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假说xingyun jiashuo
主张整个太阳系的所有成员都是由一块星云物质凝聚而成。太阳系由何而来?至今已有50多种不同的学说或假说,但就其实质而言,大致可分为灾变说和星云说两大类。最近半个世纪,随着大量观测资料的获得,以及恒星演化理论的建立,都有力的支持了星云说,使星云说取得了很大进展而居统治地位。
历史上最早的星云说是1644年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在《哲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太阳系起源的“旋涡说”。他认为在太初的混沌中,物质微粒获得涡流运动,在涡流中形成太阳、地球、行星和卫星。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匿名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一书中,建立了第一个科学的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他认为一个缓慢转动的星云在其自身引力作用下收缩,并扁化为一个旋转星云盘,并从中形成太阳和行星。但这在当时没能引起公众的注意。直到1796年,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在不了解康德星云说的情况下,在他的《宇宙体系论》一书中独立地提出另一个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时,人们才想起41年前康德的星云假说。虽然康德与拉普拉斯两个星云说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他们的主要观点相似,都认为整个太阳系是由同一块原始星云形成的,因此,把它们合称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20世纪40年代以后出现的星云说称之为“现代星云说”。
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科学家提出的现代星云说已有30多种,但依据它们对于太阳系起源的不同看法,大体可归为两类。一类叫俘获说,另一类为共同形成说。俘获说的共同点是,认为太阳和行星不是由同一个星云形成的,太阳从邻近空间或银河系中俘获物质,形成太阳周围的星云,而后星云再聚集成行星和卫星。如1944年苏联的地球物理学家О.Ю.施密特提出的关于太阳系起源的一种陨星说,以及后来爱尔兰的埃奇沃思,英国的彭德雷和威廉斯,印度的米特拉等都各自提出了不同的俘获说。然而,所有俘获说的基本观点,即太阳俘获星际物质,在观测上未能得到证实,因而不能得到科学家的公认。而共同形成说的基本观点是,整个太阳系是由同一块星云共同形成的,星云的中心部分形成太阳,外部的物质形成行星和卫星。但是在行星形成的方式上又各有不同的看法。首先引起注意的是德国物理学家魏茨泽克提出的“旋涡说”,以后美国天文学家柯伊伯在1949年提出了“原行星说”,他认为星云盘中发生引力不稳定,互解为一些大的气体球为“原行星”。以后美国化学家尤里在1952年提出的星云说,认为星云盘的物质先集聚成中介天体,再由中介天体形成行星。我国已故天文学家戴文赛研究了许多观测事实,对国外40多种太阳系演化学说进行了分析,结合自己的见解也提出了有一定创见的新星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