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昭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廟或墓地的輩次排列,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於左方,稱昭,三世、五世、七世位於右方,稱穆。昭穆,亦泛指自己的先輩。馮衍《顯志賦》:“悼丘墓之蕪穢兮,恨昭穆之不榮。” 昭穆少莫shāo mǒshǎo mǒ原指宗庙的序列,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依序为昭穆。后指在等级的阶级社会礼仪中,凡乱序者为羞耻。例:这地方不该我坐,而我坐了,让我挨(ngái)了个~ 昭穆按古代的宗法制度,宗庙或墓地的辈份次序,以始祖居中,以下各代递为昭穆,二世、四世、六世等位于始祖的左方,称昭; 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右方,称穆。《周礼·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古时祭祀时,子孙也按此规定排列,《礼祀·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后也泛指家族的辈份。晋陶潜《陶渊明集》一《赠长沙公诗序》:“长沙公于余同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 昭穆zhāo mù即左右。古代宗法制度对于宗庙祭祀排列次序的规定,始祖居中,始祖的下一代为昭,居左;昭辈的下一代为穆,居右;再下一代复为昭,居左。以后各代,依此往下排列,用以区别行辈、长幼、亲疏等关系:只见贾府人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五三·1241) 墓地 墓地墓(墓田;墓圈;墓茔;墓次;墓场;墓所) 茔(茔域;茔地;茔兆;茔墓;茔垅;茔所;茔墟;茔封;茔竁;黄茔;冢茔;园茔) 域(域兆;灵域) 宅(宅兆;永宅;灵宅) 陵(陵兆) 兆(兆域;阡兆) 泉(泉下;泉壤;九泉;三泉;黄泉) 幽 藏 葬地 坟地 坟场 坟山 坟壤 坟园 坟圈 松峤 松隧 冢田 冢地 冢园 佳城 蒿丘 蒿里 松柏 松槚 松楸 灵岗 北邙 阴地 阴墟 阴壤 黄堂 黄沙 黄泥 黄尘 九原 九京 下里 阡原 山头 栖神之域 另见:墓穴 坟墓 死人 埋葬 ☚ 阴间 风景 ☛ 埋葬方式 埋葬方式用活人或财物随同埋藏:殉(殉葬) 陪葬附葬 随葬 ☚ 埋葬 下葬 ☛ 亲属关系 亲属关系家庭的亲属关系:天伦 ☚ 人际关系 血缘 ☛ 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中区分尊卑等级的一种秩序。本义为祖孙父子在设立宗庙、坟墓、神主牌位及参与祭祀时所依照的顺序。《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郑玄注:“父曰昭,子曰穆”。《礼记·祭统》:“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亲疏之序而无乱也”。引伸为同姓宗亲之间的尊卑秩序。在古代继承制度、收养制度及婚姻制度中,区分昭穆具有重要意义。继承制度的立继程序中,无论是序立还是择立,都不得违反昭穆顺序。唐《户令》:“无子者,听养同宗于昭穆相当者”。《大清律例·户律》:“无子者,许立同宗昭穆相当之侄承继。” 昭穆 昭穆谓古代庙次及墓次。周制,天子七庙,太祖后稷庙居中,其第一代(后稷之子不窋)为昭,其第二代(后稷之孙鞠) 为穆。之后的三、五、七代,及下推的任何奇数代,皆为昭;四、六、八代,及下推的任何偶数代,皆为穆。昭穆用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亲疏和远近,故 《礼记·祭统》记: “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序之序而无乱也。”周代设有专官负责区分昭穆,如《周礼·春官》中的小宗伯、小史就是。后来昭穆也泛指家族的辈分。晋陶潜《陶渊明集·赠长沙公诗集》记:“长沙公于余同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 ☚ 族兄弟 尊祖 ☛ 昭穆 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之一。指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以始祖居中,两边的排列为: 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称为“昭”; 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为“穆”。以此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亲疏和远近。《周礼·春官·小宗伯》: “辨庙桃之昭穆。”可见昭穆在宗庙制度中意义极大。 ☚ 宗庙 天子七庙 ☛ 昭穆关于宗庙及其神主排列次序的制度。始祖之庙居首,以下依辈份分列于始祖之左右,左曰昭,右曰穆。《国语·楚语下》:“高祖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韦昭注:“父昭子穆,先后之次也。”《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郑玄注:“祧,迁主所藏之庙,自始祖之后,父曰昭,子曰穆。”《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昭穆制的主要作用,在于明确祭祀祖先之统序,即长幼、亲疏、远近等,是宗法制的产物,对于“兄终弟及”等现象具有排斥性。例如《左传》文公二年:“大事于大庙,跻僖公,逆祀也。”杜预注:“僖是闵之兄,不得为父子,尝为臣位,应在下,今居闵上,故曰逆祀。”实际是在昭穆制中无法排其位次。《礼记·祭统》:“祭有昭穆,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左传》昭公元年谓楚公子围“告于庄、共之庙而来”,可见楚王之庙亦有先后次序。 昭穆古代宗庙和墓地的辈分排列次序。起源于西周。《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西周实行“天子七庙”之制,始祖庙(即太祖庙)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的右方,称穆,故称“三昭三穆”。以后任何奇数代皆为昭,任何偶数代皆为穆。当第八世王逝世,二世就迁入“夹室”,谓之“毁庙”(指神主迁移,建筑不毁)。四世迁入二世之庙,六世迁入四世之庙,逝世之王迁入六世之庙。俟第九世王逝世,则三世就迁入“夹室”,五世迁入三世之庙,七世迁入五世之庙,逝世之王迁入七世庙。如此一世一迁,昭穆轮转,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亲疏、远近,保证对血缘最近的祖先的祭祀。秦承周制。汉代损益甚多。 昭穆祖先的位次。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以始祖居中;左方是二世、四世、六世之位,称昭;右方是三世、五世、七世之位,称穆。以此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和亲疏。 昭穆❶古代宗庙的辈次排列。古规范宗法制度,宗庙次序,以始祖居中。二、四、六世居于始祖的左方,称昭;一、三、五世居于始祖的右方,称穆。”即父、子递为昭穆。《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注:“自始祖之后,父曰昭,子曰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