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普济消毒饮子《东垣试效方》卷九方。又名普济消毒饮。黄芩、黄连各半两,人参三钱,橘红、玄参、生甘草各二钱,连翘、牛蒡子、板蓝根、马勃各一钱,白僵蚕(炒)、升麻各七分,柴胡、桔梗各二钱(或加防风、薄荷、川芎、当归身)。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不拘时服。功能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治风热疫毒上攻之大头瘟证,症见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干口燥,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如大便硬,加大黄(酒煨)一、二钱。方中重用黄芩、黄连以清泄上焦热毒;牛蒡子、连翘、僵蚕以疏散上焦头面风热;玄参、马勃、板蓝根、桔梗、甘草以清解咽喉热毒;橘红理气而疏通壅滞;人参益气扶正;升麻、柴胡升阳散火,并协助诸药上达头面。 普济消毒饮子 《东垣试效方》卷九【组方药物】 黄芩 黄连各15克 橘红(去白) 玄参 生甘草各6克 连翘 黍粘子 板蓝根 马勃各3克 白僵蚕(炒) 升麻各2.1克 柴胡 桔梗各6克(一方有人参9克) 【制剂用法】 上药13味,取饮片,如麻豆大。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时时服之。 【主要功效】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适应病证】 风热疫毒上攻,致患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干口燥,舌红苔白或兼黄,脉浮数有力。今用于急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颌下腺炎,头面部蜂窝组织炎等。 【加减应用】 食后如大便硬,加酒煨大黄3~6克以利之;肿势甚者,宜砭刺之。 【临床验证】 1.流行性腮腺炎、风毒:以本方配合六神丸噙化,并外敷紫金锭治疗100例。结果:全部治愈。4天治愈率为77%,6日治愈率为95%(《中医杂志》1958,7:463)。又以本方治疗风毒74例。全部治愈。(《上海中医药杂志》1963,6:26)。2.急性扁桃体炎:治疗69例,结果治愈65例,好转3例,无效1例。平均治愈天数为2.86天(《陕西新医药》1974,6:20)。3.流行性出血热:用本方煎剂配合童便内服,治疗435例,对照组用氢化考的松或氟美松、V.C等治疗435例。结果:退热天数、休克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死亡率占8%,对照组为17.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陕西中医》1984,3:16)。4.扁平疣:以本方加减煎汤内服,药渣再煎外洗,治疗185例。结果:痊愈181例,占97.8%,服药剂26~30剂(《四川中医》1988,1 :39)。 【方义分析】 此为临床常用名方。方中重用黄连、黄芩清泄上焦热毒为主药;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疏散上焦风热为辅药;玄参、马勃、板蓝根、桔梗、甘草清利咽喉,并增强清热解毒作用,陈皮理气而疏通壅滞,使气血流通而有利于肿毒消散,共为佐药;升麻、柴胡升阳散火、疏散风热,使郁热疫毒之邪宣散透发,并协助诸药上达头面,共为使药。诸药合用,使疫毒得以清解,风热得以疏散,其病自愈。 【实验研究】 药理实验表明,本方煎剂对甲、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特别是耐药性细菌仍有较显著的抑菌效果(《陕西新医药》1974,6:20)。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普济消毒饮”(《景岳全书》卷五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