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易子而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易子而食 易: 交换。子: 指儿子或女儿,古代男孩女孩都可称“子”。交换孩子杀以充饥。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读cuàn,烧火做饭的意思)。” 公元前595年九月,宋国杀了楚国的过境使者申舟,楚庄王亲率大军伐宋。 宋国在齐、晋、楚三大国之间,无险可守,都城被楚兵团团围住,但宋国人十分顽强,一直到第二年的五月,楚兵还没能攻占。楚王无奈准备收兵回楚。大夫申犀(申舟的儿子)因父仇未报,不同意楚王撤兵。这时,正在一旁替楚王驾车的申叔时建议说:“我们在这里修筑房屋,让需要回去种田的人回去种田,装作要久困宋国的样子,宋国必会俯首听命。”楚王听从了申叔时的意见。宋国果然害怕起来。宋王便派元帅华元潜入楚军兵营,将元帅子反劫持。然后对子反说:“我国人民已经困苦到交换孩子杀了充饥,拿骸骨当柴烧的境地,但是,我们决不作城下之盟,如果你们退兵三十里,我们便投降听命。”后来子反同意了华元的要求,宋国就与楚国订立了和约。 后以“易子而食”形容战争和饥荒中绝粮断炊的悲惨境况。 易子而食yìzǐ’érshí易: 交换。子: 指儿子或女儿,古代男孩女孩都可称“子”。交换孩子杀以充饥。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读cuàn,烧火做饭的意思)。” 易子而食春秋时宋遭楚师围困之事。极言饥饿困厄之情状。《左传·宣公十五年》:“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又《哀公八年》:“景伯曰:‘楚人围宋,易子而食,析骸而毙,犹无城下之盟。’” 易子而食谓人在饥饿时没粮食吃,欲食己子而不忍,故互相交换而食之。多用于形容因城邑被敌人所困,无粮,饥饿已极。 易子而食yi zi er shiexchange children and eat them to allay hunger (as in years of severe famine or a prolonged siege in the past) 易子而食yì zǐ ér shí春秋时宋国被困,城中粮绝,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生活凄惨。《左传·宣十五年》:“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炊,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列子·说符》:“其后楚攻宋,围其城,民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易子而食yìzǐ'érshí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参见“易子析骸”。 易子而食yì zǐ ér shí交换子女吃。 易子而食yi zi er shi易:交换。食:吃。交换子女,杀死来充饥。形容灾荒或战乱年间的惨景。 易子而食yìzǐérshí见“易子而食,析骸而爨”。姚雪垠《李自成》1卷22:“这些文书,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形,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和‘~’等触目惊心的字句。” 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易子而食;析骸以爨yǐ zǐ ér shí;xī hái yǐ cuàn【上】易子:交换儿女。春秋时宋国都城被围,城内粮尽,老百姓不忍心吃自己的小孩,就交换子女以充饥。后形容战争或饥荒年代发生的人吃人的悲惨现象。 ☚ 一国三公;十羊九牧 芝艾俱焚;玉石同沉 ☛ 易子而食yì zǐ ér shí易: 交换。子:子女。食:吃。即人饥饿至极,交换子女而食。形容灾荒之年,百姓绝粮断炊,长期饥饿至极的惨痛境况。汉·贾谊《新书·耳痺》:“越王之穷,至乎吃山草,饮腑水,易子而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