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明月何皎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

汉诗篇名。《古诗十九首》最末一首。五古。见《文选》卷二九。诗写客子思归,一说思妇念远之作,亦可通。方东树云:“客子思归之作。语意明白。见月起思,一出一入,情景如画。”(《昭昧詹言》卷二)诗用第一人称,两句一意,或承或转,平韵到底。其显著特色是用人物行动表露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正如张庚所云:“因‘忧愁’而‘不寐’,因‘不寐’而‘起’,既‘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户’,既‘出户’而‘徬徨’,因徬徨无告而仍‘入房’。十句中层次井井,而一节紧一节,直有千回百折之势,百读不厌。”(《古诗十九首解》)正是这一连串动作,成功地刻画了游子形象。

☚ 客从远方来   苏李诗 ☛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 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首诗,是东汉末年无名氏之作,收在古诗十九首里。全诗抒写了一个思妇怀念远游丈夫的闺情。开头写景,把主人公安置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夜深人静,明月皎洁,流光透过轻柔的罗帐洒在床上。昔日的此时此刻,她与丈夫欢语相伴;今宵的此时此刻,她却孤守空床,寂寞凄凉。因此这明月的流光便成了诱发物,自然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她先是心绪烦乱,忧伤难眠,不得不起身披衣,下床在室内徘徊。本想借此销忧,可是不能解决问题。于是迈出房门,来到院庭。空间虽大,还是无人诉情,独自彷徨。不由得延颈远望,期待来者,可归影不见,忧思倍增。最后只好返回屋中,用泪水泄忧。在这里作者既不用比兴,也不抽象诉说,而是用俗而不野、浅而情深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一系列的动作,借以创造了忧思的意境,刻画了思妇的心理,形象鲜明,感情细腻。这说明作者长于艺术表现,构成了本诗的主要艺术特点。
 思妇为什么如此忧伤呢?诗中说:“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这两句反映了她的人生观,表现了出自人性的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她的丈夫外游何为,所谓客行之乐是什么,无法确指,也不必确指。大约不外从宦的荣进,征戍的功名,行商的积富,游学的有成之类。但在思妇看来,不管哪一种都不如及早回来与妻子欢聚最重要。这个思想在对待事业与幸福的关系上虽然存在着先天的局限,但它对儒家压抑人性、否定个人幸福的传统伦理观念表示了轻渎,向社会呼吁,在婚姻问题上要肯定人性,承认个人幸福。这在东汉末年的动乱年代,不失为一个有意义的新思想、新感情、新追求。应当肯定它的进步意义。

历代诗词精品之《明月何皎皎》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这首诗是久客思归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人物月夜难眠的一系列的动作——对月、不眠、揽衣、起床、徘徊、出户、翘首、入房,有如热锅上蚂蚁一样团团转,表现了为乡思煎熬的游子痛苦心情,是一首动作诗。诗中值得注意的是“客行虽云乐”一句,好象没有道理——客行既乐,又何苦思家?陈祚明说:“客行有何乐?故言乐者,言虽乐亦不如归,况不乐乎!”(《采菽堂古诗选》)朱筠则说:“把客中苦乐思想殆遍,把苦且不提, ‘虽云乐’亦是客, ‘不如早旋归’之为乐也。”大致可以想象,诗中所写的是一个有家有亲人、而极不习惯客中孤寂者的心情,他大约是一个初次离家飘泊的年轻人吧。

《明月何皎皎》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 汉魏六朝诗歌 - 可可诗词网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这首诗是游子久客思归之作。由于明月照床,引起了诗人的乡愁,他久不能寐,于是揽衣徘徊,出户彷徨。诗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对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诗以写景开头。首二句,一写明月,一写月光。 “明月何皎皎”中的“何”字,不仅修饰“皎皎”,而且直贯到下句“照我罗床帏”。两句意为,这明月何以如此皎皎?又何事照我床帏?语气中隐隐含着一丝懊恼抱怨的情绪。诗人客中独宿,已自不堪,而皎皎明月,更牵惹无限乡愁。加之月明如昼,室内帏中,历历在目,更显出空荡冷清,孤独寂寞。如此苦况,怎能不恼不怨?诗人只轻下一“何”字,便在写景当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写景的句子,也就兼有了抒情的成分。

以下八句结合着叙事来写情,而首二句是它的“因”。张庚曰:“古人作诗固先有主意,然亦必有所因;有所因然后主意缘之以出。……若无明月,亦惟是‘寤擗有摽’而已。起句之不泛设, 于此益见。”(《古诗十九首解》)后八句不再点月,而明月如昼的景象悉在其中。

诗人被无法排遣的乡愁煎熬着,不但难以入睡,连安卧都不能够,于是索性“揽衣起徘徊”。他孤独地踱步于空室,比较着客中的处境和居家时的景况,深深感到“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其实客行何尝有乐?有的只是游子们失意时的及时行乐,他们从中得到的不过是精神上的暂时麻醉,而心底却长久地潜藏着悲辛。故“虽云乐”之“虽”,当作“即使”解。饶学斌曰: “‘客行’二句,妙在用“虽”字着力一翻,谓客行即使甚乐,尚不如早旋归,而况我之不乐实甚乎?”(《午月楼古诗十九首详解》)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既然决心回家,心里就该踏实下来,何以反而出户彷徨,更加焦虑了呢?这只能有一种解释,即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诗人根本无法回家。东汉后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归家无计是游子们的普遍遭遇,这是时代造成的悲剧。有家不能归比无家可归还要使人感到痛苦,诗人实在忍受不住了,于是出户彷徨,想把胸中的愁苦对人倾吐出来,以换取些许的安慰。但是他茫然四顾,除了月光中自己的孤影,谁也没有找到,只能听任满怀愁思折磨自己。这里,诗人没有直接说出欲归不能的苦恼,而是通过写“出户”这一行动,以及欲得知音一吐为快的心情,把它曲折地表达出来,显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诗人于极度无奈之中,只好回房。就在即将转身入户的那一刻,他再一次面对家乡深情地“引领”遥望。“引领”是伸长颈项的意思; “引领”而望正表明唯恐看不真切。这一细节描写, 是十分感人,十分精彩的一笔。诗人回到房中,不觉“泪下沾裳衣”。这是无人同情、无人理解的默默饮泣,比较起在亲人或知音面前的放声痛哭,不知还要伤心多少倍!

这首诗使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对诗人的心理状态作了具体精细的刻画。寓情于景是一种方法,开头对月光的描写,便隐隐流露着埋怨。直抒胸臆又是一种方法,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就是发自诗人心底的声音。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行动描写反映诗人的内心活动。诗中所写“忧愁”、 “揽衣”、 “起”、 “徘徊”、 “出户”、“彷徨”、 “引领”、 “入房”、 “泪下”等等,都是最能体现诗人内心活动的行动。通过这些具体可感的外部行动,去表现抽象的内在情绪,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诗人的形象也因此更加鲜明生动。


诗词《明月何皎皎》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注释】 ①引领:延颈。
 
 【译文】 夜深了,依然不能入睡。皎洁清冷的月光,透过轻薄的罗帐,一直照到了床上。忧愁烦恼,辗转反侧,索性披衣起床。徘徊室中,思绪沉重:客居他乡的游子,即使实现了所求,寻得了快活,又怎能比得上与亲人相聚的温馨与欢乐?真不如早早归去!满腹的愁思苦涩啊,向谁倾诉?唯有孤独一人,从室内踱至门外。徬徨庭中,抬首遥望,低头垂泪,漫步入房,听任这思乡的泪水沾湿衣裳。
 
 【集评】 明·陆时雍: “隐隐衷,澹澹语,读之寂历自恢。”(《古诗镜》卷二)
 清·王夫之:“大端言情,风雅正系。”(《古诗评选》卷四)
 清·陈祚明:“出户入房,无一而可。客行有何乐?故言乐者,言虽乐亦不如归,况不乐乎!”(《采菽堂古诗选》卷三)。
 清·吴琪:“无甚意思,无甚异藻,只是平常口头,却字字句句,用得合拍,使尔音节响亮,意味深远,令人千读不厌。无限徘徊,虽主忧愁,实是明月逼来。若无明月,只是捶床捣枕而已,那得出户入房许多态。”《六朝选诗定论》)
 清·朱筠:“此首起四句,与‘孟冬寒气至’数句,用意颇同,神情在‘徘徊’二字,把客中苦乐思想殆遍。把苦且不提,虽云乐,亦是客,不如早旋归之为乐也。审之又审,自当决绝,莫可犹疑,一鞭明月,归来非迟,则向之徘徊者,不必徘徊矣。然而或为名利,或为君友,欲归不得,有无限愁思难以告人,所以念及归而引领,念及不能归而还入房,至于泪下沾衣,何其惫也。与第一首不必一人作而神回气合。”(《古诗十九首说》)
 清·张玉谷:“此亦思妇之诗。首四,即夜景引起空闺之愁。中二,申己之望归也,却反从彼边揣度,客行虽乐,不如早归,便觉笔曲意圆。末四,只就出户入房,傍徨泪下,写出相思之苦,收得尽而不尽。”(《古诗赏析》卷四)
 
 【总案】 这是客子思家之诗,不必以“客行”二句为“从彼边揣度”而解作思妇之作,徒然多生周折,诗情反不明畅。思乡之情从来不是单纯的思乡,尤其对于那些游宦的士子。诗中人因何而勾起思乡情?又为什么如此思乡而竟不归去?诗均无言,只以人在那夜天月色下的徘徊徬徨,写出心中绞结纠绕的无限愁烦。正以其情之难言而感人。

古典文学作品《明月何皎皎》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2〕。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3〕。客行虽云乐〔4〕,不如早旋归〔5〕。出户独彷徨〔6〕,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7〕,泪下沾裳衣〔8〕

 〔1〕本篇为《古诗十九首》的最后一首。
 〔2〕罗床帏:用罗绮制作的床帐。
 〔3〕揽衣:披衣。
 〔4〕客:游子。
 〔5〕旋:还。
 〔6〕彷徨:徘徊。
 〔7〕引领:伸长脖子。
 〔8〕裳衣:一本作“衣裳”。
 本诗或谓思妇闺中望夫之词,或谓游子久客思归之诗,两说都可通。诗中写月夜怀人,忧愁难寐,虽反复徘徊,终难遣愁思,最后不禁凄然泪下。诗中用环境和人物行动来烘托心理,字里行间蕴含着无法言说的不尽情思。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