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春秋繁露义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春秋繁露义证 《春秋繁露》注释本。十七卷。清苏舆注。成书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 苏舆,字厚康,又字厚庵。湖南平江人。清光绪进士。后改庶吉士,做过邮传部郎中。王先谦之门人,政治上反对戊戌变法。苏舆自少年起就喜读《春秋繁露》,最初读的是凌氏注本,但由于注释中索引内容之广而不得要领。后来阅过其他注释本以后,才逐渐得其要旨。继而作《春秋繁露义证》,以供后人之考用。 该书正文前有其师王先谦所作之序和自序及例言,还有董子年表和《春秋繁露》考证,考证后附目录和正文。 《义证》对《春秋繁露》中有关《春秋》一书的篇章,主要是补充史料,考证其历史背景,其次是对字句的注释,继之发挥自己的见解。其次,《义证》对治国类篇章之注解,有许多是用讲历史的方法来叙述的。如对“孔子曰,不患贫而患不均,故有积重则有所空虚矣。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大同泰)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一段,注者先讲汉武帝对秦王的所做所为之恶,然后叙述武帝时的分井田、减租税对社会的影响,从中引导读者能较深刻地理解原文之意。再次,对阴阳五行和神学方面的篇章主要是解释其义理,少做字句注释。如“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此其父子也。”一段的“五行相生”的义理之阐述是这样的:“五行大义引《白虎通》云,木生火者,木性温暖伏其中,钻灼而出,故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生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温润流泽销金亦为水。所以山云而从润,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润而能生,故水生木。” 《春秋繁露义证》一书,主要是注者以自己对《春秋繁露》之理解,较详细地对其原文的观点和思想进行揭示,很少对字句进行考订。注解中,注者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以叙述原理为主,语言简炼、严谨、恰到好处。 《春秋繁露义证》一书,现有清代宣统二年湖南长沙刻本,木刻竖版,一函四册,以大号字排正文,以双行小字排释文。此为最早版本。 春秋繁露义证十七卷。清苏舆 (? ——1914)撰。苏舆字厚庵,平江(今湖南平江)人。师事长沙王先谦,治《公羊》家学。光绪甲辰(1904)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改补邮传部员外郎。他鉴于凌曙《春秋繁露注》征引繁博,义蕴未究,龚自珍、刘逢禄、宋翔凤、戴望之徒又多穿凿;渐乖本旨,康有为《春秋董氏学》又剥裂支离,疑误后学。于是采录两汉经师家说及与《春秋繁露》相比附的诏令、奏议、诸子传记及各家解释,撰成《春秋繁露义证》十七卷,卷末附《董子年表》一卷、《春秋繁露考证》一卷。该书取聚珍板、卢文弨校本、凌曙注本及明天启时朱养和所刊孙评,合互校订,择善而从。对前人的校勘成果及注释广为吸收,是目前为止校订《春秋繁露》比较完善的本子。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梁启超认为该书之精审又在凌曙《春秋繁露注》之上。该书有清宣统二年(1910)长沙王先谦刻本。中华书局1992年12月出版了该书的校点整理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