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普鲁斯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普鲁斯特

普鲁斯特1871—1922Pulusite

一个有犹太血统的法国现代小说家。天资聪颖,在中学、大学求学时,成绩优良,尤其喜爱文学和哲学课程。他曾集中精力阅读、研究、翻译、介绍19世纪英国文艺批评家罗斯金的艺术理论。罗斯金对艺术、自然美的追求及优美、绚丽的散文风格, 在普鲁斯特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了鲜明反映。他本来体弱多病, 自1897年起,身体更每况愈下,任何声响、特殊气味或光亮都会诱发窒息性的哮喘病, 他不得不终日蜷缩在用厚毯子挡严了的卧室里的病榻上写作,他的最重要的代表作《追忆逝水年华》,就是在这种持续了十几年的境遇中产生的。《追忆逝水年华》全书共七部,十五卷。在他生前发表的是:第一部《通往斯万家的路》; 第二部 《在花枝招展的少女们身旁》,这部荣获龚古尔文学奖,从此他名声大振;第三部《盖尔芒家》;第四部《索多姆和郭穆尔》。最后三部《女囚犯》、《逃亡者》、《昔日再现》则是在他逝世后出版的。这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巨著, 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为一,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叙述者“我”的生活经历也不占全书主要篇幅。作者用故事套故事,故事与故事交叉重叠的手法,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事件,冷静、细致地再现了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表现了贵族、资产阶级的没落、解体和大资产阶级与日俱增的经济实力。有些西方评论家把它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提并论, 称之为 “风流喜剧”。普鲁斯特的 《追忆逝水年华》主题思想是年华流逝,一切物质的东西都要被时间消蚀,只有感觉到了的、经历过了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存在。作品反映了西方现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普遍的心理状态:觉得只有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对过去的感性经验进行再创造, 人才有存在价值, 生活也才有真正意义。普鲁斯特以《追忆逝水年华》改变了小说的传统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开辟了欧美当代小说创作的新篇章。他注重对人的心理分析,善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潜意识活动, 西方文学界和学术界把他誉为意识流小说先驱、现代小说大师。

☚ 罗曼·罗兰   萨特 ☛
普鲁斯特

普鲁斯特1871~1922

法国著名作家。出生在一个上层家庭,但自幼患严重的哮喘病,一生为病魔所苦。普鲁斯特酷爱书籍和绘画,青少年时代曾出入于巴黎上流社会交际场所,观察了这个社会阶层形形色色的生活测面,为自己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他在评介英国艺术评论家罗斯金的作品时接受了他的影响,认为直觉胜于对客观事物的分析。
在普鲁斯特青年时代的一次疗养中,他爱上了一个叫阿尔贝蒂娜的姑娘,初时遭到拒绝,后来姑娘态度有所改变,这使他的爱情更加狂热,但她不告而别。他到处找寻,最后得知她已突然死去。普鲁斯特深感绝望,再加上严重的疾病,从此他闭门不出,决定把一生经历的悲欢苦乐倾注于笔端,以此表达对自己青春时光的无限怀恋和追念,从而产生了巨著《追忆逝水年华》。这是作家毕生情感和精力的集聚,作者也因此获龚古尔文学奖。这部小说描绘了20世纪巴黎上层社会广阔的画面和众多的人物,但它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手法,都是与众不同而包罗万象的。作者挖掘了人类的心理,反映了复杂的社会,也表达了个人的内心情感。这是一部没有连贯情节的小说。它的布局特殊,在叙述中经常插入各种感想、议论、倒叙甚至离题的叙述,结构有如一株枝桠交错的大树。普鲁斯特十分厌恶虚构情节,他惟一关注的是人物的内心世界,是生活的真实。
普鲁斯特是具有独特风格的语言大师,他的句子有如九曲十八弯的江河,蜿蜒伸展,有时又极其简洁、灵活、锋利、辛辣,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丰富准确,富有权威性,令人回味无穷。
普鲁斯特以他的创作改变了小说的传统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他与亨利·詹姆斯和詹姆斯·乔伊斯开辟了当代小说的新篇章。在他们的小说中,超越时空的潜意识成了真正的主人公。他深入了人类心灵表达的新层次,被奉为“意识流”小说的大师。

普鲁斯特像

☚ 罗曼·罗兰   萨特 ☛

普鲁斯特1871—1922Marcel Proust

法国作家。生于资产阶级家庭。在中学求学期间,开始创作。1896年,将发表的纪事、随笔、故事等汇成《悠游卒岁录》出版。1896—1899年写作自传体小说《若望·桑德伊》(未完成)。从1906年始,因哮喘病不时发作,只能闭门写作。代表作长篇小说《忆流水年华》,写主人公对自己青春的无限怀恋与追念,描述人物的潜在意识和变态心理,是著名的“意识流”小说之一。他变革了传统小说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开辟了现代主义小说的新领域。

普鲁斯特

普鲁斯特1871~1922

法国作家。生于巴黎富有的医生家庭。大学时深受柏格森哲学的影响,尝试将直觉主义和潜意识运用于小说创作。后经常出入巴黎上流社交界,处处留心观察,并结识许多知名作家,这些影响了后来的创作。一生创作的主要成就为巨型长篇小说《追忆逝水年华》(1906~1927),它包括《斯万之家》、《在花枝招展的少女们身旁》、《盖尔芒特之家》、《索多梅和戈莫勒》、《女囚》、《逃亡者》(或名《失踪的阿尔贝蒂娜》)、《过去韶光的重现》等7个部分,共15卷,约300万字。主要写一个富裕家庭出身的主人公“我”对逝去的青年时代的爱情与其他生活的追忆,以及对一些资产阶级家庭衰败的无限哀婉情绪。小说描绘了众多的巴黎上层社会人物,着重从主人公的心理感受中揭示资产阶级现实生活。“我”及其友人斯万身上有作者的影子。他把柏格森的直觉主义运用于小说创作,反对任意虚构情节,认为艺术家的主要任务是将习惯的视而不见的真实从潜意识的记忆中解放出来。其小说情节淡化,经常插入各种回忆,感想、议论。他是意识流小说和现代派小说的先驱。

☚ 罗曼·罗兰   瓦莱里 ☛
普鲁斯特

普鲁斯特1871—1922Proust,Marcel

法国作家。生在巴黎,是个医生的儿子,母亲是犹太人。他的一生是在病魔中度过的。上中学时,他开始涉足社交界,结识了许多文学界名流,如作家法朗士。毕业后他在巴黎大学听柏格森讲授哲学,受柏格森直觉主义影响很深。第一部作品《悠游卒岁录》于1896年问世,汇集了他在杂志上发表的纪事、随笔和故事等。同年着手写自传体小说《若望·桑德伊》,未写完,直到1952年才由后人根据手稿整理发表。普鲁斯特是20世纪法国现代派文学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意识流小说”的鼻祖之一。191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追忆逝水年华》,是他直觉主义和“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分7部分,共15册。第一卷《斯万之家》,第二卷《在花枝招展的少女们身旁》,第三卷《盖尔芒特之家》,第四卷《索多梅和戈莫勒》,第五卷《女囚》,第六卷《逃亡者或失踪的阿尔贝蒂娜》,第七卷《过去韶光的重现》。中心内容是由作者本人追述过去30年的生活经历:殷实的家庭,体弱多病,但才华横溢,喜爱书籍和绘画,经常出入于巴黎社交界,但也蛰居家中过无聊生活;美好的童年、爱情的甜蜜与波折,失去欢乐的痛苦、祖母的死亡、同朋友们交往等等。小说中浪荡公子斯万身上有作者的影子。小说主要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社会的面貌,有着浓厚的没落情绪。表现手法上,作者注重主人公内在的、潜意识的生活。从他开始,潜意识的活动成为小说创作的课题。总起来看,《追忆逝水年华》把各种文学形式熔于一炉,语言生动流畅,结构匀称,旋律优美,不愧为20世纪法国文学中少有的精粹之作。

☚ 纪德   瓦莱里 ☛
0000093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