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晁冲之《汉宫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晁冲之《汉宫春》

晁冲之《汉宫春》晁冲之

晁冲之

黯黯离怀,向东门系马,南浦移舟。薰风乱飞燕子,时下轻鸥。无情渭水,问谁教、日日东流。常是送、行人去后,烟波一向离愁。回首旧游如梦,记踏青殢饮,拾翠狂游。 无端彩云易散,覆水难收。风流未老,拚千金、重入扬州。应又是、当年载酒,依前名占青楼。

注释 ①殢(tì)饮:沉溺于饮酒。②彩云易散: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③拚(pàn):舍弃,不顾。

春郊游骑图 【元】赵雍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离别”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重要主题。本篇也是一首送别词,作者宕开笔墨,抒写人生的普遍离愁,真实又不失淳厚。关于送别的对象,作者开始没有明确指出,而是层层铺垫,在结尾处才交代谜底,因此显得别开生面。

上阕侧重写分别时的场景,营造出浓郁的送别氛围。开篇表明心境——“黯黯离怀”。“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雨霖铃》),“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无题》),都是极言分别时的伤感和不舍。送行之时,人都是心情黯淡,索然无绪,作者没有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也没有说“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卜算子》),但“黯黯”二字已经将绵绵的离愁呼之欲出。

“东门系马,南浦移舟”都是典型的送别动作。“东门”“南浦”未必是事实,作者采用了借代、互文的修辞手法,描绘的分别是停马驻足、独上兰舟的画面。“南浦”,原意是南面的水边,后因文人的点染,便转化成了诗词中的典型意象——送别之地。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楚辞》,其中的《九歌《河伯》中有:“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王逸注:“愿河伯送己南至江之涯。”南朝江淹妙笔生花,赋予“南浦”永恒的生命,他的《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流传千古,极具风情。唐李贺《黄头郎》:“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王琦注引曾益曰:“南浦,送别之地。”一直到清代“南浦”还活跃在文人笔下。所以“南浦”的送别意象早已定型,诗词中一提到“送君南浦”,或只提出“南浦”两字,便涤荡起一股浓郁的离别之愁。

“薰风”四句描写的都是送别时的环境,平添了伤感气氛。“薰风”即春风,和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熏风。”高诱注:“巽气所生,一曰清明风。”春光明媚,和风送暖,轻鸥翱翔,燕子翩跹。燕鸥不懂离人苦,依旧欢快飞舞,也许此刻正是燕子成双,沙鸥成对吧。渭水呢,更是无情,静默无语,日日向东,送走行客,毫无留恋,空余作者一人“行人去后”,细数着烦忧。“常是”突出了伤别情愫的普遍,“一向”暗示了愁思的郁结、蔓延。“烟波一向离愁”表明行人去后,词人依旧伫立江边,极目远眺,但见烟波浩淼,江水悠悠,留下无限愁思,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下阕转入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回首旧游如梦”极言往事不堪回首。 想那时清明时节,他们曾一起“踏青殢饮,拾翠狂游”。 “拾翠”是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多指女子游春。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南朝梁纪少瑜《建兴苑》诗:“踟蹰怜拾翠,顾步惜遗簪。”唐吴融《闲居有作》诗:“踏青堤上烟多绿,拾翠江边月更明。”此处暗示出与作者同游的是一位女子,但是她的身份依旧未言明。

“无端”二字笔锋陡转,将思绪拉回至现实中。“彩云易散”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出自唐白居易《简简吟》“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覆水难收”比喻事情无法挽回。这二词暗示出他与女子曾有过美好的恋情,但是因为某种原因情缘湮灭,令他无限痛惜伤感。美总是太过匆匆,转瞬即逝,而人仍兀自想念,这种物是人非、今昔之别,带给他强烈的心灵冲击。

“风流未老”四句作者表示要回扬州,掷千金,去过当年载酒、占青楼的潇洒生活,至此最终点明了女子的身份,也折射出晁冲之风流潇洒、任情自适之性格。性情使然,但也会打上现实的烙印。晁冲之的仕途坎坷不平,他举进士不第,后居具茨山下,人称具茨先生。“当年载酒”“风流未老”写出了昔日的欢悦与温存,也许他与杜牧一样都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的感慨吧。

全词语言清新,格调幽婉,感情深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送别之情、追忆之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却又欲擒故纵,女子的形象、身份“千呼万唤始出来”,如此着笔,的确曲折别致,匠心独具。(张雅莉)

链接 徽宗时所置宫廷音乐机构——大晟府。崇宁四年(1105)八月以大晟乐成而置此府掌之,隶尚书省礼部,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罢。专掌朝廷典礼所用音乐。礼、乐原统掌于太常寺,大晟府之建,礼、乐始分二司掌管。其长官为大司乐,典乐为副,其下有大乐令、主簿、协律郎、按协声律、制撰文字、运谱,以京朝官、选人或通晓乐律士人充任。下辖六案:大乐、鼓吹、宴乐、法物、知杂、掌法。乐工有乐正、乐师、色长、引舞、舞头、舞郎、上工、中工、下工、舞师等。所隶乐司有教坊及钤辖教坊所。

宋代踏青之风极盛。踏青是一种寒食、清明期间郊野春游活动的岁时风俗。宋代此风极盛,开封、临安等地居民,不分贫富,届时均趁寒食、清明祭扫坟茔之机,携带枣糕、炊饼、乳酪、稠饧等食品及酒,倾城而出,车马繁盛,几塞城门,故张耒有“寒食清明人意间,春城士女出班班”之句。在“四野如市”的郊外,“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人们或群聚园圃,或泛舟湖上,罗列杯盘,互相劝酬,并盛行蹴踘、秋千、斗鸡等娱乐活动,王禹偁《寒食》诗“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即写此盛景。踏青游赏之人往往直至日暮才返归城中。又四川一带有“踏青节”,《壶中赘录》载:“蜀中风俗,旧以二月二日为踏青节。”是日,人们皆往四郊游赏。此俗至今尚存。


晁冲之《汉宫春》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晁冲之《汉宫春》

《汉宫春》·晁冲之

晁冲之

潇洒江梅,向竹稍稀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佳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这是一首咏梅词。作者以欣赏的态度,描绘了梅花的俏丽动人,赞扬了梅花的坚贞品格,表现了追求真美、不尚虚饰的人格意向。

起笔写梅花的风韵、地点和周边环境。“潇洒”二字极其准确地捕捉住梅花的神韵,“江梅”则点破吟咏对象,并且有意识地把梅花安排在竹稍稀处,使红梅与青竹交相辉映。从色彩上看梅花轻红而竹子青翠,从形态上看梅花呈圆而竹子修长,从整体上看梅花欹曲而竹子笔直,然而,它们却有共同的品格,皆为岁寒三友中的珍品。这就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构成了清雅高洁的情感氛围,突出了志士之节、君子之品。

接下来铺写梅花生长的大环境。“东君”是花神,却不怜香惜玉,而是任雪压风欺。这就进一步表现出梅花迎风傲雪、不畏严寒的高贵品格。歇拍用对比手法,突出春梅开放的季节特征,虽然表面上不露声色,却把早春的时令传达给了细心的读者,衬托出梅花的报春品性。无情的燕子步履姗姗,绝然误了赏梅佳期,只有勤快多情的大雁,在万里长空应和着梅花的呼喊,共同报道着春的消息。

过片之后,由梅及人,写梅的精神追求。也写人的生活态度。“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一语双关,既是写梅花的生长环境,也是写词人的生活环境。远离喧闹的大千世界,鄙视华贵的高楼大厦,满足于竹篱茅舍的淡泊和简朴。令人想起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写梅名句,又使马致远“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的佳句涌上心头。“伤心”句虚实相生,既是对前事的遗憾,又是对未来的展望。故人去后,新诗写成,却无人共赏切摩;梅花过后,时过境迁,自己也无心再写新诗。所以,这里的“故人”,既指挚友又指梅花,一语相关,不留痕迹,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正因为这样,词人便抓住时机,独对梅花,惟恐冷落了梅花。这时,词人惊异地发现了梅的清香,更发现了人生的哲理: “风流不在人知”。美的事物,是一种客观存在,无论别人注视它,还是冷落它,都无损于它的美。不因受宠而不可一世,也不因排斥而心灰意冷。美是一种存在。自然美,品格美,哲理美,也就在词中构成了和谐的艺术美。


唐宋词之《晁冲之《汉宫春》》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晁冲之《汉宫春》

晁冲之《汉宫春》晁冲之

晁冲之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佳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注释 ①东君:司春之神。②练:白色的绸帛。③玉堂:华贵的宫殿,翰林院亦称“玉堂”。④故人:指北宋词人林逋。

鉴赏 本篇属梅词,借梅怀人。这首词还有本事,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载:“政和间,置大晟乐府,建立长属。时晁冲之叔用作梅词以见蔡攸,攸持以白其父曰:‘今日于乐府中得一人。’元长览之,即除大晟丞。”可见这首《汉宫春》在当时颇负盛名。全词清新隽永,富含神韵,足见作者笔力不俗。

开篇写梅花始发。“潇洒”是梅花的气质,“江”点明了梅花的生长环境。梅自高洁,又以修竹作陪衬,极言梅树的清雅孤傲。小梅初绽,不是争奇斗艳,仅“横两三枝”,疏淡静逸。东君掌管着花团锦簇、嫣红姹紫,让春季万象更新。而今它却不爱惜梅花,任它“雪压风欺”;燕子本应早早归来报春,现在似乎也“怕春寒、轻失佳期”。表面看突出的是东君无情、燕子冷漠,梅花孤寂,惨遭雪打风吹,其实却从侧面烘托了梅花的凌寒怒放、孤傲刚强的气魄与品质。任凭风刀霜剑,纵使孤芳自赏,它依旧昂首迎春,释放独有的清芬。何况还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此处归鸿宛然成了高雅多情的形象象征,既给词增添了几分温存,又减少了梅的冰冷凄寒、目无下尘,平添了几分生活气息。

雪室读书图 【清】 法若真

沈阳博物馆藏

“清浅小溪如练”化用林逋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山园小梅》),“江”水清澈明净,江面宛如白练,江梅更是一尘不染、玉洁冰清。清江淡梅,风景独好,作者心悦诚服,不禁发出“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的感慨,其中或许有所寄托,官场险恶,宦海浮沉,不如归去,与江梅一起享受那份难得的清雅与闲适,构筑心灵的茅舍疏篱。

“伤心”两句转入怀人,“故人”此处并不是一般的朋友,而是指林逋。林逋长期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无妻无子,种梅养鹤以自娱,人称其“梅妻鹤子”。他是一位名士,最懂得欣赏梅香梅韵,其《山园小梅》更是登峰造极,成为咏梅的精品,可惜和靖先生去世后,梅花就失去了知音,“疏影横斜”之诗竟成绝响,再无人企及,以致“冷落新诗”。

“微云”三句,作者以质问口吻,言林逋逝后,纵有“微云淡月”,也无人能察,梅花孤芳自赏,清冷寂寞。结尾处,词人以拟人的手法,将梅孤高自许的风流品格推向高潮,梅花“横两三枝”,清香依旧,风雅依旧,但是知音不在,真意难寻。从此以往,有谁还能吟咏出得梅神韵的“暗香浮动月黄昏”呢?全词在幽婉迂回中收笔,但暗含启悟,情味深长。

这首《汉宫春》写梅的淡雅、潇洒、美丽,更赞美它的刚健风骨和高洁气质,作者以花喻人,抒发了对林逋的追慕与怀念。全词多有蕴藉,或有所寄托。本词不同于传统梅词在于:梅花在晁冲之的笔下不是一个孤芳自赏的冰冷角色,而是化作了传达知己相惜、相念之情的信使,全词尽管基调沉郁,但却演绎出了一曲高山流水之音,带给人心灵的归属,这对以后洪皓、陆游、姜夔、刘克庄等人的“梅词”产生了重要影响。

全篇采用“支”韵,与柔曼低回的格调相融合,情韵俱佳,而且写景清丽、抒情婉转、笔墨流宕有致,清许昂霄在《词综偶评》中称赞“圆美流转,何减美成(周邦彦)”是很有见地的。(张雅莉)

集评 唐圭璋:“此词《乐府雅词》《花庵词选》《梅苑》《全芳备祖》,均作李汉老词。《玉照新志》亦云李汉老少日作。惟宋本《草堂诗馀》题为晁叔用作。又《苕溪渔隐丛话》云:‘端伯所编《乐府雅词》中,有《汉宫春》梅词,云是李汉老作,非也。乃晁冲之叔用作,政和间作词献蔡攸,除大晟府丞。’据此当从《草堂诗馀》作晁冲之为是。《直斋书录解题》亦云,晁冲之压卷《汉宫春》梅词行于世。”(《宋词互见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