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晁补之《满庭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晁补之《满庭芳》《满庭芳》 乡物牵情,家山回首,浩然归兴难收。①报恩心事,投老拚悠悠。②却笑当年牛下,轻自许、激烈寒讴。③成何事,夷犹桂楫,兰芷咏芳洲。④ 人生,萍梗迹,谁非乐土,何处吾州。⑤算不须,临歧戃恍迟留。⑥要看香炉瀑布,丹枫乱、江色凝秋。⑦真堪与、潇湘暮雨,图上画扁舟。⑧ 【注释】 ①乡物:家乡的风物。家山:指家乡。唐钱起《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浩然归兴:《孟子·公孙丑》:“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②投老:临到暮年。拚(pan 盼):不顾惜。悠悠:遥远无望。③“却笑”二句:《吕氏春秋·举难》载:春秋卫国人宁戚,以家贫为人挽车。至齐,饭牛于车下,扣牛角而歌。桓公闻之,以为非常人,召见,拜为上卿。又据《史记·邹阳传》之《集解》,宁戚歌辞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 ④夷犹:亦作“夷由”,迟疑不进。屈原《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兰芷:兰草和白芷,皆香草。⑤萍梗迹:喻人之行迹无定。萍,浮萍。⑥临歧:到歧路分别之处。戃恍:恍惚、失意貌。迟留:迟疑、滞留。⑦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之北,奇峰突起,状如香炉,故名。山下有瀑布。⑧潇湘暮雨:即潇湘夜雨。沈括《梦溪笔谈》载:“宋迪工画,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云、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谓之八景。” 【译文】 家乡的风物牵系着我的缕缕情思,回首遥望家乡,深沉浩大的归绪再也难以抑制。报效国家的心事,临到暮年仍悠远难期,也只好不再顾惜。可笑当年自己象宁戚那样,轻率自许,慷慨悲歌,踌躇满志。到头来究竟成就了何事,只落得贬官远邑,徘徊江湖,在长满芳草的洲渚上,闲咏兰芷。人生就象浮萍一样行迹不定,哪里不是理想的乐土,何处不是我的寄身处?看来,不应该面临歧路,心神恍惚,停滞迟留。要看香炉峰的千尺瀑布,满山随风飘舞的红枫和江水映照的无边金秋,应该在潇湘暮雨的画卷中再添一叶扁舟,载我从此啸傲江湖。 【总案】 这是一首迁谪词。上片写对故乡的郁郁思情和壮志成空的绵绵悲恨,下片抒发随缘自适的情趣和啸傲山林的旷放襟怀。全词敞开肺腑直抒胸臆,有一种慷爽放逸的韵致,其神姿高秀,其堂庑气象,都接近于苏东坡。而其用笔又直中有曲,朴中见巧,潜气内转,起伏跌宕。尤其“要看香炉瀑布”几句,运用描写和典实,将眼中实景与画中虚景融为一体,呈现出兀傲轶尘之气,堪称精警绝妙之笔。 晁补之《满庭芳》晁补之《满庭芳》晁补之
晁补之 赴信日,舟中别次膺十二叔① 鸥起蘋中,鱼惊荷底,画船天上来时。 翠湾红渚,宛似武陵迷②。更晚青山更好,孤云带、远雨丝垂。清歌里,金尊未掩,谁使动分携③。竹林,高晋阮,阿咸潇散,犹愧风期④。便弃官终隐,钓叟苔矶。纵是冥鸿云外,应念我、垂翼低飞。新词好⑤、他年认取,天际片帆归。 注释 ①次膺:晁端礼,字次膺,晁补之从叔。②武陵迷:用陶渊明《桃花源诗序》:“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③分携:分手,离别。④“竹林”四句:借阮籍、阮咸叔侄来比喻晁端礼和自己,自谦不及晁端礼叔的风神超逸。阮籍,东晋名士,与嵇康等六位高士常宴集竹林,人称“竹林七贤”,七贤中阮籍、阮咸为叔侄。风期,品操风度。⑤新词:晁端礼当时有赠别词。 太液荷风图 【宋】 冯大有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晁补之于绍圣四年(1097)坐党籍贬监处州盐酒税,因遭母丧奉柩还乡,至元符二年(1099)年服除,改监信州(今江西上饶)盐酒税,是年六月赴任所,时年四十七。本词当是乘舟赴任时,船上别从叔晁端礼之作。词中有“应念我、垂翼低飞”句,即是作者被贬远州的象征。 词的上阕写临别前舟中所见的家乡美景,以美景衬离愁更让人伤怀。首二句写从蘋中猛然惊起的白鸥和荷叶下碰触荷枝的游鱼,整个场景充满了动感。在这样一幅幽远清旷又充满自然生趣的画卷中,一艘华美的画船从水天一色的远方缓缓驰来,让人感觉仿佛从天上下来一般。接着画面的中心由画船转换到了身处船上的作者,以作者的眼光来看周围的景色。“翠湾红渚”写两岸的景致,色彩对比非常鲜明。“翠湾”是长满了绿草的水湾,“红渚”是开满了红花的水中小洲,一红一绿,美得让人炫目。于是作者仿佛有了当初武陵渔人进桃花源的感觉。陶渊明《桃花源记》写道:“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晁补之所描绘的这一场景,其美丽丝毫不减桃花源。“更晚”三句仍是作者的视角,但视野更加开阔,写到了远处的青山、白云和暮雨。“更晚青山更好”是词人独特的感悟,因为傍晚光线暗淡,山色朦胧,更显幽深,符合离别的心绪。“孤云”一句写潇潇暮雨,又倍添凄凉。接着作者的视线回到船上,临别的清歌伴着饯别的美酒,预示着分别的时候即将到来。 词的下阕转为抒情,以古往今来的名士、隐士作比,称誉晁端礼的风度,也以此来自解哀愁。“竹林”四句借阮籍、阮咸叔侄来比喻晁端礼和自己,自谦不及晁端礼叔的风神超逸(见本词注释④)。“便弃官终隐”二句则以“烟波钓徒”张志和比喻晁端礼,羡慕他“冥鸿云外”的自由生活。据《新唐书《张志和传》: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人,肃宗时为左金吾录事参军,后坐事贬官,乃弃职隐遁江湖,自号“烟波钓徒”。有著名的《渔歌子》组词,写隐居生活的闲适,对后世影响极大。此时的晁端礼正因为忤上官而坐废家居,晁补之因此以张志和比之,既是赞誉也是宽慰。“应念我、垂翼低飞”则是写作者自己此时的境况,他先遭母丧,继贬远荒,正如大鸟“垂翼低飞”,很不得志。相比叔父的自在,心中自然充满欣羡。结句则把忧伤化为誓约,“天际片帆归”是他日后重新归隐故园的愿望,整首词也在这一丝亮色中结束。 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结构工稳而感慨深沉。作者能结合所赠之人与自己的独特身份与处境,巧妙地化用典故,显得典雅而含蓄,是一首传统而优秀的赠别词。(姚苏杰) 长江万里图(局部) 【宋】 佚名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链接 宋人极重父母之丧。遭父母之丧,谓之丁忧,也称丁艰,细言之,遭父丧称“丁外艰”,遭母丧称“丁内艰”。宋制,父或母亡故,文官一般皆应解官服三年之丧,实际时间为27个月。如父母在短期内先后亡故,其解官持服的时间,宋初为54个月;天禧四年(1020)后,改为从后丧开始之日另外计算。武臣丁忧,如果不在边地任职,允许解官持服;否则只给假百日,另在大祥、小祥、禫、卒哭、朔望祭时,量给短假。有些官员贪于荣利,往往规避丁忧,则为舆论、法纪所不容。神宗时太子中允李定不为生母服丧,司马光斥为“禽兽之不如”。南宋时一大理寺丞不丁母忧,孝宗大怒,欲诛之,幸得高宗说情,才减为黥配广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