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春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春官chūn guān礼部的别称。礼部掌礼乐科举之事。赵嘏《赠陈正字》:鲁儒今日意何如,名挂春官选籍初。杜荀鹤《入关因别舍弟》: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春官 春官《周礼》六官,称宗伯为春官,掌典礼。后世即用为礼部的代称,礼部尚书也称春卿。又梁武帝时以太常、宗正、司农三卿为春卿。 ☚ 地官 夏官 ☛ 春官chūn guān指礼部。刘禹锡《宣上人远寄贺礼部王侍郎》:“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春官cun1guan1(名)旧时送历书和*说春的人:我来讨封啥,你喊我去当~。(曲苑总1.66) ![]() ![]() ![]() ![]() ![]() ![]() 春官〈隐〉明清江湖诸行指牛。见《新刻江湖切要·鸟兽虫鱼类》。本为古代藉四季而设官名,此以春季官吏倡行用牛耕种而隐喻其畜。旧时农历皆有春牛图。各地又有“鞭春”之俗,即由地方官率众鞭打土牛表示春耕开始并劝农种田。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春》:“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 春官古时春、夏、秋、冬、中五官之一,唐贾公彦《周礼正义序》引《左传·昭公十七年》服虔注谓颛顼以来,春官为木正。《周礼》以宗伯为春官,掌邦礼,为六官之一。唐武则天时曾一度改礼部为春官,故后世又以春官为礼部的别称。唐刘禹锡《刘梦得集》四《宣上人远寄贺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春官chūn guān明清江湖社会谓牛。《新刻江湖切要·鸟兽虫鱼类》:“牛: 春官。”古代按四季分设的职官中有春官之职。春季向有地方官率众“鞭春”倡耕之俗,即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劝农民耕种。 礼部【同义】总目录 春官礼部容台青官春官氏春曹 春官 春官唐光宅年间曾改礼部为春官,后遂以“春官”为礼部的别称。唐·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天老书题目,春官验讨论。” ☚ 青官 春官氏 ☛ 旧政府机关 旧政府机关辕(辕垣;辕门) 署(署府;云署;解署;节署;曹署) 衙(衙门;衙府;衙署;官衙) 牙(牙门;牙署;牙阖) 庭(庭阁)府(~司;府朝;府署;府室;府馆;府廨) 局(局子;局署;官局;曹局) 廨(廨署;官廨;公廨) 司 邸 官(官署;官府;官厅;官司;官家;官衙;官寺;官室;官廷;授~厅) ☚ 国家行政机关 朝廷 ☛ 春官古时称礼部官员为春官,因礼部试、会试多由礼部官员主持,故又称主持礼部试、会试的官员为春官。 春官 春官官署名。西周时期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国置春官府,由大宗伯掌之。唐代武则天时期改礼部为春官。此皆为官署。明初置春官,官名始见。为四辅之一。掌国家礼仪祭祀等事务。《弇(yan)山堂别集》: “寻置四辅官, 告太庙, 以耆儒王本、 杜祐、 袭𢽾为春官, 杜𢽾、赵民望、 吴源为夏官。” ☚ 垂巴寺 春坊 ☛ 春官chūn guān官名。古代常以春夏秋冬四时或金木水火土五行名官。 1、《史记·五帝纪》注说,黄帝受命时有云瑞,因此以云名官:春官青云,夏官缙云,秋官白云,冬官黑云,中官黄云。 2、周置六官,其一为春官。宗伯为春官,掌管典礼,所以后世称礼部为春官。见《周礼·春官·宗伯》。 3、唐武则天光宅元年曾改礼部为春官,神龙元年复旧。见《旧唐书·职官二·礼部》、《新唐书·百官一·礼部》。 4、自唐宋,到明清,掌管天文历法的长官下属有春官正,为五品官员,掌司四时一方的变异。参看《新唐书·百官志二·司天台》。 5、明太祖洪武十三年九月设春夏秋冬四官,称为四辅。见《明史·职官一》。 春官官署名。唐武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置天地四时之官,以礼部为春官,礼部尚书、侍郎为春官尚书、侍郎,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