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晨报副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晨报副刊 即《晨报副镌》。参见《晨报》。 晨报副刊 《晨报副刊》chenbao fukan“五四”新文学时期著名的文学副刊之一。前身为北京《晨钟报》和《晨报》第七版。1921年10月12日改版独立发行,至1928年6月5日终刊。 ☚ 小说月报 《申报·自由谈》 ☛ 晨报副刊 “晨报副刊”“五四”时期著名的进步副刊。前身为《晨钟报》,是以梁启超、汤化龙为首的进步党(后改为宪法研究会即“研究系”)的报纸。1919年8月13日创刊时,即在第七版刊载小说、诗歌、小品文和学术演讲录等,因随《晨钟报》附送,故名。1920年7月,第七版由孙伏园主编,1921年10月12日,把第七版改出四版单张,并定名为《晨报副镌》,着重文学,同时按月出版合订本。李大钊、孙伏园曾先后任编辑,主要撰稿人有李大钊、瞿秋白、何上肇、果乔山、盛公武、王若愚、李仲武、张民权,行侯、李霁初、林可彝,俞颂华(即俞澹庐)。“五四”时期,该刊增加了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的“自由论坛”和“马克思研究”两个专栏,并全部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主要内容是有关思想解放和社会改造、有关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及有关俄国革命的介绍和苏俄社会主义建设方向的问题。李大钊的一些重要文章、瞿秋白的旅俄通讯,都首先在该刊发表。这一时期还刊登了鲁迅的《阿Q正传》和其他作家的大量作品,成为推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副刊之一,在思想文化界具有广泛影响,该刊在“五四”时期宣传新文化,介绍和宣传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给革命青年指出了斗争的方向,对广大青年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副刊的重大影响,《晨报》当年曾发行近一万份;在北京各报中居第一位。1925年,由徐志摩任主编后,完全被“新月派”所控制而失掉了进步性,成为一份落后的刊物,1928年6月5日停刊。 ☚ 黑龙江公报 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