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季南略书名。明末清初计六奇撰。旧抄足本原作16卷,通行本改作18卷。按编年体记明崇祯十七年(1644)至清康熙四年(1665),共二十余年间南明弘光、鲁监国、隆武、绍武、永历政权史事之大略。书中有马嘉植陈立国本、贺世奇言慎刑赏、陈子龙请广忠益慎名器用贤勿二、张捷论民心国运、史可法奏官多无益等内容。此书清初被列入《禁毁书目》,至嘉庆、道光间,始得刊行于世,但多有删改。 明季南略 明季南略南明史著作。十六卷。清初计六奇(生平见《明季北略》条)撰。明亡后,作者欲为后世留下南明史事为殷鉴,遂在编撰《明季北略》的同时,开始《明季南略》的撰写工作,俟《明季北略》稿成誊正后,“复书《南略》,计日课篇”(《明季北略·跋》),终于与《明季北略》同时杀青定稿。 《明季南略》纪事始自明崇祯十七年(1644)六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止于清康熙四年(1665)永历帝遇害,凡南明二十余年之历史。卷一至卷五述福王一朝史事;卷五列“鲁王监国”条,叙鲁王监国事;卷六至卷八,叙朱聿键隆武政权史事;卷九至卷十六叙永历帝朱由榔一朝史事。绍武帝朱聿𨮁由即位到自杀不满四十天,书中在卷九立“广州立绍武”条予以说明。 书中所涉内容广泛,举凡南明朝政及其内部矛盾争斗、各地抗清斗争和战事、明末农民起义等,都有较详记载。对于阉党之死灰复燃重掌朝政,书中表示了痛恨与鞭挞。如卷一列“马士英特举阮大铖”条,详叙阮大铖重新上台的经过,并于条后撰论云:“从来小人当国,止狥一人之私暱,而不顾天下之是非;止弄一时之威权,而不顾万世之公论。初不过快所欲为,而其后国事偾裂,身名未有不随之丧者。噫!吾知之矣,皆贪、妄、愚三字之病也。”对于明末农民起义,作者虽囿于阶级立场抱仇视态度,但仍作了不少记载。全书有三十三篇属记农民起义事,占总数的百分之九强。所记内容,有记述农民军起义领袖人物如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有记起义军官制、年号、国号的。书中有关明末农民起义军的记载,与《明季北略》的有关记载合而观之,对全面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缘起、发展、壮大及失败过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清军入关后暴行累累,王鸿绪《明史稿》、清官修《明史》等多有隐讳,《明季南略》却进行了严厉揭露。如卷四“五牧薛叟”、“江阴续记”、“祁彪佳赴池水”等条对清朝强制推行“薙发令”的情况作了反映。卷三“史可法扬州殉节”条记“扬州十日”事,称清军破城后“猝起杀人,有如草菅……凡杀数十万人,所掠妇女称是,无一人得存者”,“总计前后杀人凡八十万,诚生民一大劫也”。卷四“江阴纪略”述清兵屠江阴城:“至午夜,见城中大沸,(清军)遂下,纵兵大杀,尸骸满道,家无虚井……杀至夜,始收兵,复上城。及天明,下城大杀,凡三日,止十二三岁童子不杀。”书中对清军暴行的揭露,多出自作者寻访亲身经历者所得,故有较强的真实性和较高的史料价值。卷十六“郑成功入镇江”条有“郑成功讨满洲檄”一篇,未见于其他记载,为研究郑成功的重要史料。 此书体例亦有混乱处。开头两卷,逐月逐日记载南明朝廷军政大事,有如编年体,此后各卷虽大体也以时间为序,但标目纷杂,有如杂记。南明国祚短促,作者认为系“气运”所致,故《明季南略》一书的“志异”尤多于《明季北略》,甚至在卷五列“总论国家运数”条,称明太祖得北京于元顺帝,其后失北京于顺治,“以‘顺’始,亦以‘顺’终。”明太祖得南京于福寿,其后失南京于福王,“以‘福’始,亦以‘福’终,岂非数耶!”类似乩梦征应俶诡之语,是此书的败笔。 旧通行本情况与《明季北略》同。后张崟发现另一抄本(今藏杭州大学图书馆)较通行本多四十二篇近二万字,遂着手重加点校,惜未及完成。1984年中华书局以杭大藏抄本为底本,校以他本,与《明季北略》同时出版。 ☚ 明季北略 罪惟录 ☛ 明季南略书名。清计六奇撰。十八卷。与《明季北略》相衔接。详记南明史事。前两卷逐月逐日记南明朝廷大事,近编年体,后各卷全无体例,属杂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