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明英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明英宗1427—1464即朱祁镇。明代皇帝。宣德十年(1435年)嗣位,年号正统。时年九岁,政事皆决于司礼太监王振。朝政腐败,边防力量不足。正统十四年(1449年),鞑靼部瓦刺首领也先领兵四路攻打大同等地,他为王振所惑,率师亲征。抵大同时,听到前方小败,即仓惶撤退,至土木堡,瓦刺兵追至,几十万明军被击溃,公卿大臣死者数十人,王振亦被乱军所杀,他也做了俘虏。因于谦等人辅景帝即位,抗击瓦剌,也先的图谋不能得逞,并于次年将他释放回京。景泰八年(1457年)他依靠武清侯石亨、太监曹吉祥等发动兵变复位,改元天顺,杀功臣于谦,废代宗帝号,宠信宦官曹吉祥等辈。前后在位二十四年,专任内官,政治腐败,先后爆发过矿工叶宗留和佃农邓茂七起义。 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位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先后两次在位。英宗是明宣宗的长子,是一个毁誉参半,过大于功的昏君。1435年,英宗即位,年号正统,即位时19岁。当时太皇太后掌舵,有三杨辅佐(杨士奇,杨荣,杨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节省朝廷开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始定田赋折银解送北京,在客观上有利于减轻税粮转运之苦。这一阶段社会尚算安定。1440年开始,太皇太后和“三杨”相继离世,英宗逐渐亲近宦官,王振便开始跋扈不可制,政局为之大变,政治开始腐败。塞外瓦剌南犯,王振怂恿英宗亲征,用兵不当导致“土木之变”英宗被俘,这是英宗人生中的第一大污点。英宗被俘之后,北京的大臣为稳定人心,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是为景帝。后英宗被瓦剌释放后,被景帝囚禁于北京8年。景泰八年,景帝得了重病,储嗣的问题还没有确定下来,众大臣决定在第二天上朝时进谏,请求皇帝早建储君。谁知就在这天夜里爆发了震惊华夏的“夺门之变”,原来武清侯石亨,官僚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人密谋英宗复辟,希望成功后能够飞黄腾达。英宗复辟后,改元天顺,景帝在1个月后病死,终年30岁,以亲王礼葬在了北京西山。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极力劝说下,英宗以“谋逆罪”杀害了北京保卫战的总指挥于谦,这是英宗继土木堡之变后人生又一大污点。但是天顺朝的政治比起正统朝来,要清明得多。英宗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先后平定了石亨、曹吉祥之乱,社会还是向前发展的。明英宗曾对首辅李贤说过他每天的起居情况:“吾早晨拜天、拜祖毕,视朝。既罢,进膳后阅奏章。易决者,即批出,有可议,送先生处参决。”英宗也应算是一代仁君,他释放了从永乐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50年),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下旨停止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他的这些举措被史学界称为“盛德事可法后世者矣”。天顺八年正月(1464年),英宗病逝。英宗两次共在位22年,享年37岁,葬于裕陵。庙号英宗,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皇太子朱见深继承皇位,英宗就这样走完了他复杂的人生道路。 明英宗 明英宗1427—1464即朱祁镇,宣宗长子,母贵妃孙氏。宣德二年生,四个月后即被立为皇太子。母被册封为皇后。宣德十年 (1435) 正月宣宗卒,祁镇即位,时年九岁。改元正统,是为英宗。正统初年,朝政决于祖母太皇太后张氏,任用三杨(杨士奇、 杨荣、 杨溥)、 胡𣸨等辅政, 上承仁、宜之业,故海内尚称富庶,朝野清晏,纲纪未驰。正统七年,太皇太后故去,三杨老迈,于是宠信宦官王振,政权逐渐被王振所把持。王振勾结内外官僚,不恤民生,擅威作福,政治渐趋腐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正统十二、十三年先后爆发了叶宗留、邓茂七等起义。正统十四年 (1449) 七月瓦刺大举南侵,英宗被王振挟持亲征,结果五十万大军兵败于土木堡 (今河北怀来县东南)。英宗被俘,文武扈从者多死,王振也为乱兵所杀,史称 “土木之变” 不久,郕王朱祁钰即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景泰元年 (1450) 八月英宗回京入居南宫。景泰八年,英宗在宦官曹吉祥、官僚石亨、徐有贞等人的拥立下夺宫门登奉天殿复位,史称 “夺门之变”。改年号为天顺,废除景泰帝号,仍封郕王,复立朱见深为太子。杀抗击瓦刺有功的于谦与大学士王文等人,升曹吉祥为司礼太监,封石亨为忠国公。二人朋比为奸,擅政纳贿,一掌外朝,一掌内朝,把持朝政,被英宗一一铲除。八年病死,遗诏停止妃嫔殉葬,废除了古代人殉制度。谥号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袷陵。英宗两度在位,共二十二年。有后妃九人,子九人。 ☚ 明宣宗 明代宗 ☛ 明英宗1427—1464明代皇帝。名朱祁镇。九岁登极(1436年),年号正统。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被瓦刺俘去,景泰八年(1457年)复位,改元天顺。统治期间宦官擅权、政治腐败。 明英宗见 朱祁镇 明英宗1427—1464即朱祁镇,明朝皇帝, 1435—1449年在位,年号正统;复位后,1457—1464年在位,年号天顺。宣德十年(1435),即帝位。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人犯,王振挟持英宗御驾亲征,在土木堡被瓦剌俘去。次年,被释回京,幽居南宫。景泰八年(1457)正月复位,史称“南宫复辟”或“夺门之变”。改元天顺,杀害抗击瓦剌有功的大臣于谦,下诏恢复王振官位。招魂安葬。任用王振余党曹吉祥。统治期间,政治腐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流民急骤增多。先后爆发了叶宗留、邓茂七等起义。 (参考图497)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