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春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春思

春思

唐诗篇名。五古。李白作。见《李太白全集》卷六。全诗共六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运用比兴手法,描写女主人对远人的思念。情与景妙合无间,刻摹思妇心态生动入微,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民歌特色。“春风”二句脱胎于南朝乐府民歌《子夜春歌》中“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的句子,抒写思妇对远人不归,独宿孤眠的哀怨,凄婉动人,亦可如萧士赟所说,“末句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六),解为比喻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 静夜思   子夜吴歌四首 ☛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热烈而又温柔的古相思曲。
 诗歌开始即以燕草、秦桑起兴,通过对燕、秦两地富有典型特征的景物描绘,表现思妇天涯此时浓厚的相思之情。“燕草如碧丝”是思妇对丈夫服役地境况的虚想; 这一虚想本身就包含着思妇的一片深情。试想,在古代,交通、气象均不发达,如果没有一千次、一万次对燕地冷暖的密切关注,没有 “万户捣衣声”的秋夜唤起的刻骨相思,没有 “一夜絮征袍”的针眼织进的绵密深情,何以有燕草状如碧丝的准确推想?
 紧承首句,作者的笔触突然又从远到近,从 “燕草”转到 “秦桑”,不仅突出了所思的遥遥不可期突出了思妇春思的凄苦, 而且 “燕草”、 “秦桑”的场景转换,也使这首叙写春愁闺怨的诗作铅华去尽,走出了闺房、庭院的狭小天地,在空间上拓宽了诗歌抒情的深度厚度,显示了李白诗歌豪迈飘逸的独特风格。另外,选取 “秦桑”这一与古代妇女劳作密切相关的典型景物,也显得别具匠心。时当暮春或初夏,这时候绿肥红瘦,正是落花季节,桑叶肥硕,已使绿枝不胜重负。由此我们不难想起 《诗经·氓》 中以桑之荣枯比弃妇容颜、际遇变迁,浮沉的著名比喻。杜牧有一首 《叹花诗》云: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当然,这是写一位晚归者的追悔与懊恼,而 “秦桑低绿枝”则是望归者的自况与感伤,暗寓着备受冷落的思妇的深切期盼。两相对照,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象征意义。
 有了前面比兴句的铺垫,第三、四句的抒情便显得水到渠成,呼之欲出。“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可谓痛极之语。天涯同时,而景物两异,正是“天长路远思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的煎熬,使少妇颇尝 “摧心肝”的痛苦,于是情不自禁,作哀怨语。绝少温柔敦厚,言情大胆率直。
 五、六句是前面所抒情感的进一步发展。少妇思夫,肝肠寸断,于是眼前的一切都为之黯然失色。“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风,在古典诗词中常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然而少妇对此却颇不领情,反而怨其多事,撩人情思。春风化雨,复苏万物,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使少妇嫉妒不已,懊恼不已,而且,长期的空闺独守生活,使少妇不愿面对这姹紫嫣红的季节,孤寂、幽黯的心灵无法承认、接受眼前世界的大红大绿,故而发出 “春风不相识”的慨叹。敦煌曲子词 《鹊踏技》 “叵耐灵鹊多漫语,送喜何曾有凭据”,与此可谓异曲同工,都是痴人痴语,无理而妙,表现了思妇的失望和哀伤情绪。
 李白曾作诗 《寄内》 :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颇能体察、理解古代妇女的不幸遭遇。在李白集中,这种描写 “太常妻”们寂寞生活的作品占有不少分量,显示了一代诗人既豪放不羁又儿女情长的丰富精神世界。

皇甫冉《春思》(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皇甫冉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春思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皇甫冉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
诗词简介:这是一首思妇怀念出征丈夫的诗。诗中对春天景物的描写与渲染,更显示了其思念之切。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 《 chūn sī 》 
    《 春 思 》 
    .[ tánɡ ]. huánɡ fǔ rǎn 
    .[ 唐 ]. 皇 甫 冉 
    yīnɡ tí yàn yǔ bào xīn nián , mǎ yì lónɡ duī lù jǐ qiān 。 
    莺 啼 燕 语 报 新 年 , 马 邑 龙 堆 路 几 千 。 
    jiā zhù cénɡ chénɡ lín hàn yuàn , xīn suí mínɡ yuè dào hú tiān 。 
    家 住 层 城 临 汉 苑 , 心 随 明 月 到 胡 天 。 
    jī zhōnɡ jǐn zì lùn chánɡ hèn , lóu shànɡ huā zhī xiào dú mián 。 
    机 中 锦 字 论 长 恨 , 楼 上 花 枝 笑 独 眠 。 
    wéi wèn yuán rónɡ dòu chē qí , hé shí fǎn pèi lè yàn rán 。 
    为 问 元 戎 窦 车 骑 , 何 时 返 旆 勒 燕 然 。 
     
  • 《春思》
    .[唐].皇甫冉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
    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 【注释】①马邑:秦所筑城名。龙堆:白龙堆的省称,指沙漠。②层城: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借指京城。③论:表露、倾吐的意思。④元戎:犹言将军。勒:刻石。燕然:山名。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此诗以妇人之语而抒春怨,通过叙写妇人对征夫的相思之 情,表达诗人强烈的反战情绪。诗人皇甫冉虽处盛唐,但边疆战事频发, 征戍离情仍旧是诗人们反复吟咏的主题。
     
     首联点明“春思”主题,景物对比 鲜明,情感动人心弦。“莺啼燕语”对 应“马邑龙堆”,前者为春天生机勃勃 之景,色彩绚烂明丽;后者为沙漠边 城,生机稀落,漫天黄土。“报新年” 对应“路几千”,前者喜庆团圆,后者 远在千里,独守边戍。两组对比,氛 围一温馨一落寞,色彩一明一暗,情 感一喜一忧,突出了征人与亲人相见 之难、相思之苦,使全诗基调更显悲 壮,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荡。

    独守良辰美景勾起了妇人对征 夫浓烈的相思之情。妇人身在“汉 苑”,目睹长安城春夜里的花繁热闹,眼前乐景,直教思念愈发深切,于是 一片冰心早已“随明月到胡天”,飞越了千重山、万里河,只为传达一念相 思。妇人、征夫虽然一在“汉苑”,一在“胡天”,两地相隔,但明月的光辉却 打破了空间的界限,把两人的心意连系起来。

     古有鸿雁传书,现有织锦传情。妇人为了传达情思,昼夜不息织出一 幅锦字回文诗,寄与征夫。“锦字”书为妻寄夫之信,典故出自前秦窦滔之 妻苏蕙,指循环可读的诗文。回文诗反复可读,无始无终,诉说了妇人离 恨之苦以及绵延不绝的思念。妇人形单影只,而楼上花团锦簇,似乎正在 取笑妇人痴痴等待的愚笨和独守空房的落寞。句中一“论”一“笑”,把回 文诗和花枝拟人化,诉述离恨之绵长。

    结尾用典,笔锋突转,妇人质问元帅窦宪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回朝,使 夫妻二人得以团聚,然而没有得到回答,可见相聚之难。妇人虽然相思深 切,但也认识到国家战事前途的重要性,因此以“反斾勒燕然”作结,可看 出妇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赋予本诗以深刻的社会 意义。

    盛唐边疆战事频仍,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 州词》)的豁达悲壮不同,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出塞二首·其一》)的壮志豪情迥异,这首诗以一位平凡妇人的口吻表达了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希冀,对团聚的渴望,春思离恨,娓娓道来。
     
  • 这是一首思妇怀念出征丈夫的诗。诗中对春天景物的描写与渲染,更显示了其思念之切。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马邑龙堆在这里泛指边关征战之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新年到了,莺燕等各种鸟儿在欢快地啼鸣。但我的夫君却远在几千里外的边关征战。这里将新年到了,春天的欢快热闹与闺中思妇的独处及其夫君的远在边关作了对比,更显示出思妇的孤单寂寞。“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这两句是承前两句而来的,具体地写出了思妇家住的地方在京城,而且与宫苑为邻,但思妇的心却随着明月到了北方边地夫君征战的地方。“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这里的 “锦字” 出自 《晋书·列女传》: “窦滔妻苏氏,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沙漠),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机中织的回文锦字在表露着长久不能见到自己夫君的深深思念,楼上临窗开放的鲜花好像在笑我的孤枕难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这里的 “窦车骑”指窦宪。《后汉书·窦宪传》载: 窦宪为车骑将军,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 而还。这两句诗直接写出了闺中思妇的心声,什么时候才能像窦宪一样打败匈奴回到家里与我们团聚!

    这首诗既写出了思妇对自己长年征战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对 战争早日结束的盼望,还隐含着对战争的不满与反对之情。
     
     
     



李白《春思》(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春思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白
←上一篇:长相思二首之二 下一篇:关山月 →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闺情诗,写一位秦中少妇春日怀念戍守在燕地的丈夫。诗借春景抒情,把“燕草”、“秦桑”作为少妇怀春的依托和沟通两地相思的纽带,表现了少妇感情的真挚丰富、曲折动人。最后以女子怨斥春风入罗帷的奇思妙想收结,突出了少妇不得相见丈夫的怨情和她的忠贞纯洁,这是对“春思” 主题的升华,艺术上也显得格外新巧。这两句和略早于李白的开元诗人薛维翰《春女怨》:“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因何入得来!”诗意相近,然而比薛诗更富于奇想和浪漫色彩。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春思》
    [唐]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 《 chūn sī 》 
    《 春 思 》 
    [ tánɡ ] lǐ bái,
    [ 唐 ] 李 白 ,
    yàn cǎo rú bì sī , qín sānɡ dī lǜ zhī 。 
    燕 草 如 碧 丝 , 秦 桑 低 绿 枝 。 
    dānɡ jūn huái ɡuī rì , shì qiè duàn chánɡ shí 。 
    当 君 怀 归 日 , 是 妾 断 肠 时 。 
    chūn fēnɡ bù xiānɡ shí , hé shì rù luó wéi 。 
    春 风 不 相 识 , 何 事 入 罗 帏 。 
  • 《春思》
    [唐]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燕地的草芽还细如碧丝,秦中的桑树已低垂下绿枝。
    当夫君怀家思归的日子,也正是我朝思暮想、肝肠欲断之时。
    ——春风哟,和你素不相识,为什么径自闯入人家闺房的罗帷?
  •  ①燕(yan烟):泛指古代燕国地方,即今北京、河北一带。是女子的丈夫征戍驻守的地方。秦:泛指古代秦国地方,即今陕西一带。是诗中女子所在地,即征夫的家乡。低:垂下。案此二句对比两地气候上的差异:燕地天冷,春草刚冒细芽:秦地温暖,桑树已是枝叶茂盛。说明夫妻分离在遥远的南北两地。

    ②罗帷(wei维):丝罗帏帐。此指女子的闺房床帐。案这二句疑斥清风入帐,表明女子不为外物所动,对丈夫忠贞不二。


    ①前两句写春景,燕地绿草如丝时,秦地已柔桑满枝。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诗中指丈夫所在之地。秦:今陕西一带,指思妇所在地。


    ②中间两句为流水对,意谓当你见碧草思家之日,正是妾见桑断肠之时。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


    ③最后两句谓所怀之人不至,则似与春风不相识,然不相识之春风又何以吹入罗帐? 言外自有无限哀怨。罗帏:丝织的帘帐。
  •  元·萧士赟:“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末句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触动。此诗可谓得《国风》不淫不诽之体矣。”(《分类补注李太白集》卷之六)

    明·胡震亨: “郭茂倩、梅禹金收《春思》、及《秋思》入乐府者,殊属牵合,今入古诗。” (《李诗通》卷之六)

    清·王夫之: “字字欲飞,不以情不以景。《华严》有两镜相入义,唯供奉不离不堕。”(《唐诗评选》)。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着眼于春,全力写思。思因春引发,春为思设色,二者结合,是为“春思”。

    首二句分写两地春色,次二句分写两处相思,前者与后者之间有一种关联:相思是主,春色是从,因看到春色而引起相思。这种手法在诗中叫做“兴”。然而,本诗的“兴”又有特别之处,其一,“兴”中兼“比”。“比”就是比喻。元人萧士赟指出:“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由春色“兴”起相思之情,而相思之情又与春色的特点有着相似之处,“兴”与“比”结合无间。其二,重在写实,而又据实生虚。“秦桑低绿枝”是思妇眼中所见,而“燕草如碧丝”则是思妇心中所想,由所见之春色,引发了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而在她的想象中,也自然萌发了这样一种念头:面对碧丝般的初发春草,丈夫大概也会生怀归之感吧!“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一虚一实,虚实交融,极耐人玩味。而由实到虚的推移过程,正深刻地反映了思妇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

    由于相思的一实一虚,那么从思妇的角度看,丈夫尽管可能动怀归之念,但相隔千里,他能否归来却不得而知;自己已为之肝肠痛断,可相见仍然无望,这不能不使她倍增烦恼。就在这心烦意乱之际,那撩人情思的春风偏又吹进了罗帷之中,这便益发使人难以忍耐了。“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表面看来,这是对春风的申斥,但在这申斥的后面,却正隐藏着人物内心思念之中夹杂着的烦乱、怅惘的情怀。
  •  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的诗篇,《春思》便是其中之一。在古典诗歌中,“春”字通常语意双关: 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情爱。此诗标题中的 “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


    此诗起笔别具一格,开头两句没有从正面细致地刻划秦中少妇如何思念在燕地戍守的丈夫,而是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将两地春景不同作为思妇怀人的环境和触发点。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萧士斌云: “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 就是说燕地的春草刚刚发芽,细嫩得像丝一样,秦地的桑树已经低垂着浓绿的树枝。诗人以物喻人,当游子因春天来到而萌动思归之心时,在秦地的闺人的相思已如桑枝低垂的春末——快要断肠了。

     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念自己,盼望归家,而此时秦桑已低,正是思妇 “人比黄花瘦” 的时候,进一步渲染了思妇的相思之苦。

     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对春风的申斥,巧妙地展现她对爱情的坚贞。全诗虽短,内涵却是复合的,既描写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又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

    此诗在写作上在于紧绕一个 “春” 字,以景寄情,借助再造想象,由一女之思,构置两地之念,以看似无理之语,妙传不尽思情。末二句以埋怨春风无端来撩动她的春思来凸现其刻骨铭心的相思和对爱情的忠诚,艺术表现十分新巧。
     
  • 此诗作年不详。诗从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描摹思妇心理,尤为深切。元萧士赟云:“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桑低枝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心,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枝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末二句怨春风乱吹,即怨伊人不归。亦可解为此心贞洁自守非外物(春风)所能动摇。无理而妙,激赏人口。清王夫之评云:“字字欲飞,不以情不以景。”“一切可群可怨也。”(《唐诗评选》卷二)


《春思》作者、注释和解题 - 唐诗经典 - 可可诗词网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诗从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描摹思妇心理,尤为深切。元萧士赟云:“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桑低枝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心,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枝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末二句怨春风乱吹,即怨伊人不归。亦可解为此心贞洁自守非外物(春风)所能动摇。无理而妙,激赏人口。清王夫之评云:“字字欲飞,不以情不以景。”“一切可群可怨也。”(《唐诗评选》卷二)
 【注释】
 ①二句写春景,燕地绿草如丝时,秦地已柔桑满枝。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诗中指丈夫所在之地。秦:今陕西一带,指思妇所在地。②二句为流水对,意谓当你见碧草思家之日,正是妾见桑断肠之时。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③二句谓所怀之人不至,则似与春风不相识,然不相识之春风又何以吹入罗帐? 言外自有无限哀怨。罗帏:丝织的帘帐。

古代名诗《春思》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 可可诗词网

春思

 题解
 这是一首思妇诗。诗中描写一位留居秦中的少妇,面对明媚的春光,思念远在边塞的丈夫,流露出少妇忠贞的情感。
 
原文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注释
 ①燕草二句:意谓我心如秦桑,思君日久;君心若燕草,相思才萌。燕北地气寒冷,生草迟,当秦地桑绿枝低的时候,燕草方生。此处是借眼前景物作兴。燕,丈夫戍边处。秦,妻子居处。 ②断肠:这里指喜极而泣。
 赏读
 诗的开头两句以燕草和秦桑起兴,把思妇臆想的远景——燕草和目睹的近景——秦桑联系在一起。虽然是从思妇的角度写,但是在思妇的想象中,远在燕地戍边的丈夫也定会从碧丝般的春草上想念自己,产生思归的心情,这两句诗表现出夫妻二人“人居异地,情同一心”的相知相爱。接着两句写相思之苦,因为两人感情真挚,心心相印,因为思念时日太久,女子承受的相思之苦太深,所以诗中女子说丈夫在边关想家的时候,正是自己在家中相思得肝肠寸断的时候。正因为爱恋之深,她忠贞不渝地等待丈夫的归来,就连春风也不让吹入自己的罗帏。体现了少妇忠于所爱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以景寄情,春景成为二人相思的引线,别具一格。结尾明志自警,委婉动人,真实可信,运用无理而妙的表现手法,深刻地反映了女子心中复杂的思想感情。

古代爱情诗词《》春思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春日怀人的爱情诗篇。题目曰《春思》,既有春日相思之意,又含女子思春之情。这两方面情绪均在诗中含蓄地表现出来。
 诗的开头两句点染春日的景色:心上人远居的燕地春草初绿,而自己所居的秦地则已桑叶繁茂。燕、秦两地的不同景物既点明情思的缘由——远别,同时又勾绘出撩人心绪的晚春气氛。两地的春意,引出下文两地的情思。“春”字既已点明,“思”字亦暗含其中。
 诗的三、四两句分别承一、二两句,从两面来写春日相思之情。当此春光来临之时,远戍边塞的心上人不可能不触景而生怀归之情,基于平时双方的情意,女主人公对这一点不仅是毫不怀疑的,甚至她心中首先想到的便是心上人的思归。“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怀归却不能归,其痛苦可以想见。而料想对方的痛苦,就不能不使女主人公肝肠寸断。这种描写的巧妙之处在于,作品并不是直接地从女主人公自身方面去表现她的内心的痛苦,而是让她去替对方设想,去设想双方的相思之苦,从而引发出自己的相思之苦,更突出了女主人公对心上人情爱的深挚。
 诗的最后两句是女主人公春思的进一步深化。一年一度的春光是如此地撩动人的心绪。秦地已是桑叶繁郁,春光即将过去。心上人却久别不归,这当然既不能不激起女主人公对春光的无比留恋,同时也不能不激发对自己如春年华的珍惜。此时此刻,春风又阵阵吹来,这种痛苦是难耐的。然而女主人公却自有自己的态度:“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阵阵春风啊,我们并不相识,你何必吹入罗帏来撩动我的心绪? 要知道,我的心早已交给远在燕地的心上人了! 这最后两句,完全是从女主人公内心情绪方面着笔去写,其中有对行人不归的哀怨,有对春光流逝的叹息,更有对纯贞心迹的申述,这一切都基于对心上人的思念,对心上人的挚爱,这就使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元代萧士赟注李白集曾对此诗有一段较为中肯的评述:“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绿也。末句比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从表现上说,本诗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颇具民歌的风调。如萧士赟所言,诗歌开头采用民歌习用的比兴手法,双扇起兴,那富有地方特征的两处春日景物,既点染春日气氛,又象征男女情思。其次,作品采用了南朝民歌常用的双关谐韵手法,以“丝”谐“思”;以“枝”谐“知”,显得自然而又柔婉。而全篇又完全采取思妇自述口吻,以倾诉内心坚贞深挚的情爱的方式娓娓写来。其口气,其情调更具有民歌风味,读来使人感到朴素自然而又十分亲切。

《春思》作者|全诗原文|赏析|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春思》

方 岳

春风多可太忙生: 长共花边柳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 才吹小雨又须晴。

首句就把春风拟人化,说她总太忙,使人有亲切之感。是全诗的纲领,用以提起后面三句。多可,即“多所许可”,有宽容、随和的意思。“太忙生”的“生”字,是语助词,如杨万里《过五里径》诗:“野水奔来不小停,知渠何事太忙生”,方岳《雨中有感》诗:“山蛰惊尘已发声,移花移竹正忙生。”这一句是说春风很随和,什么事都肯干。作者不只是说春风“忙”,而且说“太忙”,何以见得呢?以下三句作了说明。

“长共花边柳外行。”长,长久的意思。共,喻形迹密迩。“长共”二字,一从时间,一从空间,写出了东风与花柳关系之密切。“立春之日,东风解冻。”(《礼记·月令》)“东风暗换年华”(秦观《望海潮》)。东风似一位携着一枝神奇彩笔的出色画家,一路行来,一路给花柳着上颜色。他“密添宫柳翠,暗泄路(一作‘露’)桃红”(杨衡《咏春色》)。由于他的爱抚,春花由疏而密: 开始时的“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题惠崇春江晓景》),转眼成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随后又变为“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至于柳树,先是“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不久变为“轻条未全绿”(沈约《伤春》),进而化作“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终至于:“李白桃红杨柳绿,天涯无处不春风”(刘秉忠《三月》),“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个月中,春风一刻不停,真是“太忙”了。

“与燕作泥蜂酿蜜。”替燕子造出春泥,帮蜜蜂酿成蜜糖。句中的“与”字,是“替”、“帮”的意思。所谓“与燕作泥”,是说春风解冻,给燕子准备了做窝的春泥;“(与)蜂酿蜜”,是说春风吹开了花朵,为蜜蜂酿蜜创造了条件。一句说着二事,“燕作泥”、“蜂酿蜜”,共用一个“与”字,造成促迫的语势,不说“太忙”而愈见其忙了。

末句说天时,“才吹小雨又须晴”。春风带来春雨,春雨过后,天又转晴。一个“才”字,接以一个“又”字,相承而下,语调急促。加上一个“须”字,就更有意味。大地回春,自然界的一切,都要仰仗春风照应,万物生长,需要细雨滋润,但下得太久,也要转为祸害。所以雨下不久,就得赶快放晴。须,必须之意。这句把春风忙碌之状写得更足。

此诗格调清新,不用典实,通篇拟人,富于动感,体物入微,又很有韵致。


古诗《春思》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春思

 


 雪罢枝即青,冰开水便绿。
复闻黄鸟声,全作相思曲。


 
 献岁发春,大地一片生机; 物有其容,兴感无限情思。题名 “春思”之作,顾名思义,即写目睹春景的感物之思。这首古绝句,写的是闺中女子在初春时节睹春色、感物候而萌发的相思之情。寥寥二十个字,既无夸饰之繁,又无用典之奥,辞浅意明,纯为口语,但反复吟咏之,细细品味之,便会觉得它的底蕴深厚、余香满口。
 飞雪飘过,春气萌动,枝头立即吐出嫩嫩的青芽; 寒冰消融,春光明媚,河中于是露出湛湛的绿水; 好一个春意盎然、春色浓郁的良辰美景啊。不仅如此,在这美好春景中,还传来了春禽之鸣、黄莺之唱。黄鸟即黄莺,又名黄鹂、鸧鹒,其鸣一声一啭,悦耳愉神。眼见这春日迟迟、卉木青青、鸧鹒喈喈的早春美景,人们自然会感到悦豫之情畅的,然而,诗中主人公睹此而兴发出的春情,竟非乐而悲,非喜而愁。青枝绿水,竟带给人以惆怅莫名的哀怨; 鸟语花香,竟促发了人绵绵无绝的相思。究竟是谁在听到那婉啭动听的黄鸟啼唱后,竟然觉得它全变作了摧人心肝的相思之曲呢?这一定是个孤寂不可耐、茕茕守空房的深闺女子。可是,她又因何而思,所思者谁呢?她或许是一个正在日夜思念着梦寐以求的如意郎君、焦急地盼望着自己能够早日出嫁、以托终身的少女,因赏春景而兴起了怀春之情; 她更可能是一个正在日夜思念着远去他乡的丈夫、焦急地盼望着丈夫能够早日还归、以便团聚的少妇,因见春色而生发出春怨之哀; ……这一切在诗中皆未明言,全为言外之意,象外之旨,但读者正是可以从诗中所咏之言、所写之象中,如此去联想无穷,遐思深远,因而感到味之无极。
 全诗借写春景而写闺人春情,通过将春情融入到对春景的描绘之中,尤其是通过炼字而写意的手法,从而把闺人睹春色、感物候而兴发的复杂深婉的心理感受和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加倍强烈地反衬出来。诗的前两句是景语,亦是情语,正所谓景中含情,情景相生,它们既概括地写出了早春景色,而且又在句中分别用“即”和 便”字,写出了闺人睹春色来临之速、感物候变化之快的复杂心理。闺人长年守空房,相思无终极,从不问昏晓之变化,浑不觉时节之嬗递,偶尔倚楼远眺,乍见冬去春来,大地新绿,不禁伤己又度冰雪,茕独依旧,又有感青春易老,韶华难留,故神情黯然,愁绪满怀。第三句仍是寄情于景的描写,并且有着承上启下,渲染铺垫的作用。句中写黄鸟啼唱,进一步渲染了春景之美,但用一“复”字,却深一层地表达出闺人在感物伤己的心境下,更难以忍受徒见春光新、不见春归人的一腔哀思。末句于是就势直接抒写闺人的春思之情。春来万物生,何人无春思?而寂寞孤独的闺人,春思自然尤多。诗中写闺人竟感到眼前无限春光,托出的全是自己心中那无终无极的相思之苦,这正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表现。而末句中着一“全”字,乃使诗的境界全出,充分而强烈地表述出闺人思悠悠、恨悠悠的深沉情感。诗中并无一字描写闺人形象,但读者在吟咏品味之中,那深闺女子粉黛不施、云鬓散乱、独自倚楼凝望,见青枝而结愁,观绿水而溅泪,闻鸟语而惊心的形象,仿佛历历可见。
 齐梁之时,诗风浮艳,写闺情之作甚多,但少有像这首诗一样写得清新自然、含蓄蕴藉的佳什。这首诗在写景抒情及立意造境上,可以说都不亚于唐诗之高致。
思绪2

思绪2


旅人的思绪:客思
离人的思绪:离怀 离襟
离别后的思绪:离思
春日的思绪,春日的情怀:春思
思念,思绪:心波
心中的思绪:心泉
美好的思绪:侠思
与正事无关的思绪:闲绪
繁杂的思绪:繁思
繁乱的思绪:千念
凄凉的思绪:凉思
各种思绪:百绪
众多的思绪:百端
思绪纷起于夜晚:一夕千念
(情绪;念头:思绪)

另见:思想1 情绪 构思 思路 头绪次序

☚ 思绪2   愁思 ☛

各种情怀

各种情怀

内心的情怀:胸情 衷襟 衷臆
妇女的情怀:闺襟
女子的情怀:芳心
男女情怀:云雨巫山
男女相爱的情怀:风怀
男女之间相思爱慕的情怀:春心
平素的情怀:宿怀
昔日之情怀:曩怀
春日的情怀:春襟 春思 春魂
春景所引发的情怀或意兴:春心
秋日的思绪情怀:秋怀
秋日的情怀和兴会:秋兴
风月情怀:绮怀
作诗的情怀:吟怀
欣赏的情怀:赏襟
想喝酒的情怀:酒思
难以吐露的情怀:衷曲
离别的情怀:别悰 离怀 离襟
惜别的情怀:别怀
思乡的忧伤情怀:乡愁
怅惘的情怀:凄怀 悲思
愁苦的情怀:烦惵 忧襟
悲怨的情怀:怨情
冤屈郁结的情怀:冤怀
幽独的情怀:幽抱
激愤的情怀:激衷
放纵的情怀:狂怀

☚ 情怀   客旅的情怀 ☛
000066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