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显克维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显克维奇波兰作家。生于1846年5月5日,1916年11月15日去世。华沙中央学校学医一年后改读文学,因抗议沙俄帝国更改校名,放弃毕业考试,离开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瑞士组织“波兰战争牺牲者救济委员会”。1872年开始发表作品,以历史小说最为出色,著名的有《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三部曲(1883~1888),《十字军骑士》(1900)和使他获得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你往何处去》(1896)。 显克维奇 显克维奇1846—1916Xiankeweiqi又译显克微支。波兰小说家。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考入华沙高等学校医学系学习,一年后转入他所喜爱的文学系学习。1871年沙俄政府将华沙高等学校改名为华沙帝国大学,显克维奇没有考完毕业考试便愤然离校。作为《波兰报》特派记者,1876—1878年他曾到美国游历,途经意大利、法国,返回波兰后,发表了不少大获成功的短篇小说,如《音乐迷扬科》、《灯塔看守人》、《胜利者巴尔泰克》等。1882—1887年为《言论报》撰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波兰的独立事业效力,组织援助波兰的战争罹难者。1882年至1900年,是显克维奇长篇小说创作高峰时期。于1883年开始,陆续在《言论报》上发表的《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这三部小说均以17世纪为背景,描写了波兰反抗哥萨克人、鞑靼人、瑞典人和土耳其人的斗争,突出波兰人民的英勇精神,风格活泼,具有史诗般的明晰与简朴。《你往何处去》是显克维奇的一部力作,它真实反映了公元1世纪罗马暴君尼禄统治、迫害基督教徒的情况,多层次地展示了早期基督教徒的活动及其高尚品德,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仁爱和人道的理想,小说所描写的一个罗马青年将领和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少女的痛苦曲折的爱情故事,情节缠绵悱恻,给人以美的享受。该小说被译成多种文字,为作者带来了国际声誉。《十字军骑士》是另一部波兰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小说, 作品再现了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波兰与立陶宛联合起来反抗日耳曼条顿骑士团侵略的斗争及波兰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格隆瓦尔德战役, 热情讴歌了古代波兰人民的英勇抗敌的斗争精神,同时借古喻今,借以揭露普鲁士对波兰民族的压迫,书中洋溢着爱国激情。上述五部历史小说已成为波兰家喻户晓、人人必读的古典名著。他还写过《毫无准则》、《波瓦涅茨基一家》、《在沙漠和在丛林中》、《旋涡》等长篇小说。显克维奇是波兰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 在波兰有“语言大师”之称。1905年由于他在小说创作方面的突出功绩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 裴多菲 惠特曼 ☛ 显克维奇 显克维奇1846~1916显克维奇是波兰作家。生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在大学期间开始写作。1872年出版的第一部中篇小说 《徒劳无益》反映波兰大学生的苦闷和失望情绪。19世纪80年代,波兰的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压迫加重。显克维奇为探索社会出路开始创作历史小说。1883至1888年,他写出了《火与剑》、《洪流》和 《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三部曲。第一部写的是17世纪中叶波兰地主和乌克兰农民的战争,第二部写波兰人民反抗瑞典封建主的侵略,第三部写波兰反抗土耳其入侵的斗争。 ☚ 密茨凯维奇 莱蒙特 ☛ 显克维奇 显克维奇1846~1916又译显克微支。波兰作家。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在大学开始写作讽刺小品,1872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徒劳无益》。1876年访美,发表《旅美书简》。1877~1880年间创作了不少著名的中、短篇小说,如《音乐迷扬科》、《天使》、《家庭教师的回忆》、《胜利者巴尔》、《灯塔看守人》、《酋长》等。这些作品题材广泛,情节单纯,感情深沉,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氛和悲愤的格调,体现了民主主义与爱国主义思想。以后波兰的民族矛盾、阶级斗争愈趋尖锐,他转从历史中寻找力量,创作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长篇小说。三部曲《火与剑》(1884)、《洪流》(1886)、《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反映了17世纪波兰民族英勇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作品规模宏大,具有史诗般的明晰与简朴。长篇小说《你往何处去》(1896)反映了罗马暴君尼禄对早期基督教徒的残酷迫害及其覆亡,1905年获诺贝尔奖。《十字军骑士》(1900)是波兰最优秀的历史小说之一。以摧毁骑士团的格隆瓦尔德战役为背景,以波兰骑士兹皮希科与少女达奴莎的曲折爱情经历和反抗侵略者的暴行为主要线索,广泛反映了波兰和立陶宛反对日耳曼骑士团入侵的斗争,生动地再现了14~15世纪波兰的社会生活,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对鼓舞波兰人民民族解放斗争起过很大作用。晚期还写了现实主义心理长篇小说《毫无规则》(1890)及一些中、短篇小说。 ☚ 密茨凯维奇 裴多菲 ☛ 显克维奇 显克维奇1846—1916Sienkiewicz波兰小说家。出生于波德拉什的奥克热维——沃拉村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大学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872年起发表讽刺小品和短篇小说,早期作品大都写波兰农民的生活。1876年作为《波兰报》记者到美国采访,历时3年,写了一部两卷本《旅美书简》和中短篇小说《为了面包》、《奥尔索》和《灯塔看守人》等,意在揭穿美国资产阶级社会的“民主”和“自由”,并描绘波兰移民的悲惨处境。80年代,他的目光转向中古时期,创作了反映17世纪波兰人民反抗异族侵略的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和《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晚年他又发表两部长篇历史小说,一部是反映古罗马尼禄皇帝的暴政和基督教徒受迫害情景的《你往何处去》,另一部是反映15世纪波兰人民同日耳曼十字军骑士团斗争的《十字军骑士》。后者揭露了十字军骑士团的凶残毒辣、烧杀抢劫的罪恶,歌颂了波兰人民奋起反抗的勇敢精神,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作品结构严谨,情节生动,感情充沛,文笔朴实,对人物环境的刻画细致,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由于他的历史小说作出的贡献,1905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 密茨凯维奇 裴多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