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春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春雨解缙,字大绅,号春雨,明吉水人。洪武二年生,永乐十三年卒。洪武二十一年进士,授中书,庶吉士。文皇正位,进侍读学士。缙自幼颖悟绝人,其文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天子爱惜其楷书,至亲为之持研。卒年47岁。 春雨chūn yǔ(号)见大绅。 春雨chūn yǔ(号)见乾九。 春雨 春雨卢冀野著。1930年5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收《阳关曲》、《寒食节放歌》、《月夜过秦淮》等诗21首。 ☚ 风火山 绿帘 ☛ 春雨 春雨短篇小说集。巴金著。1941年1月上海艺流书店初版。收《未寄的信》、《春雨》等短篇小说7篇。 ☚ 包氏父子 星 ☛ 春雨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①,白门寥落意多违②。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③。远路应悲春晼晚④,残宵犹得梦依稀⑤。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⑥。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诗中写春雨之夜怅然独卧的寥落心境以及怀念情人的缠绵感情。纪昀《李义山诗集辑评》卷中云:“此因春雨而感怀,非咏春雨也。亦宛转有致。”颔联“红楼隔雨相望冷,珠帘飘灯独自归”在色彩(红)与感觉(冷)的观照中、雨帘与珠箔的联想中暗寓今昔对比,显示迷茫意绪。写所怀之人则用侧笔,但写红楼珠箔,而人之美艳窈窕可知。全诗形象生动优美,感情真挚动人。 【注释】 ①白袷(jia)衣:白夹衣。唐人闲居时多穿白衫便衣。②白门:金陵的别名,即今南京市。一说,据南朝民歌《杨叛儿》:“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则白门为男女幽会之处,此处借指过去与情人会面的地方。寥落:冷落,寂寞。意多违:不如意。③二句意谓如今隔着雨幕遥望人去楼空的红楼,感到气候的寒冷和心境的凄凉;回想前夜去访问,只见珠帘低垂,灯火相映,而其人已去,只能独自归来。④此句意谓走上远路的人也会和自己一样悲惜春日的消逝。晼(wan)晚:日落光景。此处借以形容春天即将过去,春也可指人生的美好时光。 ⑤此句意谓在后半夜仿佛梦见所怀念的人。残宵:夜间剩余的一刻。依稀:仿佛,模糊貌。⑥二句意谓想将玉耳坠一对和书信请人捎去,但路途遥远,行程艰难,怎能到达她的手中? 玉珰:玉制的耳饰。缄(jian)札:书信。云罗:云层密布,比喻行程艰难。雁:比喻捎带书信的人。 春雨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商隐 ←上一篇:筹笔驿 下一篇:风雨 → 诗词简介: 此诗作年不详。诗中写春雨之夜怅然独卧的寥落心境以及怀念情人的缠绵感情。纪昀《李义山诗集辑评》卷中云:“此因春雨而感怀,非咏春雨也。亦宛转有致。”颔联“红楼隔雨相望冷,珠帘飘灯独自归”在色彩(红)与感觉(冷)的观照中、雨帘与珠箔的联想中暗寓今昔对比,显示迷茫意绪。写所怀之人则用侧笔,但写红楼珠箔,而人之美艳窈窕可知。全诗形象生动优美,感情真挚动人。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 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这首小诗题曰“春雨”,并不咏春雨其物,也不描绘雨景,而是写春雨所带来的“喜”意。不过,“喜”意不曾显露在字面上,它蕴蓄在意象之中。 从诗意看,诗人似乎是站在一个什么地方观赏着春雨后的景象。从他视野之广来看,其时他似在楼上凭栏静观。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需要雨露滋润,恰好连下了几场春雨。按照一般写法,在诗的开首,他应该先发出类似“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那样的赞美,然后再写由此而生的喜意,然而他却略去了这个前奏,直接从喜意写起。 他从楼上放眼望去,先看见一群耕人,他们正在小树林的土堆旁,扶着耒(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交谈着什么。因为春雨下得透,有利于庄稼的生长,耕农们想必是在谈论着“春雨贵如油”啦,“风调雨顺,丰收在望”啦之类的话题吧?一个“语”字,令读者想见耕人们的喜悦心情。 诗人目光移开耕者,又望见了花儿。那些花儿,几经春雨的润泽,早已是争开竞放、万紫千红,汇成一片花的海洋了,它挡住了诗人的视线,望不见花的那边还有什么,而唯见“花外时时落一鸥”。许是花外有条不太宽的河流吧,春雨之后,河水猛涨,碧波粼粼,喜得那鸥鸟不时扑入河中(去戏水)。“落”字用得妙: 可以想见鸥鸟拍打翅膀,徐徐向下降落的神态,点缀着春雨后的自然景色。 一二句,诗人全由侧面落笔,含蓄地描写了耕人、鸥鸟的喜意,那显然是由春雨而带来的喜意,但字面上还不曾出现“春雨”二字。三四两句便作正面点题描写。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不由想道: 我倒也想要察看一下,入春以来已究竟下了多少雨?于是他的目光便搜寻着,搜寻着,发现了一处野塘,那塘水已经溢了出来,水面上简直可以转动一条小船,雨水下得真够多的了。此时,诗人心头之喜必也似水一样而“漫”了,不过他终究没有明写出“喜”字来,而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玩味。 春雨
理智一点说,爱情并不都是甜蜜的。爱情带给人的常常是痛苦和欢乐 一样多。所以恩格斯说:“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版第二卷92页)如此说来,有多少痛苦,才有多少欢乐,在痛苦和欢乐的共振点上,才造就真正的爱情,也造就真正的艺术。李商隐的大量爱情诗创作正说明了这个规律,那种痛心疾首的悲剧式的爱情,那种催人泪下的毁灭式的追求,无不都是诗人的心灵自白。《春雨》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坦露,借春雨以寄情,曲致幽微地表现了诗人在明知无望却偏要追求的痛苦爱情中的纤细脆弱之感和寥落凄迷之情。 诗题《春雨》,实际上是一首思恋怀人之作。春雨,如情似梦,迷离飘忽,最能引发人的情思,“洒竹几添春睡重,滴檐偏遣夜愁生。”(徐夤《雨》)“王孙不耐如丝雨,断春风 一寸心。 ”(高蟾《吴门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看来春雨确能逗人愁思,况且是处在爱的怅惘失落中,绵绵春雨,自然与抑郁之情搅合在一起,愈发令人惆怅。所以,诗人便只好“怅卧新春白袷衣”,穿着白布夹衫,于微雨飘飏之夕,满怀忧怅地和衣而卧。他的心中到底藏着什么难言之隐?是什么事使他这样难耐? “白门寥落意多违。”“白门”,地名,古来所指不一,或谓在金陵。南朝民歌有《杨叛儿》:“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内容写男女欢爱,后来便以“白门”代指男女欢会之所。原来是往日欢会之所,如今寥落寂寞而不见她的踪影,孤寂难熬,愁思百结,只好怅然和衣而卧。 雨夜将尽,怅卧中,他听着窗外的丝丝雨声,眼前又出现了最后一次寻访她的情景:“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两句补白门寥落之意,进 一步描绘爱的失落与无望的追求:仍然是她住过的那座熟悉的红楼,如今却物是人非,倍觉凄凉冷落,他没有勇气走进去,甚至没有勇气再走近一些,只是隔着迷濛的细雨默默地凝望着。人去楼空,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失去了。值得忆恋的只有这座红楼,和这座红楼带给他的美好的回忆,以及终生难以忘却的她那轻盈而俏丽的倩影……细雨中,他不知在楼前停立了多久,自己也不清楚了。渐渐地,他感觉非常凄冷,周围陷入一片寂静之中,夜已经很深了。无可奈何,只好独自踽踽而归,雨仍在下着,犹如轻飏的珠帘,飘洒在灯光里。在这里,诗人除了提示一个丰富的视觉化的感受之外,又表现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一种落寞、失意的情怀,且点到春雨正题。“珠箔”,是用珠串编织而成的一种帘子。以帘帷喻雨,大约也是作者经常运用的一种审美手段。如“帷飘白玉堂,卷碧牙床。 ”(《细雨》)“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 ”(《右春》)在这里,又为珠帘与细雨两个意象之间找到了一个相融的契机,创造了一个美的境界。 披雨而归,失望的意绪似乎又感到获得了某些慰藉,但无论如何,仍然忘不了她,脑海中始终抹不去她的形象:“远路应悲春睕晚,残宵犹得梦依稀”。已是暮春时节了,百花凋零,细雨飘飘,远方的她大约也应是为春之将残而伤感吧? 这同《无题》诗中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一样,无论何时何地,都在为对方担忧。如今蓬山远隔,相见而不能,辗转无寐,只有侥幸得到在残宵的短梦中与她依稀相见。痛苦的追求,悲泣的感情,令人为之落泪。“睕晚”,本指日暮,如宋玉《九辩》:“白日睕晚其将入兮。”“春睕晚”,指春暮、春深。 如作者在《无题四首》中也说:“含情春睕晚,暂见夜阑干。 ”即是同样用法。 从和衣而卧,寂寥难耐到夜寻红楼,带雨而归,再到情怀萦绕、梦里相见,强烈的思念,已使他难以克制了,只好修书一封,侑以玉珰一双,作为信物寄出,这是痴情者献给对方的 一颗痛苦而痴绝的心。然而,“玉珰缄札何由达? ”山重水复,路途遥远,如何送到她手中呢? “万里云罗一雁飞。”目看天空,阴云万里,如张网罗,一只孤独的鸿雁在飞着,它能穿过这万里云天么? “玉珰”,即玉制耳环,是古时男女间定情致意的信物,一般将玉珰同信札一齐寄给对方,称为“侑缄”。如作者在另外诗中说: “寄恨一尺素,含情双玉珰。”(《夜思》)“双珰丁丁联尺素,内记湘川相识处。”(《右夏》),这最后 一联使诗意更深一层,春雨春云,音书难凭,更加重了愁绝之情,深化了寥落之境。 全诗借春雨展开联想,表现了一种相思相忆的痴绝之情,这是李商隐爱情诗的 一个共同主题。美国的埃利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曾说:“爱,本质上应是 一门意志的艺术,一门决定以我全部的生命去承诺另 一个人生命的艺术。”李商隐正是这样一位用自己的“全部的生命去承诺另 一个人生命”的执著的纯情者。他对爱情的表现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这就是他对待爱情的信条,即使爱而不得,离他远去,也仍是苦苦追求终不忘怀。他认为爱情应该是完美而崇高的。因此,越是爱得艰难、曲折、痛苦,反而越发坚贞;越是因爱而悲伤和惆怅,越是满足甚至陶醉于悲伤和惆怅;越是达不到目的,越是执着地痛苦追求。在积极的爱的追求中自觉地走向悲剧,又在爱的消极被动中承受悲剧。这种感情追求象一把火,他宁肯被其焚毁,也不愿放弃自己的追求。因此,诗,便成了他的这种燃烧的积淀物,用诗组成了自己的毁灭式的悲剧人格和悲剧死结。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追求美而不亵渎美,这种爱是正当的。”(见伍蠡甫 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册第四页)李商隐的爱情诗,正是这样一支用纯洁的爱来证实自己的心灵之歌。这在《春雨》诗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这首诗借助于飘洒迷濛的春雨和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以及春时节、万里云罗等自然物的烘托,构成了一个优美动人、凄怨缠绵的爱的艺术境界,文彩映照,情致缠绵。尤其是脉络的精细和工巧密致,令人叫绝。如“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一联,写得幽微而曲折。“相望冷”和“独自归”写访恋人而不遇,孑然归来的惆怅,一路的凄清情绪,难以诉说。然而通过“红楼隔雨”和“珠箔飘灯”的实境来揭示,就将心境和盘托出,显得虚实相成,有无互立。又前一句红的色彩和冷的感觉互相对照,使温暖的红色在这里由于隔雨怅望而觉其冷;后一句珠箔本是最晶莹明丽的,却出之于灯影前雨帘的幻觉而变得飘忽迷濛,这样,就极其细微地写出了主人公寥落而又迷茫的心境,在简单的语言中,提示出丰富的感受性。又如第三联对对方心境的体会和自己的侥幸入梦,都写得工细精巧。这样,本就凄绝动人的感情,再加上描写的生动精微,就更为感人至深。 春雨
这首诗题为 《春雨》 ,但 “因雨而感怀,非咏春雨也” (纪昀语)。它借助于飘洒迷蒙的雨境,表现了伤春怀远的痛苦和相思相忆的深挚情感。 首句平直叙起,以 “怅卧”显示主人公怅惘难眠的意态。一个寂寥的春夜,主人公身穿白色夹衣,浮想联翩,彻夜不眠。“怅”字领起,奠定了全诗的感伤基调,也自然引出第二句的交待。“白门”,历来注家说法不一,细玩文意,这里似借指男女相会之地。一首南朝民歌这样写道: “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鸟。君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 ( 《杨叛儿》 ) “白门”欢会曾给主人公留下多少难忘的记忆! 可是如今,往事犹存,佳人已去,这怎不令人辗转反侧、愁思百结呢?! 三、四两句由怅卧而转念,追忆心爱的姑娘走后,主人公悄然寻访、抑郁而归的情景。“红楼”是姑娘住过的地方,看到它,不免睹物思人、黯然神伤,因此,他不忍走近,只好远远地隔雨相望。这感人的一幕,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欲见不忍、欲罢不能的复杂心情。一个 “冷”字,是 “望”所引起的感受,它将春雨潇潇、寂寥冷落的环境与心境融为一体,构成一种幽怨悲凉的意象。后句紧承前句。主人公相望无言,伫足良久,直到夜幕降临,街巷灯亮,迷蒙细雨飘落在亮着灯光的窗前,才慢慢走回来。这雨线与光线交映,灯光如珠帘闪烁的镜头既是时间、环境的形象说明,与暗喻主人公迷蒙恍惚的心理感受。 五、六两句从对方的心境设想。“远路”指远走他方的姑娘。“应悲”是揣度之词,揣想对方也会产生春晚月暮、重逢难期的感伤。既然相会无缘,只好于残宵梦中依稀相见、以慰相思了。这两句看似推测姑娘的所思所想,实则是以反衬的手法道出主人公的一腔深情。 最后两句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进一步表达主人公深广的忧思和强烈的愿望。“寄恨一尺素,含情双玉珰。” (李商隐 《秋思》)主人公用玉珰 (耳坠)缄札 (尺素)遥寄自己的苦恋之情。可是蓬山远隔、杳无音信,又如何传递书信呢?即使有鸿雁传书,面对阴云万里犹如罗网的云天,也难以飞越。“万里云罗”的背景寄寓着无边的爱情阻隔,而孤雁奋飞的形象则蕴含着无望之中的不懈追求。 这首诗,渗透了诗人独特的人生感受,表现了动人的爱情、分离的痛苦和执著的追求。它把环境与心境、实境与虚境淆杂交织,将追忆、揣度、遐想浑然一体,细微地展示了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像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一联中,“红”的色彩本来会引起视觉上的温暖,但隔雨怅望,竟产生“冷”的感觉; “珠箔”具有明丽的色泽,但心绪寥落,就出现迷蒙恍惚的幻觉。这种心理感受与离愁怅恨结合在一起,更显得浑沉、生动。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氣象部 > 其他 > 春雨 春雨 chōngyǔ 螞蟻飛集舂臼上,爲降雨之兆。《事物原始·磨磑》:“晉·郭璞云,蟻飛磑則天風,飛舂則天雨。” 春雨←→秋雨chūn yǔ ← → qiū yǔ春雨:春天的雨水。 春景 春景榆火 时景 韶景 媚景 莺花 黄花(黄花绿树) 细雨微风 ☚ 四时景色 美好的春景 ☛ 各时的雨 各时的雨春天的雨:春雨 春膏 春泽 桃雨 桃花雨 催花雨 榆荚雨 鹎鵊雨 ☚ 各种雨 大雨 ☛ 恩泽 恩泽霈(霈泽;恩霈) 润(润泽;惠润;恩润) 渥(庆渥;慈渥) 霖(霂霖) 春泽 惠泽 福泽 慈泽高泽 凯泽 恩光 恩辉 恩休 恩煦 恩膏 丽泽 光灵 流膏 宠沐 熏沐 膏沐 ☚ 恩泽 各种恩泽 ☛ 春雨春季的连阴雨。中国主要出现在华南、长江与南岭之间。 春雨spring rai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