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天牛citrus trunk borer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又称白星天牛、银星天牛、橘星天牛。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分布于朝鲜半岛、缅甸、中国。寄主有苹果、梨、樱桃、李、杏、桃、柑橘、枇杷、桑及杨、柳、榆等。成虫体长19~39 mm,体漆黑而有光泽,鞘翅上生有许多小白斑,基部密布大小不等的颗粒。末龄幼虫体长45~60 mm,扁圆筒形,淡黄白色,前胸背板前方左右各有一个黄褐色飞鸟形纹,其后有一黄褐色“凸”字形斑纹。一年1代(北方2~3年1代),以幼虫在树干或树根中越冬。成虫喜在晴天、特别是中午前后活动、交配,卵多产于树干基部皮层处。幼虫蛀入木质部为害,上下左右串成隧道并充满木屑。宜采取捕杀成虫;刮除卵粒;离地面0.3~1 m的树干涂白涂剂,钩杀幼虫;药物堵塞虫孔等防治措施。 星天牛 星天牛xingtianniuAnoplophora chinensi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为我国最常见的1种天牛,成虫整体漆黑,有金属光泽,每个鞘翅上具有白色小毛斑约20个,排成不规则的5条横列,斑点变异极大,有时很不整齐。后翅膜质,能飞,经常停落在树枝上,易捕捉。成虫体长1.9~3.9厘米,宽0.6~1.4厘米。触角较长,雌虫的可超出体长1~2节,雄虫超出4~5节。老熟幼虫扁圆筒形,体长4.5~5厘米,淡黄白色。为害柑桔、杏、梨、柳、桑、白杨等多种树木。幼虫蛀食枝、干、根木质部极为严重,受害林木或果树生长不良,易被大风吹折或枯死,成虫喜食细枝皮层。在我国南方1年繁殖1代,在北方约2~3年1代。完全变态。雌虫一般在树缝内产卵,有的先咬破皮层,在每个裂痕中产1个卵。幼虫在树皮下盘旋穿坑,逐渐向木质部蛀蚀,当钻入木质部后,即向根部蛀坑,在蛀食木质部时,木屑和粪便便从树上的蛀孔排出,极易辨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包括海南省和台湾,北方以河北、山东、山西较多。

图178 星天牛 ☚ 蜣螂 二十八星瓢虫 ☛ 00002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