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昼夜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昼夜乐 昼夜乐又名《真欢乐》。此调创自宋柳永,《乐章集》入中吕宫(夹钟宫)。《词律》卷一五、《词谱》卷二六皆列柳永所作(洞房记得初相遇),双调,九十八字,上下片句式同,上片八句六仄韵,下片八句五仄韵,上下结俱作上一下四句法。《词谱》列《梅苑》之无名氏词(一阳生后风光好)为别体,字数同,惟下片第五句押韵,与柳词异。 ☚ 误桃源 昼锦堂 ☛ 昼夜乐这是一首表达市井妇女闺情的词篇。词中的女主人公在和她的情人一次欢会之后,情人就匆匆和她分手了。词从追叙往事写起,表白她深度爱恋之情。初次相遇,一对情侣,即便在洞房里 “小会幽欢”,表明当时市民阶层在恋爱问题上大胆而又狂热的特点。她和他之间,并没有长期相识的过程,初遇时即行定情,这在高门士族的妇女中较为少见,而在市民中间,则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大胆输出恋情的方式和行为,在当时礼法社会中,被认为是越乎常轨、背叛礼法的行为,显然是难以为社会和家庭所承认的。但既有事实,就首先在女性身上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她本图和他长相聚合,可惜愿与心违,初遇又别,再次欢聚,佳期又难预卜,暂短的欢情,换来了离情别绪,这在她的心灵上留下了 “美好”的创伤,而在感情上却又对伊人深度忆念。词以 “何期小会幽欢”二句,顿作沉咽,示女方在别后的怀思之情。“况值”以下两句,就时节所见之 “满目乱花狂絮”,春色阑珊,表明不得不思的原因。春天即将归去,暮春的景色,已经使她有芳华易逝之感。她的心绪也就像“乱花狂絮”那样翻飞零乱; 而追思前事似乎伊人并未负心,这就更加追念往日幽会的欢乐,更增离别以后而今的痛苦。她触景伤情,很自然地在词的上片道出了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的结语。她担心在他走了以后,会带去那全部美好的风光,她将会像“乱花狂絮”那样凄然无主。词写到此,再作沉咽之笔,也使读者感到在主人公的彷徨苦闷的心情中,她时刻也没有忘记怀念那心爱的伊人。 词的下片,由上片的深思,转而写而今的离恨。“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三句表明她对前情感受极深,却是此情又无处可以诉说,人去了,春光也渐渐老了,她自然感到无比寂寞,她的一片痴情既无由吐诉,只有埋藏在心灵的深处,她思忖着在彼此临分手时也曾发下过百般誓愿,然而那些密约深盟,那些对未来幸福的种种憧憬,到如今总未见实现,难道说这前言就轻负了不成?她不能不有所怨,但这是推测,她是不敢相信的。接着她由怨而悔,她悔恨自己当初对男女爱恋之事缺乏经验,没有考虑到在别离之后,在感情上竟会达到难以抛撇的程度,倘若早知如此难挨,当初就该不顾一切将他留住。“早知”二句,表白她此时是多么后悔啊! 她的怨悔,都由对伊人深爱而来,在怨悔交萦的情怀中,词句作第三次的沉咽。下面她又吐露不得不思的原因:“其奈风流端正外,别有系人心处。”原来她如此钟情,乃是因为他人既风流,品貌又极其端正,更重要的是他 “别有系人心处”的热恋之情。她深信他并没有负心,因而更加思忆,而在词的结尾有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的极情之语。“不思量”,还要在一天当中攒眉千度; 则知每日思量,此情的滋味,必然是更难消受的了。 此词通篇用女主人公自白的口气,表白缠绵宛转、回环曲折的无限思恋之情。全词一唱三咽,词人多用沉郁顿挫的手法,在词的转折处,大笔濡染,愈转愈沉挚、愈深入,结笔用极情语,更见笔力浑厚。前人或讥柳词非雅音,语多俚俗,其实这是偏见,下层市井妇女,何尝没有深情,其用情之深挚,有非问月拈花,倚红傍翠,搓酥抹粉之 “高门”妇女所能及者。我们读了此词,感到女主人公是情真意苦,唯其情真,故能直接吐露而无所顾忌; 唯其意苦,故虽反复道出别后之悲苦而始终不肯割断此情,在爱情诗歌中,像本篇这样真挚,明快、大胆地道出自己心事的篇章,实不多见。 昼夜乐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 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一场寂寞凭谁 诉? 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时留 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 量,也攒眉千度。 这是一首闺情词。 词中女主人公是个普通的市井妇人。全词以她的语气向人们诉说了一段她曾经有过的欢聚、破灭、思念的爱情故事。其情真挚动人。 词从“忆”写起。“洞房记得初相遇”,初次“相遇”即在“洞房”,这种相遇是她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的。一句话,毫无掩饰地道出了她爱情中的隐秘,表现出下层妇女爱情的大胆与炽烈。这次“相遇”的结局,在她以为,无论是感情上,还是观念上都应该是“长相聚”。“便只合”,话说得肯定坚决。但天不遂人愿,在那种封建社会里,他们是无权决定自己婚姻命运的。顷刻间,美好的情缘就被割断,等待她一片痴情的并不是“长相聚”,而是长分离。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是她所不能承受的。“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何期”,有疑惑和不解的意思。“况值阑珊春色暮”,“况值”将回忆收来而到眼前,笔锋一转,但词转意连。此时,正春色将尽,满眼花絮飘零,往日的欢情已是不堪回首,今日的落花又是那么重重地刺痛了她的情怀。“乱”、“狂”二字用得很巧,既状出风卷残花败絮,铺天遮地的暮春景象,又进而把人们对残春的视感推入到一种心理感受之中,使人清楚地体验到女主人公此刻因失恋而愁肠欲断,苦闷难解的烦乱心境。“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直恐”,即深深的忧虑,虽是怀疑的语气,却是肯定的判断。“好风光”含有两层含义: 其一,它是明丽绚烂的春色; 其二,它象征着女主人公的青春年华。其实,春光与人的青春有许多相似之处,美丽时都那么明艳照人,几度风雨吹过,又都是那么容易流逝无踪。可它们也有不同,“花不似人憔悴”(舒亶《一落索》)。花谢了,毕竟还有再开的时候,春去了,终究还会再来,人的青春凋零了,却再也无处追寻了。正如词中,他是永不回头地走了,可他怎么知道,随他而去的是她痴迷的爱情,是她无尽的思念,是自然界美丽的春光,更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 下片紧承上片的离别愁绪,作进一步的情感发泄,道出自己心中的悔恨。“一场寂寞凭谁诉? ”,欢乐的相聚只是一瞬,便是曲终人散,留下的只是感情上的空白,这寂寞是难挨的,这难挨的寂寞又是无法向人倾诉的。她苦闷之极只有对天发问。象一场毫无回应的单恋,她的寂寞也是没有回应的。造成她如此痛苦的原因是他的背信弃义。“前言”,从前他们在一起时说过的话。也许是互示爱慕的低语,也许是永不变心的盟誓,但到头来皆由他的离去而轻易地辜负了。正因如此,她才有恨。然而她恨的不是他的负心,而是自悔、自恨。如果早知道别离的滋味是这样痛苦难当,那么当时怎么也该把他留住。她把一切的责任全归了自己,怨而不怒。这种缠绵的痴情无疑是旧时代的思想意识在妇女头脑中的烙印。紧接着,全词的情感又进入了另 一个层次。原来她所以一片痴情是因为“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语言也由上文的刚烈变得温和起来,仿佛还带着回想起他的甜蜜。她爱他的风流潇洒,爱他的仪表堂堂,但这还不是主要的,他还有更能牵动人心的地方,让人去想、去爱、去铭心刻骨。那是什么? 词中没有表出,也不必表出,但我们可以明白,正是因为这点没有表出的原因,才使她“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攒眉”,因愁苦而紧锁双眉。世事只有相思为最苦。本想不再去想他,可是做不到,一天里若是不想他,便也有千次的愁眉紧锁。 读柳永的词,总感到他在言离情的同时,常常流露出那么一种相思苦的味道,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伫依危楼风细细》),“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断鸿声里,立尽斜阳”(《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此词亦然,表现了一种越是因爱而悲伤和惆怅,越是满足甚至陶醉于悲伤和惆怅; 越是达不到目的,越是执着地痛苦追求的情调。这种以自己的生命承诺另一个人的生命的悲剧情结,正是这些作品所包含的美学意蕴。其实,女主人公不是一日不思,而是时时刻刻在思。这样一来,她的千种别怨,万种相思是再也无法释然了。“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将全词愁绪在此集中,推身高潮,成为全词的点睛之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