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普宁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普寧寺
普寧寺  pǔníngsì

座落於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東北。建於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以平定凖噶爾,天下安寧,故稱。寺占地三十四畝,依山構築,主要建築有門殿、鐘鼓樓、碑亭、天王殿、大雄寳殿、大乘閣、妙嚴室、講經堂等。大乘閣内置千眼千手觀音菩薩貼金木雕立像,高六丈六尺,重二十多萬斤,爲國内現存最大木雕佛像之一。寺存《普寧寺碑記》、《平定準噶爾勒銘伊犁之碑》、《平定準噶爾後勒銘伊犁之碑》三通·參見本類“外八廟”。參閱《嘉慶重修一統志·承德府三·寺觀》、《畿輔通志·古蹟略·寺觀三》。

普宁寺

中国佛教寺院。坐落在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始建于1755年,占地3.3万m2,综合了汉藏寺庙建筑形式。由2个部分组成。大雄宝殿以南部分为汉族佛寺传统建筑,前部有牌坊、山门、碑亭、钟鼓楼、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等,部分仿西藏桑鸢寺建筑。后部建在9 m多高的平台上,主乘大殿之阁高36.75 m,外观正面6层重檐,阁前月台南北13.7 m,东西36 m,围以栏杆,阁内在高1.2 m的汉白玉须弥座上供奉千眼千手观音菩萨贴金立像,高22.23 m,腰围15 m,重约110 t,用松、柏、榆、杉、椴5种木材雕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雕像之一。佛冠上有一尊无量寿佛,高1.53 m,两侧有善财、龙女侍立。大乘之阁的西北东3面对称布置了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及4座喇嘛塔,造型优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宁寺

普宁寺

俗称大佛寺,位于承德避暑山庄东北,为承德外八庙之一。寺庙建于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是为纪念乾隆平定准噶尔部达瓦奇的武装叛乱而建,“普宁”即为“臣民安居乐业,永远安宁”之意。
普宁寺背靠松树岭,依山就势而建。整座寺院占地23000平方米,分前后两部。以大雄宝殿为界,前一部分为汉式寺庙建筑,以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御碑亭、钟鼓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及其东西配殿。所有建筑均为歇山式黄琉璃顶,其中大雄宝殿为普宁寺的主体建筑之一,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上,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在大殿正脊中央置铜制鎏金舍利塔。殿内中央供奉4.9米高的三世佛,高踞在2.9米高的石雕须弥座上,两面山墙外有十八罗汉像,墙面绘有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大雄宝殿之后,就是普宁寺的后一部分,由大乘之阁及其配殿日殿和月殿、象征“四大部州”和“四小部州”的附属建筑组成。大乘之阁为后半部的主体建筑,高37米,阔七间,进深五间,为六层重檐木结构黄琉璃瓦顶建筑,上置鎏金宝顶。大乘之阁堪称中国寺庙建筑的艺术杰作,著名的千手千眼菩萨就置在此殿,是中国乃至全亚洲现存最高大的木雕立像。大乘之阁及周围建筑是汉、藏及印度建筑风格的巧妙融合,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普宁寺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承德市普宁寺 邮编:067000
电话:86-314-2161732 传真:86-314-2161277

☚ 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   普乐寺 ☛
普宁寺

普宁寺

藏传佛寺。在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因寺内有大佛,俗称大佛寺。据乾隆御制《普宁寺碑》记载,是年5月乾隆平定了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汗的叛乱。冬10月乾隆在避暑山庄大宴有功之臣,封赏厄鲁特蒙古四部首领,特循祖制建寺以记之。又因 “蒙古向敬佛,兴黄教,故寺之式,即依西藏三摩耶庙之式为之。”特取普天安宁之意而名之。寺坐北面南,向着避暑山庄。占地23000平方米。前半部为伽蓝式,主要有御碑亭,亭内立有《普宁寺碑》、《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3通。亭后为大雄宝殿,内供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后半部为藏式曼荼罗建筑,主殿大乘三阁高36. 75米,正面六层重檐,五座方亭攒尖顶,象征须弥山。四周的小型喇嘛教建筑台、塔、异形殿堂,分布有致,代表佛经中的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太阳、月亮……构成一个佛国世界。阁内供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高22. 28米,腰围15米,由松、柏、榆、杉、椴5种木材相拼雕刻而成,造型魁伟,比例适度,神态慈祥,衣纹流畅,质感飘逸,全身泥金,光彩奕奕,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拼木雕像。普宁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须弥福寿之庙   普乐寺 ☛
普宁寺

普宁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外八庙景区东北部。又名大佛寺,是外八庙中保存至今最为完好的一座。乾隆二十年(1755),清政府平定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为纪念胜利,乾隆兴建了该寺。建筑形式合汉藏为一体。前半部分为汉式寺庙建筑,有碑亭、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碑亭立有三座石碑,上刻满汉蒙藏四种文字的乾隆御制碑文,记述建寺和平定叛乱的经过。后半部分仿西藏三摩耶寺,为藏式建筑,有大乘之阁、日殿、月殿、“四大部洲”、“八小部洲”等。普宁寺占地23000平方米。大乘之阁是全寺主体建筑,高36米余,内供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音。观音高达22.28米,头顶一尊小佛,全身42只手,用木材120多立方米,重110吨,造型匀称,刻工精湛,是国内大型木雕佛像之一。

☚ 安远庙   普陀宗乘之庙 ☛

普宁寺

❶藏传佛教寺庙。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郊。乾隆二十年(1755),清朝政府为庆祝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迎接蒙古各部王公朝觐而建。庙座北面南,依山成势。形制融汉藏样式于一体。前部布列山门、碑亭3座,镌乾隆御制《普宁寺碑文》、《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皆用满、汉、蒙、藏四体文字。左右为钟鼓楼。继进为天王殿5楹,大雄宝殿7楹,供三世佛、十八罗汉。从殿后盘道而上,为大乘之阁,高36米。内供世界最大木质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22.28米,重110吨。阁四周有五色浮屠,分列四大部洲,构成曼荼罗格局。4角复有一喇嘛塔,代表佛教四智。雄伟壮观。今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❷藏传佛教寺庙。蒙古语称“图格默里阿木尔吉古鲁赫齐苏默”。位于喀尔喀蒙古科布多(今蒙古国吉尔格朗图)。清政府拨银万两,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建成。红色围墙。山门有四大天王巨大塑像。佛殿北墙立有佛祖宗喀巴及观音像,两侧分立16尊“乃丹”(即罗汉)。寺内有乾隆皇帝敕立的石牌两块。喇嘛来自厄鲁特及明阿特旗。惇多克格隆任达喇嘛。为札萨克图汗部及赛音诺颜部纳鲁班禅呼图克图、札拉军札呼图克图及伊拉古克散呼图克图轮流驻锡之所。经费由科布多地区提供。同治十一年(1872),回民起义时遭到破坏。

普宁寺

清代寺庙。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之北,因寺内有木雕大佛像,又称大佛寺。乾隆二十年(1755),清廷因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叛乱,循旧制而建。该寺规模宏大,占地有二万三千平方米。寺内有“普宁寺碑”、“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寺内建筑,综合汉、藏形式,崇阁入云,塔台罗列,很是雄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