵分为19部。 曲韵 曲韵曲、剧在唱曲和念白时使用的字音标准。在读音、咬字、归韵、四声调值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元曲作家按当时的实际语音用韵,比诗韵、词韵要宽。元·周德清根据北曲实际用韵情况编写的曲韵专书《中原音韵》,把“平水韵”并为十九个韵部,每一部用两个平声字来标名: ☚ 曲的声情 曲的韵脚 ☛ 曲韵 曲韵指元曲的用韵。元曲根据元代北方的实际语音用韵。周德清《中原音韵》把当时北方的语音分为十九个韵部,作为作曲押韵的依据。它们是:一东钟,二江阳,三支思,四齐微,五鱼模,六皆来,七真文,八寒山,九桓欢,十先天,十一萧豪,十二歌戈,十三家麻,十四车遮,十五庚青,十六尤侯,十七侵寻,十八监咸,十九廉纤。 ☚ 曲的平仄 赘韵 ☛ 曲韵作曲所使用的韵。元代人作曲是根据当时的实际语音用韵的,起初并无十分统一的规定。元末周德清根据当时北方的实际语音系统,参照大量的元曲作品的用韵情况,著《中原音韵》一书,分曲韵为十九部。曲韵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入声,没有上、去两声的韵目(因曲韵是平上去三声通押的,故未另立)。曲韵反映了元代北方的实际语音系统,对近代语音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