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柞蚕放养法rearing of chinese tus-sah silkworm in spring柞蚕放养法之一。指在人工管护下,将春柞蚕放于蚕场饲料树上的放养管理技术。内容包括选择春蚕场、收蚁、养蚕、匀蚕、移蚕、窝茧、采茧等生产技术环节。一人放养丝茧育用的种卵量0.5~1千克,需柞蚕场50亩左右。 选择春柞蚕场 蚕场条件是决定春蚕茧质量高低和产量多少的重要条件。养好春蚕,必须做到合理利用蚕场的方向、树种和树龄等。春蚕场划分可按蚕的生长发育分为小蚕场、大蚕场和茧场。小蚕场又分把场、蚁场,供放养1~2龄蚕或1~3龄蚕用。为防低温冷害,应选择避风、向阳蚕场,常用发芽早的树种和2年生枝条,中国东北蚕区亦可用3~4年生柞枝绑把收蚁,但最好选用小蚕专用蚕场(保苗场)收蚁。大蚕场用于放养4~5龄蚕,可利用阴坡。在1化性蚕区有用1年生柞枝,2化性蚕区用3~4年生柞枝,山东省有用2~3年生的重疏柞枝。茧场是放养5龄后期柞蚕和老熟柞蚕营茧的场所,宜用阴坡,常用2~4年生柞枝。 收蚁 把蚁蚕收放到柞树或蚕座上饲养的过程叫收蚁。春蚕一般是散卵收蚁,即采用引枝(引棵)的办法收蚁。种茧育多采用散卵袋收蚁法。引枝收蚁可选用发芽早、易萎凋、无不良气味、蚕喜集而不吃的植物长10~15厘米的枝叶,把引枝横放在卵盘内,蚁蚕遇枝叶便攀悬而上,然后将带蚁蚕的引枝尽快放在适龄柞树的适当部位让蚁蚕自行上树取食。收蚁要掌握适当密度,尽量做到均匀和稳妥。 养蚁 收蚁结束便进入养蚁阶段。养蚁是指1~2龄或1~3龄蚕的放养阶段,因蚕小体弱,对风、低温、降雨等不利自然因素及鸟、虫等敌害抗御力差,因而1~3龄蚕遗失多,1龄蚕遗失更多。为此,传统的春期养蚁都选用背风向阳、鸟虫少的把场、蚁场作为养蚁场所,将柞枝绑成把。放蚕前应做好捕杀、药杀和诱杀等除害灭敌工作。小蚕生长迅速,为满足对营养的需要,宜选用蛋白质丰富和糖类适当的软嫩叶收蚁、养蚁。中国东北蚕区常用2~3年生辽东柞或蒙古柞枝叶养蚁; 山东省用尖柞枝叶养蚁; 河南省用尖柞和栓皮栎枝叶养蚁。春蚕养蚁密度比秋蚕密,应注意及时匀蚕、移蚕。70年代以来,应用柞蚕保苗场养蚁,人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大提高了小蚕的保苗率。 匀蚕 是指对局部蚕的调整,以防蚕窜枝、跑坡和食叶不足。匀蚕时间除发现蚕头分布不匀随时进行外,主要是在2龄和每次剪移后进行,主要是把过密的蚕匀到场内及周围空墩,或匀向蚕座周围。匀蚕应剪小枝,重点匀出弱小蚕和光墩、光枝上的蚕。 移蚕 又称剪移。指把蚕从小蚕场或大蚕场全部转移到另一蚕场内的树上。移蚕是为满足不同蚕龄对柞树树种、树龄、叶量、叶质以及蚕场适宜气象条件的要求。移蚕次数,中国东北蚕区常用2移法或3移法,辽宁省西部、山东省等地的春旱蚕区,需用多移法。丝茧育移蚕次数偏少,种茧育移蚕次数较多。移蚕时间,因地区而不同。在眠前移蚕,有利于催眠和防止蚕眠在光枝上,使起蚕有新鲜叶可食。高温、干旱、叶质差的蚕区多在眠起后移蚕,能避免蚕咀嚼过的柞叶风吹失水,有利于柞蚕盛食期在新的柞树上饱食良叶。一般雨大、露大、风大、烈日、眠中和蚕刚起时不移蚕。 窝茧 即进茧场,是养蚕管理中最后一次移蚕。指把即将结茧的蚕移进茧场。应掌握适时窝茧,在见到少数蚕营茧时即可把蚕全部移入茧场内。若窝茧过早,因茧场面积大不利于管理,同时因剩叶少和营茧位置少,使不良茧如畸形茧、同宫茧等增多。若吃叶过多则须另行移蚕,费工、费树。窝茧过晚时,则因少数蚕在大蚕场营茧,因而面积大、难看管,损失多和采茧费工。茧场的树种,中国东北和华北蚕区常用辽东柞或蒙古柞3~4年生枝叶,山东省和河南省用尖柞2年生枝叶。窝茧时,因熟蚕的抓着力差,所以撒蚕时先在柞树墩内用其它植物枝叶搭成平铺,然后再撒蚕于平铺上即可。窝茧密度,应掌握吃去柞叶20~30%时营茧完毕为宜。窝茧后,为使蚕饱食良叶和多结良茧,需将蚕分布均匀,使蚕各有均匀的营养面积和营茧场所,因此要勤匀蚕。当80%蚕营茧时,把未结茧蚕移到叶质好的柞墩放养,促使早营茧。结茧的蚕最容易遭受鸟兽害,因此要加强茧场管理,防止乌鸦、喜鹊和布谷鸟等鸟类及狐、獾、鼠类等食蚕和食蛹。 采茧 又称摘茧。采茧时间,一般在结茧后第9~10天进行。采茧时应轻摘轻放,以防损伤蛹体和茧层,并及时剥去柞叶。雨天、露大、湿度高时不采茧。采茧中应防日晒和茧堆生热。种茧运到保种室后,要薄摊保管并立即穿挂保种。1化性蚕区的丝茧,在保茧处进行选茧出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