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昭昧詹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昭昧詹言

昭昧詹言

诗话。清方东树撰。二十一卷,包括正集十卷,续集八卷,续录二卷,附录、附考一卷。东树为“桐城派”大师姚鼐著名四弟子之一,故对“桐城派”大力推崇,并以“古文文法”通于诗,反复强调义理、法式,认为“讲求文、理、义,此学诗之正轨也”,“须实下深苦功夫,精思深辨古人行文用笔,行文、章法、音响之变化同异,而真知之;欲成面目,全在字句音节”。间亦引用严羽之说,如谓“工妙别有能事”。对沈德潜“格调说”亦甚推重。有清光绪十七年刊本和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汪绍楹校点本。

☚ 初月楼古文绪论   介存斋论词杂著 ☛
昭昧詹言

昭昧詹言

诗话著作。清方东树撰。方东树(1772—1851),字植之,别号副墨子,安徽桐城人。一生十试而不第,五十岁后绝意举业,专心从事讲学和著述。有《汉学商兑》等著。《昭昧詹言》二十一卷,成书于道光十九年(1839),系其晚年之著。方东树学古文于姚鼐,学诗于姚范,故此书以桐城“古文文法”论诗,多采二姚之说,可视为桐城派诗论的代表作。全书以作家论为主。从汉魏到宋元,特别推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脁、杜甫、韩愈、黄庭坚等。所依据的标准,一为意,二为法。“意”指《六经》之意,并以“并驱《六经》”的庄子、屈原分别与陶、阮挂上联系,认为“阮公似屈,兼似经;渊明似庄,兼似道:此皆不得以诗人目之”。二谢、鲍照和黄庭坚的地位则主要由“法”而来,其中尤以谢灵运和黄庭坚的诗法得到他高度的推许。如评谢灵运曰:“谢公蔚然成一祖,衣被万世,独有千古,后世不能祧,不敢抗,虽李、杜甚重之,称为‘谢公’,岂假借之哉!”值得注意的是,方东树也认识到“谢所以不及杜,以无情事足感人”,但以“明远、杜公皆有率句,爽快逸迈,康乐无之”的原因,仍然许之以如此高的身价,足见诗法在其诗学中的地位。黄庭坚也因“用功深造”、“开古今一大法门”而被推为“百世之师”。至于杜甫、韩愈,则意、法兼备:“杜、韩尽读万卷书,其志气以稷、契、周、孔为心,又于古人诗文变态万方,无不融会于胸中,而以其不世出之笔力,变化出之,此岂寻常龌龊之士所能辨哉!”“读杜、韩两家,皆当以李习之论《六经》之语求之,乃见其全量本领作用。至其笔性选字,造语隶事,则各不同;而同于文法高古,奇姿变化,壮浪纵宕,横跨古今。”所以杜甫和韩愈能够“包括宇宙,含茹古今”,在诸家居于最高的等第。《昭昧詹言》另一基本内容是搬用桐城文法论诗,在书中建立起一套缜密的诗法。书中一再说:“不知用意,则浅近;不知用法,则板俗;不知选字造语,则滑熟平易。”“用意高深,用法高深,而字句不典、不古、不坚老,仍不能脱凡近浅俗,故字句亦为文家一大事”,“字句文法,虽诗文末事,而欲求精其学,非先于此实下功夫不得”,等等。因此,书中论诗法的内容连篇累牍,仅诗题即有“序题”、“点题”、“还题面”、“收足题面”等数十法,甚至对“章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摘”的汉魏诗,也加以章句分析。这种条分缕析,对于理解古典诗歌的形式美,不能说全无意义。但是作得过分,“和盘托出”、“金针度人”(方氏友人批评《昭昧詹言》语),对诗意的美总是一种损害。至于分析错误,强作解事,其弊则更甚。综合上述两点,可知《昭昧詹言》之论在桐城文派和晚清同光体诗派之间,起了中转纽结的作用。有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本。

☚ 十二石山斋诗话   樗寮诗话 ☛
昭昧詹言

昭昧詹言

清方东树著。共二十一卷。卷一“通论五古”着重就诗的一些基本观点如思想、辞采、章法、文气、神韵等作了深入讨论。卷二作者将汉魏五言诗与后人模仿之作相比,从而给前者以极高评价。指出:“汉魏人如龙跳虎臥,雄浑一气,触于变化,而归于厚重。不似后人尚气势,骋驰骤,词意笔势,或太伤太尽,转致筋驰脉散,通篇无含蓄留人处也。”卷三对阮籍的五言诗作了专评,着重阐明阮籍与李白的相似处。卷四对陶渊明专章论述。首先指出:“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不烦绳削而自合。”然后与谢、鲍等诗人相比较,具体分析了诸首作品。此外还分析了大谢、小谢以及颜延之等人的作品。

☚ 薑斋诗话   汉诗总说 ☛

《昭昧詹言》

《昭昧詹言》

本书为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的弟子方东树(植之)撰著的诗话。其中按体裁分五古、七古、七律三种,各体有通论一卷,然后在各体中又按时代对各家论述。取材主要根据王士禛《古诗选》、姚鼐《今体诗钞》,并参以刘大櫆《历朝诗约选》、《盛唐诗选》、《唐诗正宗》等。采各家之说,以姚范、姚鼐为主体,以论古文之法论诗,亦即以桐城派的眼光评诗。因此全书具有下列特点:1.门户之见。桐城派兴于乾隆中叶,与当时“江右三大家”袁枚、赵翼、蒋士铨是对立的,如本书卷12评吴莱诗时再三说:“俗调!开赵瓯北、袁简斋等派”,“不可令流毒后人!”同时与沈德潜“格调派”相呼应,如全书在“炼字”、“声调”、“章法”上极重视,很多条取自沈德潜的《说诗晬语》。2.在评诗时,常用评制艺、试帖诗所用的术语;于题则有“点题”、“序题”、“著笔题外,正得题中”等;于章法则有“草蛇灰线过渡”、“断续合离法”等;于字法则有“选字”,“折洗翻用”等,这在科举时代是盛行的。3.本书往往使用禅宗语录用语,这可能与作者晚年学禅有关。4.作为一部文学批评专著,除了糟粕以外,总还有一些精华值得借鉴。如论作家修养时说:“大约胸襟高、立志高、见地高则命意自高。……读书多,取材富,则能隶事。闻见广,阅历深,则能缔情。要之尤贵于立诚。”在评论诗和诗人时说:“性情面目,人人各具。读太白诗,如见其脱屣千乘。读少陵诗,如见其忧国伤时……傥词可馈贫,工同鞶悦,而性情面目,隐而不见,何以使尚友古人者,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乎?”这与现代文艺理论“风格即人”有相似处。本书版本有多种,主要有全集本,即光绪十七年(1891)刊本、宣统元年(1909)安徽官纸印刷局排本、1918年亚东图书馆重排本,同年武强贺氏又据亚东本略加增补付印。汪绍楹就是根据贺本校点,删去吴汝纶、闿生父子的评语,列入郭绍虞主编的“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之一,196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4年再版。

昭昧詹言

清方东树著。21卷。有人民文学出版社61年点校本。此书以桐城派的眼光来评诗。著者对诗的见解是以“古文文法”通于诗,论诗时那评制艺、试帖诗所用的术语络绎笔下,同时又取严羽之说,以禅喻诗,书中往往使用禅宗语录。本书对杜甫、韩愈的五言古诗、王维、李颀、高适、岑参、李白、杜甫的七言古诗以及初盛中晚唐诸家的七言律诗均有所评品。桐城派论诗与“格调派”相呼应,因此书中最用力的地方是讲求“炼字”、“声调”、“章法”。书中间有精见,如强调“诗中有人”,论刘长卿《登余干古县城》、《过贾谊宅》、李益《盐州过五原至饮五泉》等诗皆取此角度。此书良莠并呈,兰莸同器,阅读时须花一番简择的气力。

昭昧詹言

诗文论。清方东树(1772—1851)撰。二十一卷。东树有《仪卫轩文集》 已著录。此编包括正文十卷,续八卷,续录二卷,附录、附考各一卷,今本并为二十一卷。取材根据王士祯《古诗选》、姚鼐《今体诗钞》所选诸家作品,并参以刘大《历朝诗约选》、《盛唐诗选》、《唐诗正宗》等。分体按时代、家数论述。此编全以 “桐城派”观点论诗,提倡桐城派之道统、文统,推重沈德潜之“格调说”。论析诗歌有一定见识,亦有某些可贵之见解,如要求作家“于本领上用功夫”,反对“只于枝叶上粉饰”;提倡诗歌创作要“自然发露”,反对”铺陈卖弄”;提倡“词必己出”,“叙述情景,须得画意”,要“诗外有余境”等。唯偏私桐城一派,过于溢美,实不足取。此编版本较多,通行本有一九六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汪绍楹据武强贺氏本校点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