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易货贸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易货贸易yìhuòmàoyì

把进口和出口结合起来的贸易方式。包括以货换货、互购贸易,三角贸易、转手贸易、补偿贸易等。
 ◇ 就全国说,运用易货贸易的方式,应当说还是不够的,远远不适应世界易货贸易的形势和需要。(信息日报.1985.12.25)
 ◇ 11月,南联盟进出口商会组织的一个大型代表团来到萨拉热窝,就两国开展易货贸易事宜进行商谈。(人民日报.2000.12.18)

易货贸易yì huò mào yìбртерная торгóвля

易货贸易barter trade

又称换货贸易。直接以货物交换货物的对外贸易方式。其特点是:进口与出口相结合,双方都有进有出;互换的货物可以是一种对一种,一种对多种或多种对多种;易货总金额力求相等,如有少量差额,可用双方接受的货币结算。主要形式有:政府间换货协定,民间贸易团体间换货协议和进出口公司间换货合同等。易货贸易不须直接支付外汇,有利于克服因缺乏国际支付能力而造成的障碍。但交易过程复杂,手续繁琐,且局限性大,一般仅在打破外国的封锁、禁运或十分缺乏国际支付能力时采用。

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yihuo maoyi

又称“换货贸易”。贸易双方均以货物计价进行清偿的一种对外贸易方式。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易货贸易指直接以货换货,完全不动用外汇,每笔交易都要保持平衡,这是传统作法,难度较大,现在较少使用。广义的易货贸易可以用外汇支付,贸易双方按规定在一定时间内用几种货物进行交换,货款分别结算,最后综合平衡。这种方式较灵活,较常用。易货贸易的特点是:进出口结合,双方有进有出,进出基本平衡。这种方式常见之于外汇缺乏、对外支付能力不足的时期或国家的对外贸易。它有利于扩大进出口,促进贸易平衡,可以克服外汇支付困难对贸易的障碍。但这种贸易方式受双方需要与金额对等的限制,交易过程费时费事,因此易货贸易一般不是主要的交易方法。

☚ 进出口贸易   双边贸易 ☛

易货贸易

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物交换。

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

两国间不使用货币的商品交换。根据两国政府间签订的易货协定,民间贸易团体达成的易货协议以及进出口企业间的易货合同所进行的贸易,都是易货贸易。易货贸易的基本特点是: 把进口和出口直接联系起来,交易双方互有进出,进出基本平衡,互换货物,品种相当。易货贸易是根据政府间签订的贸易协定而开展的,双方交换的货物通过开列出口货单进行,既可以用单一商品进行交换,也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用多种出口商品交换对方多种出口商品。其支付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货款逐笔平衡,双方各自开立以对方为受益人、金额相等或大致相等的信用证; 二是采用记帐的方法,定期结算,到期相互抵冲,如有余额,由逆差一方用现汇或商品支付,采用易货贸易方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带动商品出口,有利于发展本国产业,由于勿须用现汇支付进口,从而大大方便了外汇短缺国家进口急需的机器和设备。由于采用易货方式还可以避免某些国家货币动荡对国际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易货贸易也存在它的局限性,如进口和出口难以找到同一对象,交易过程复杂,费时、费事,因而易货贸易仍然是一种低效率的贸易形式。

☚ 周转货币   非正规航线 ☛

易货贸易Barter Trade

又译换货贸易。国家或地区之间以物易物的一种贸易方式。这是一种古老的交易方式。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在外汇管制严格、普遍设立贸易障碍的情况下,易货贸易逐渐发展。50年代和60年代,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放宽进口限制和外汇管制,易货贸易已较少采用。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之后,易货贸易再次兴起。进入80年代,由于世界多数国家外汇短缺,易货贸易发展比较迅速,尤其在东、西欧国家之间比较盛行。其特点是,交换双方有进有出,进出基本平衡。一般不用外汇支付。但是,易货贸易要在供需双方数量相等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成交比较困难。易货贸易交换的货物可以是一种换一种,也可以是多种换一种。具体方式大致有五种:(1)直接易货,即买卖双方各以一种等值的货物进行交换,成交的同时交货;(2)记账易货;(3)对开信用证易货;(4)双结汇易货;(5)抵偿易货。

易货贸易Barter Trade

亦称“换货贸易”。买卖双方以各自商品进行相互交换、避免货币结算的一种进出口相结合的交易方式。其特点是:进口与出口相结合,双方均有进有出,互换货物可以一种对一种、一种对多种或多种对多种,尽量做到互换的总额持平,不用外汇。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较多的是通过对开信用证的方式进行易货,即由交易双方先订易货合同,规定各自的出口商品均按约定价格以信用证方式付款。先开立的信用证以收到并认可对方开出的等值或基本等值的信用证为生效条件。易货贸易可以克服外汇支付困难给对外贸易造成的障碍,帮助一些外汇紧缺国家进行对外贸易。

易货贸易

一般指一国将商品或劳务输出到另一个国家,同时输入等值的商品或劳务,彼此间不涉及外汇结算的贸易方式。为了避免通货膨胀的影响,易货贸易期限一般较短,通常在一年内完成。易货贸易一般是在信用关系欠发达的条件下开展的。另外,那些外汇不足或由于其他各种原因无法以自由结汇的方式进行相互交易的国家,也会选择使用这种贸易方式。由于双方找到各自需要的商品或劳务并不是一件易事,因而在国际贸易中易货贸易使用频率不高。根据当事人签订契约的内容,易货贸易可以分为三种方式:(1) 三角易货。是指交易活动同时涉及到不同国家三个当事人的交易方式。采用这种易货方式通常是因为在两个国家之间难以寻找到合适的易货商品或劳务。(2) 平行易货。是指在易货契约中具体说明了双方所交换的商品或劳务的价值,并预付保证金,如果一方违约,对方仍然可以按照契约规定获得货款的交易方式。(3) 当地货币易货。是指易货当事人交换彼此在对方国家的应收货款,从而可以当地货币收回货款的一种交易方式。例如,甲国的商人A在乙国有一定量的应收账款,乙国的商人B在甲国有一定量的应收账款,A和B两个当事人同意彼此交换在对方国家的应收账款,则商人A可以在甲国以当地货币收取相应的货款,而商人B也可以在乙国以当地货币收取相应的货款。

易货贸易

指进出口交易双方在一般情况下不用外汇支付而直接以商品相交换的贸易。这种贸易有的根据两国政府间签订的贸易协定进行,有的根据民间贸易团体达成的易货协议或进出口企业之间签订的易货合同进行。其特点是: 把进出口直接联系起来,双方有进有出,货物品种相当,对等交换,进出基本平衡。目前,在国际贸易中的易货有两种做法。
一种是直接易货。买卖双方各以等值的货物进行交换,同时交货,双方无须动用货币支付。有时为了业务进行的方便,可以确定用某一种货币表示清算单位,作为计价和结算的手段。这种情况下买卖双方只有货物的交换,不发生外汇的收支。这种直接易货,通常叫做狭义的易货。但在实际交易中,由于既要符合双方的需要,又能价值相等的商品并不多,所以这种直接易货方式,给交易双方带来很多不便,在国际贸易中运用较少。
另一种是广义的易货。在进行这种方式的交易时,可以用一种出口货物交换对方的另一种进口货物,货款逐笔平衡,也可以通过双方签订易货协议或总合同,规定在一定时期内,用几种进口货物交换另几种进口货物,货款分别结算,最后综合平衡。采用这种做法,进出口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有先有后,但时间差距一般都不过长。广义易货的货款支付办法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记帐结汇和双边清算的方式进行,即由双方国家银行相互开立贸易帐户,通过帐户抵冲,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平衡或基本平衡,余额可用现汇或商品支付; 另一种支付方式是由双方对开以对方为受益人的信用证,证额相等或基本相等。这种广义的易货方式较直接易货灵活,习惯上称为一揽子易货或综合易货。
我国目前与外国政府间签订的贸易协定和以民间团体名义签订的民间贸易协定,一般都属于广义的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

以货物交换货物的对外贸易方式。进行易货贸易的双方,都是同时有买又有卖的国家。易货的金额通常是平衡的,如有差额,经双方同意,在商定的额度内,亦可用双方接受的货币结算。易货的商品可以一种对一种,一种对多种或多种对多种。

易货贸易

见“易货交易”。

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barter

见“易货交易”。

☚ 易货交易   货币交易 ☛
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yihuo maoyibarter trade

以货换货的一种贸易方式。又称“换货贸易”。其特点是:将进口与出口直接联系起来,贸易双方都有进有出,进出结合。可以一种换一种、一种换多种、多种换多种或多种换一种。总的原则是力求保持双方换货总金额基本相等,实行等价交换。
易货贸易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的德国,当时德国大力扩充军备,进行广泛的战争动员,在军需、民用生产上急需大量外汇,用以大量进口战略物资进行战争准备。为解决外汇支付的困难,德国便以出口国内货物换取所需进口的大量战略物资,开创了现代易货贸易的先例。到20世纪30年代末,德国把建立双边贸易关系作为其对外经济政策的基石,并实行自给自足的政策,大力发展易货贸易,与东欧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建立了广泛的易货贸易或类似易货贸易的经济联系,使德国获得了所必须的战略物资,为扩充军备创造了条件。20世纪50年代,易货贸易在拉丁美洲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该地区几乎所有的贸易都是在易货贸易的基础上进行的。智利和阿根廷与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国,对外贸易的90%都是按照易货贸易方式进行的。5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改进和拉美自由贸易协会多边清算制度的建立,拉美各国易货贸易趋于减少。这个时期社会主义国家间的易货贸易也日益增长。西方发达国在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中也采用这种方式,用工业制成品换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
随着易货贸易的发展,易货贸易概念的内涵也逐渐拓展得更加广泛和丰富,易货贸易也就有了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易货贸易指直接以货换货,笔笔对等、平衡,均不用外汇支付。有时为了业务方便,也可协商确定一种易货清算单位,作为计价和结算易货贸易的一种媒介手段。广义上的易货贸易可以用外汇支付,但交换的货物其金额要对等。易货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用一种出口货物交换另一种进口货物,货款逐笔对等结算;也可以用一种或几种出口货物交换几种或一种进口货物,组成一笔交易,综合平衡,保持易货各方总金额的相等,形成通常所谓的综合易货或一揽子易货。
易货贸易作为一种贸易方式,是由市场不发达,贸易一方没有可支付的外汇,以及经济结构和货币体制等方面不利于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买卖等原因决定的。易货贸易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能够保持贸易平衡,可以克服外汇支付困难对贸易造成的障碍,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不利的方面是贸易双方受金额对等、易货结构难以协调、不易准确计价等条件的限制,交易过程复杂,周期长,费用高,进出口商品结构类似的国家之间难于开展。
在军品贸易领域采用易货方式很常见。前苏联常常以易货贸易形式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使苏联成为向第三世界出口武器最多的国家。1985~1989年间,苏联对第三世界武器出口额占其武器出口总额的70%,武器出口多以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为主要对象,以武器出口换取所急需的石油和其他重要战略物资。美国对第三世界武器出口额占其武器出口总额的40.5%,进口这些武器的主要是中东国家。在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中,美国向两伊共出售了237亿美元的武器。自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后,美国从海湾国家接到的武器订单高达285亿美元。这些国家通常以石油出口支付进口武器的费用。50年代初期中国曾采用过这种贸易方式。例如.与斯里兰卡以大米交换橡胶的贸易。这项易货贸易大约占斯里兰卡大米进口的90%和橡胶出口的40%以上。在近年来的边贸活动中,易货贸易也有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中国边境贸易的主要方式。

☚ 贸易许可证   双边贸易 ☛
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Barter

亦称“换货贸易”、“对等贸易”。按照易货协定或易货合同进行的贸易。易货贸易把进出口直接联系起来,双方既有进又有出,互相换取各自所需要的商品,进出基本平衡。易货贸易产生于30年代,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利益严格管制外汇所设立的贸易障碍。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放宽进口限制和外汇管制,易货贸易逐渐减少。7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贸易额的扩大和贸易磨擦的加剧,易货贸易又有了新发展。

☚ 无形贸易   换货贸易 ☛
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

又称 “换货贸易”。两国之间以一定的商品货物,进行双方等值的、进出口基本平衡的相互交换。易货贸易的主要特点是:不使用现汇作为清偿工具,货币只作为计价的手段,双方进出口直接联系,进出货物基本平衡,品种相当。易货贸易是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严格管制外汇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目前,世界上已有90个国家从事这种贸易。现代易货贸易的主要方式有:(1)记帐易货贸易 。通常是根据两国政府间签订的贸易和支付协定进行。(2)补偿贸易。是根据双方签订的补偿贸易协议或补偿贸易合同的条款进行。易货贸易的主要缺点是: 交换商品的数量和质量不易对路;外汇收入相对减少,风险也较大,手续繁杂,谈判往往不易达成协议。各国采取易货贸易这种形式,主要是因为许多国家外汇短缺,通过易货贸易可以弥补国际收支平衡; 有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易货贸易,可达到其对外扩张市场。扩大产品销售的目的。

☚ 三角贸易   现汇贸易 ☛
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Goods-Exchanging Trade

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易货贸易通常是根据两国政府间签订的易货协定、民间贸易团体达成的易货协议以及进出口双方签订的易货合同来进行的。它的特点是进口与出口直接相联,双方互有进出,货物品种相当,交易对等。易货贸易有利于双方进出口平衡或基本平衡。对于某些外汇不足的国家,易货贸易有利于克服障碍,扩大进口与出口。易货贸易的局限性是贸易伙伴难找,进出口的金额也难以平衡,而且谈判过程复杂,费事费时,因此不能成为国际贸易的普遍使用方式。与它对称的是自由结汇贸易。

☚ 自由结汇贸易   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
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

贸易双方相互提供一定数量的一种或多种商品,按议定的方法计价,进行交换,力求一方的进口额不超过其对另一方的出口额,进出口基本平衡,不需用现汇结算清偿的一种贸易形式。通常根据两国政府间签订的易货协定,民间贸易团体达成的易货协议以及进出口双方签订的易货合同进行。其形式有成交、交货、清偿同时进行的直接易货; 有成交、交货、清偿不同时进行的记账易货; 有的易货还与清算协定、支付协定相结合。其共同的特点是: 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必须承担从另一国进口的义务,货值基本等值,即使一国出大于进,原则上也不能从另一国获得现汇,只能通过增加从另一国进口来抵偿。易货贸易是一种只有货物的国际流通,但没有货币的国际移动的对外贸易。

☚ 无形商品贸易   记账贸易 ☛
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Barter Trade

贸易双方相互提供一定数量的一种或多种商品,按议定的方式计价进行交换,进出口基本平衡,不需用现汇结算清偿。通常根据两国政府间签订的易货协定、民间贸易团体达成的易货协议以及进出口双方签订的易货合同进行。其形式有成交、交货、清偿同时进行的直接易货;有成交、交货、清偿不同时进行的记帐易货;有的易货还与清算协定、支付协定相结合。其共同特点是: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必须承担从另一国进口的义务,货值基本相等,即使一国出大于进,也不能获得现汇,只能通过增加从另一国的进口来抵偿。所以,易货贸易只有货物的国际流通,而无货币的国际流通。在特定条件下,易货贸易有利于克服外汇支付上的困难造成的贸易障碍,扩大进出口贸易。但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如进口与出口难以找到同一对象,进出口金额也难以平衡等。

☚ 反向贸易   回购贸易 ☛
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

根据两国政府间达成的易货协定、民间贸易团体达成的易货协议以及进出口厂商间的易货合同所进行的贸易。易货贸易又称换货贸易。是进出口相结合的一种贸易形式。其特点是把进出口直接联系起来,双方有进有出,进出基本平衡,互换货物,品种相当。易货贸易有两种方式:
❶直接易货方式。是纯粹的以货换货方式。即买卖双方各以等价的货物进行交换,交易额一般相等,不用货币,是不需要任何第三者参加的一次性交易。
❷广义易货方式。这种交易只是交换的货物其价值相等,而货款可用外汇支付,也可通过双方记帐方式综合平衡。广义的易货较直接易货灵活,其经营方式和做法各国各有不同:比如有对销贸易或连销贸易、反向购买或回购贸易、记帐贸易、联合交易、转手贸易和国际贸易证书等。

☚ 转口贸易   国际价值 ☛
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

一国 (地区) 与另一国 (地区) 间用货物互相交换的一种国际贸易方式。又称“换货贸易”。其特点是: 进口与出口相结合,双方都有进有出,互换货物,可以一种对一种,一种对多种,多种对多种,力求换货的总金额相等,不用货币支付。易货贸易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扩大进出口贸易,促进贸易平衡,克服由于外汇支付上的困难所造成的贸易障碍。但亦有它的局限性: 主要是进口和出口难于找到同一对象,进口和出口的金额也很难平衡,而且交易过程复杂,费时费事; 在交易对象选择不当时,容易影响出口商品的正常销路和价格等等,因此,它不是经常普遍采用的方式。易货贸易一般要根据两国政府间签订的贸易协定、民间贸易团体达成的易货协议以及进出口双方签订的易货合同,才能进行。

☚ 技术贸易   转手贸易 ☛
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

亦称“换货贸易”。两国 (地区)间,互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方式。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为德国所首创,借以克服外汇支付困难而引起的贸易障碍。我国在建国初期也曾采用过这种方式,近年来某些发展中国家也有采用,为反向贸易的一种具体形式。其特点是: 进出口直接结合。双方有进有出,进出口基本平衡,品种相当。互换货物中可以一种对一种、一种对多种或多种对多种,力求换货总金额相等,不用外汇支付。如有少量差额,也可用双方同意的货币结算。纯粹的换货贸易,已很少见。根据两国政府间的易货协定、民间贸易团体达成的易货协议以及进出口厂商间易货合同所进行的贸易,均属易货贸易。这种贸易方式的局限性: 交换货物不易对路,金额难以相当,手续繁杂,谈判旷日持久,往往难以达成协议。在外汇收支状况好转的情况下,便较少采用。

☚ 记帐贸易   租赁贸易 ☛

易货贸易

barter trade


易货贸易

barter trade;bartering trad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