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普天忠愤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普天忠愤集诗文别集。近代孔广德编选。十四卷。广德号鲁阳生,山东曲阜人。此集刊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全集约三十七万余字。冠有自序与凡例等。正文分章奏五卷,议论七卷,诗、词等作二卷。收文凡百六十篇,诗、词二百三十五首。入选作者从士大夫以至布衣、女史旁及西人。诗文中洋溢爱国主义激情,极富时代气息。其主旨如编者自序所言,系对侵略者及清政府丧权辱国之“愤”。要使“读之者因耻生愤,因愤生励,秉其公忠,群思补救。”主张激起民众爱国之愤,反对侵略,富国强兵。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上海六艺书局石印本。 普天忠愤集 普天忠愤集诗文总集。清孔广德编。光绪二十一年(1895)冬石印巾箱本12册。《普天忠愤集》卷首朱印光绪皇帝关于甲午战争的“上谕”6道,并以其中“忠愤”2字题名。“上谕”中关于“遇有倭人轮船阑人各口,即行迎头痛击”和“当此创钜痛深之日,正我君臣卧薪尝胆之时”等语,亦为所收诗文的重要主题思想。次为孔广德自序、张之洞等人序3篇。自序指出,当时文坛的主要情绪是因忠而愤,“忠愤”也是这部诗文总集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编选标准。其目的是“使读之者因耻生愤,因愤生励,兼其公忠,群思补救,挽既倒之狂澜,撑天下之全局。”名为“普天忠愤”,则是因为采辑范围甚广,“上自朝士大夫,以至布衣女史,旁及西人”(《凡例》)。全书分14卷,前12卷共收章奏29篇,议论99篇,诗226首,颂赋各1篇,词7阙。后两卷“增采章奏”32篇。这部诗文总集,上承鸦片战争时期《射鹰楼诗话》的影响,下开阿英编一系列反侵略文学集的先河,对于了解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人民爱国情绪和诗文创作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渡海侦察 普通劳动者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