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牛chūn niú即土牛,旧俗于立春前一日鞭打土牛表示春耕的开始。卢肇《谪连州书春牛榜子》:不得职田饥欲死,儿侬何事打春牛。 春牛三3812名拐骗或窝藏小孩的人。闽语。台湾。张系国《棋王》:「高悦白,小心被警察当~逮走。」   春牛象征农事的“土牛”,也有用苇或纸做的。旧时风俗,立春前一日有迎春的仪式,由人扮“勾芒种”,鞭土牛,由地方官行香主礼,叫“打春”。唐李涪《李氏利溪·出土牛》:“月令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春》:“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鞭春。开封、祥符两县,轩春牛入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全唐诗》五五一卢肇《谪连州书春牛榜子》:“不得职田饥欲死,儿侬何事打春牛。” 春牛chūnniú旧时立春日官府用春牛来迎春。 例 不得职田饥欲死,儿侬何事打春牛。(卢肇) 注意 ☞ 又叫“打春”。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下) > 節慶部 > 春 > 土牛 > 春牛 春牛 chūnniú 即上牛。爲立春日勸農迎耕、祈求豐年等祭祀活動(鞭春)之用具。多由知縣或勸農官執春鞭(柳枝)隨鼓擊牛三下,後交由吏民擊之使碎,俗傳其碎土能治病痛。此稱唐代已見。唐·盧肇《謫連州書春牛榜子》詩:“不得職田饑欲死,兒儂何用打春牛。”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録·立春》:“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開封、祥符兩縣,置春牛於府前,至日絶早,府僚打春,如方州儀。”明·劉侗等《帝京景物略·春場》:“立春候,府縣官吏具公服,禮句芒,各以綵杖鞭牛者三,勸耕也。”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打春》:“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 春牛chūn niú泥制的牛,古人用以劝农表示春耕的开始。卢肇《谪连州书春牛榜子》:“不得职田饥欲死,儿侬何事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