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智化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智化寺 智化寺 zhìhuàsì 座落於北京東城區。明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司禮監太監王振建。後王振誅族。英宗復辟,於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爲立精忠祠并塑像,勒碑寺中。明萬曆與清康熙中續有修葺。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御史沈廷芳奏聞,奉旨毁像及碑。寺爲四進院落,主要建築有鐘鼓樓、智化門、智化殿、大智殿、藏殿、如來殿(亦稱“萬佛閣”)、大悲堂等。藏殿内尚存轉輪藏一具。參閱清· 吳長元《宸垣識略·内城一·智化寺》、《畿輔通志·古蹟略·寺觀一》。 智化寺中国古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胡同。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古建筑群,现占地4800 m2,建筑面积1700 m2。山门是砖石结构,宽7.10 m,进深5 m。寺为3进院:1进院内有智化门、钟楼、鼓楼;2进院内有智化殿、藏殿与大智殿;3进院内的建筑最大最雄伟,如来殿与万福阁。如来殿内有3座佛像,在上下2层周围的墙壁上有小佛龛9999个,因而得名万佛阁。智化寺还保存有闻名中外的中国古乐——智化寺京音乐,大部分曲牌来源于南北曲。京音乐使用的古谱、九孔管、十七簧笙及宫调 、曲牌多是唐代至明代的音乐,因此智化寺音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智化寺 智化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建于明正统8年(公元1443年),初为司礼监太监王振的家庙。后敕赐名“报恩智化寺”。“土木之变”王振被杀,又被继英宗之位的代宗将其全家诛灭。8年后英宗得以复辟,感念王振“为国殉节”,遂在智化寺内为王振塑像祭祀。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改供佛像。该寺坐北向南,依次为钟鼓楼、智化门、智化殿、如来殿、大悲堂等。其中如来殿最为精美,为两层楼阁,上层四壁饰小木制佛龛9000多个。殿内顶部中央原有精美的斗八藻井,藻井周边缘浮雕小天宫楼阁及小佛龛,惜已于本世纪30年代被寺僧盗卖,现藏美国纳尔逊博物馆。寺内现存一部龙藏经版,始雕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完成于乾隆年间,共7240卷,是研究我国佛教史、文学、艺术、哲学的珍贵资料,堪称我国木版书之最。智化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木之变”是明英宗被蒙古军(明称“瓦刺”)所俘的历史事件。公元1449年,瓦刺贵族也先率部攻明,宦官王振(?—公元1449年)挟英宗朱祁镇统兵55万抵抗,行军路线屡变,至土木堡(河北怀来东),英宗被俘获(次年释放),王振为乱军所杀。 ☚ 法海寺 雍和宫 ☛ 智化寺 智化寺位于东城区禄米仓胡同,始建于1443年(明正统八年),原为司礼监太监王振的家庙,曾被英宗赐名为“报恩智化寺”。王振在“土木之变”中被诛后,英宗为其在寺内立祠、塑像,并赐藏经一部,以示恩典,致使智化寺香火鼎盛一时。 ☚ 妙应寺白塔 国子监 ☛ 智化寺 智化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禄米仓东口路北。初为明司礼监太监王振家庙,始建于正统八年(1443),敕赐名“报恩智化寺”。明万历五年(1577)、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修。主要建筑自山门起依次为钟鼓楼、智化门、智化殿、大智殿、藏殿、如来殿、大悲堂等。虽多经修葺,梁架、斗栱、彩画等仍为明代旧物,保持明代早期建筑风格。殿顶为黑色琉璃瓦脊,为北京地区所罕见。如来殿最为精美,为二层楼阁,下层供如来佛像,上层四壁遍饰小木佛龛,共九千余座,故又称万佛阁。殿内还藏供有天顺六年颁赐的藏经一部、经橱两座。楼阁明间顶部原有雕工精湛的斗八藻井,精细贴金,井周边缘雕刻天宫楼阁及佛龛,纹饰繁缛精致,为古建筑所罕见,1930至1934年间被寺僧盗卖,现藏美国纳尔逊博物馆。藏殿尚存八角木质“转轮藏”一具,以汉白玉须弥座承托。藏橱上有金翅鸟、龙女、神兽等浮雕,图案严谨。寺内保存有唐宋以来用于佛事的“京乐”曲谱。1982年将原存柏林寺的乾隆版《大藏经》经版移此保存。共724函、佛典1675部,重达400吨。汉文《大藏经》经版,世界上仅存两部,另一部是《高丽藏》,现藏于韩国伽耶山海印寺。 ☚ 柏林寺 东四清真寺 ☛ 智化寺在北京东城区禄米仓胡同,明英宗正统八年(1443)太监王振所建。寺内建有钟鼓楼、智化殿、如来殿、大悲堂等,如来殿墙壁隔扇遍饰佛龛,有九千多尊佛像,故又名万佛阁。主要建筑全部用黑琉璃瓦脊。一些建筑的木构件图案美观,雕刻精致,显示了很高的木作水平。整座寺院堪称是明代建筑的代表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