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原在陝西省醴泉縣九嵕山唐太宗昭陵前。乃唐太宗李世民令工匠所雕,嵌飾於昭陵東西廡房的壁中,以紀念他生前征戰中所乘騎的六匹立下戰功的駿馬。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唐太宗稱:“朕自征伐以來,所乘戎馬,陷軍破陣,濟朕于難者,刊石爲鎸真形,置之左右,以伸帷蓋之義。”翌年刻成浮雕。六駿名爲特勒驃、颯露紫、什伐赤、拳毛,青騅、白蹄鳥。立馬、奔馬各三,略小于真馬,皆以石灰巖雕刻而成,造型飽滿,雕工精緻、洗練,比例合度,姿態各異,形象逼真,堪稱古代紀念性雕刻傑作,馳名海内外。其中颯露紫功續最顯,雕刻最精。以李世民征伐王世充時颯露紫中箭、大將丘行恭拔箭救主之事爲題材雕成,刻劃生動。拳毛與特勒驃作緩步行進姿態,其它三座作奔馳狀,四足騰起,筋肉緊張,鼻孔喘息,極富藝術感染力。“颯露紫”與“拳毛”公元1914年被盗賣海外,現存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館,餘四件現存陝西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