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明季北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明季北略

书名。明末清初计六奇撰。24卷。记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至崇祯十七年(1644)间史事。因所记为明季北方史事之大略,故名,以编年为纲,杂以纪传、本末诸体。书中有梃击青宫案、温体仁参钱谦益、钦定逆案、内道周疏、免税停刑、颁罪已诏、李严谏四事等内容。嘉庆、道光间,始刊行于世。旧抄本卷数与通行本同,但比通行本多出23篇。其中卷首第一篇《建州之始》,通行本国避忌而全删,于是全书托始亦从原有的编年“万历二十三年乙未”,推迟到“四十四年丙辰”。

明季北略

书名。24卷。计六奇撰。上起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努尔哈赤崛起至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入关占领北京,记录近50年间北方史事,尤详于满族兴起诸端。有嘉庆、道光年间北京琉璃厂半松居士木活字本及1984年中化书局魏得良、任道斌点校排印本。

明季北略

明季北略

明代后期编年史。二十四卷。清初计六奇著。计六奇(1622—?),字用宾,号天节子,别署九峰居士。江苏无锡人。清顺治六年(1649)、十一年(1654),两次应试不第,遂绝意仕进,闭门教书,一生以课馆为生。计六奇生当明清鼎革之际,目睹神州板荡,心中炽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感情要有所寄托,因此于馆教之余勤奋笔耕,撰写《明季北略》以总结明亡的教训。从顺治年间搜集整理史料,至康熙五至八年(1666—1669)书稿草成,九年二月誊正,次年始成。
计六奇有感于治明史者多言治而不言乱,喜言兴而讳言亡,认为有一代之治则必有一代之乱;有一代之兴而必有一代之亡。乱世亡世亦定有可供后世殷鉴者,故以《明季北略》为“纪乱之书”。记事上起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作此安排,是因为这一年努尔哈赤因统一建州女真有功,被明廷晋封为龙虎将军。计氏认为此即祸乱之始,“见皇清封建之始,继明之天下有其人矣”,谓明廷之晋封努尔哈赤,实已自种下日后以兵戈相见,背叛乃至推翻明朝统治的祸根。下迄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前后五十年,“志北都时事之大略”。
此书体例上以编年为纲,杂以纪传、纪事本末诸体。内容上,《明季北略》并非事无巨细,网罗无遗,而是挑选那些足以“关天下之大”的历史事件予以记载。书中所涉,如建州女真之崛起,梃击、红丸、移宫“三案”,魏忠贤专权,崇祯帝即位,诛魏党,清朝改元,熊廷弼经略辽阳,袁崇焕守宁远乃至被杀,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之缘起、发展及壮大,清军入关等,描述详尽而具体。卷二十三有“论明季致乱之由”一篇,总结明所以失天下的原因有:一、外有强敌而边事日急,“边事急,不得不增戍。戍增则饷多,而加派之事起,民由是乎贫矣。且频年动众,而兵之逃溃者俱啸于山林,此乱之所由始也”。二、内有“大寇”,“斯时欲以内地戍兵御贼,则畏懦不能战;欲使边兵讨贼,则关镇要冲又未可遽撤。所以左支右吾,而剧贼益横而不可制”。三、天灾流行,使“穷民无生计,止有从贼劫掠,冀缓须臾死已矣”。是以农民起义成难遏之势,“大乱由是成矣”。四、将相无人,明廷所用之将,大多“爱生恶死,望风逃降者”。为相者,如温体仁、杨嗣昌、张缙彦之流,或妒贤忌能,或庸懦无谋。“夫是四者,有其一亦足以乱天下,况并见于一时,有不土崩瓦解者乎?”作者所论,虽不免有偏见,然毕竟切中晚明时弊。
此书所论明末农民起义事迹之详,为它书所不及。据统计,书中有关农民起义的有三百四十六篇,占总篇数百分之五十三强。就内容而论,有叙起义原因的;有记起义军领袖人物的,如李自成、张献忠、高迎祥、李岩、牛金星、宋献策等,其中以记述李自成、张献忠者居多;也有描述起义军官制、兵制、币制、军事训练、军队风纪、战略战术等方面。自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基本上是按日记载。另如农民起义军治军有方,行军神速、出奇制胜、争取民心等,书中也有生动的记载。作者虽囿于仇视农民起义军的阶级立场,但也保存了有关明末农民起义的珍贵史料。
卷首第一篇《建州之始》,涉及建州女真受明管辖,明设建州等卫一百八十一,设奴儿干都司以统领之等重要内容,全文一千七百余字,为历来谈论满洲发祥史所未见,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关于清军入关后烧杀抢掠等暴行,王鸿绪《明史稿》及清官修《明史》等书或讳莫如深,或存心粉饰,语焉不详,《明季北略》对此有详尽的描述,可补诸史之不足。
因清初文禁而一直未能付梓。直至嘉庆、道光年间,始有北京琉璃厂半松居士木活字本刊行。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图书集成印刷局刊行了石印巾箱本。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刊行铅印本,有《国学基本丛书》本。1958年商务印书馆又据旧版重印。以上诸本,文字与内容基本一致,但均非计六奇原本。1956年张崟觅得吴县潘介祉原藏《明季南北略》旧抄本全部,此为杭大藏抄本。此本和通行本编次、分卷不同,内容远较通行本为详,多出二十三篇,综计不下四五万字,张崟遂聚书雠对校点,惜未及完成。1984年中华书局以杭大藏抄本为底本,参考常熟曹大铁藏本、通行诸本及《明史》、《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等书,出版新点校本。

☚ 石匮藏书 石匮书后集   明季南略 ☛

明季北略

书名。清计六奇撰。二十四卷。记明末“治乱兴亡”的史实、以及晚明北都(北京)的时事大略。各卷以时间为序,以事件或人物为中心记事。取材亦多传闻,但采取甚广,较其他史料详细。

明季北略

二十四卷。南略,十八卷。清计六奇 (1622—1687?)撰。六奇字用宾,号天节子,别号九峰先生,江苏无锡人。多年以私塾馆教为生,蜚声乡里,平生致力于晚明史资料搜访与著述。尚著有《南京纪略》、《粤滇纪闻》、《金坛狱案》、《辛丑纪闻》等。《北略》书成于清康熙十年(1671),后续有增补,共六百四十余篇,三十一万余字。该书上起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努尔哈赤初起(通行刊本仅起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06)),下迄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入关占领北京,记录了近五十年间明北都及中国北部时事概略,书因以“北略”名。是书以编年为纲,杂以纪传、本末诸体,各卷略以时间为次,各篇略以事件或人物为中心,卷末各缀以“志异”。取材以文献与口碑并重,所记多出于亲历闻见,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内载明清嬗代、明末政治和各地人民斗争史迹颇详,其中记农民起义的篇章居全书过半,所叙起义原因,李自成、张献忠等领袖,起义军的官制、兵制、币制、科举、年号、国号,重大措施和大顺农民军进入北京之事,颇为集中系统,较他书为详。为研究晚明农民起义与民族斗争历史的重要资料。但本书记事偶有与史实不符,又有岁月互讹、死生倒置等,须与他书互相参校。由于清初文禁森严,未能付梓,直到嘉庆、道光间,始有北京琉璃厂半松居士木活字本刊行于世。之后各本均经删改。旧抄足本传世者有二,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本、江苏常熟曹大铁藏本。抄本卷数与通行本《国学基本丛书》同,但比通行本多出二十三篇,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卷首第一篇《建州之始》和卷末《北略总论》叙述本书义例,另有二十五篇可补刊本缺漏错讹者,总计约二万八千字。《明季南略》书成于清康熙十年(1671),后续有增补。旧足抄本十六卷,通行刊本十八卷。记明崇祯十七年(1644)弘光帝即位南京起至清康熙四年(1665)洪承畴病死福建,共20余年间南明弘光、鲁监国、隆武、绍武、永历诸朝及中国南部时事概略,书因以“南略”名之。首二卷用编年体,以下各以事件或人物为中心,亦略次以时序。作者生于明末,身历明清之际的政治大变动,故其所著《南略》诸书,或凭传闻,或出目睹,收集宏富,叙事清晰。内载南明军政大事、抗清战事与人物、农民起义,兼及琐闻轶事。对史可法、张煌言、瞿式耜、何腾蛟、郑成功、张献忠、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及相关事迹叙述尤详。此书为《明季北略》之续编,是研究南明历史及当时阶级和民族斗争的重要史料,较之后人追记之书犹得其真。清初该书被列入《外省移咨应毁书目》和《禁书总目》。直至嘉庆、道光年间,始得刊行于世。通行刊本为《国学基本丛书》,但遭删窜甚重,文字与内容缺损均多,经与传世的清初旧抄足本对勘,抄本卷数少于刊本两卷,而文字则多出四十四篇,包括记事和《郑成功讨满州檄》,以及《跋》、《纪事》、《志感》、《读书》等约二万字,另有可补刊本缺讹削窜者约一万九千字。其中记叙编纂《北略》、《南略》的经过,刊本亦并缺。《北略》、《南略》版本有浙江海盐朱氏旧藏康熙活字本,北京琉璃厂半松居士排印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旧抄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铅印本(编入《国学基本丛书》),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中华书局1984年魏得良、任道斌点校本。

明季北略

书名。明末清初计六奇(1622—1687?江苏无锡人,字用宾)撰。24卷。清康熙十年(1671)成书,后有增补。因清初文禁严,未能及时付梓。起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努尔哈赤初起,迄崇祯十七年(1644)清军占领北京。记录近50年间北方史事概略,故名。该书以编年为纲,杂以纪传、本末诸体按日记事,较他书为详,有嘉庆、道光年间北京琉璃厂半松居士木活字本问世。各本后均经删改。有杭州大学图书馆和江苏常熟曹大铁所藏两种抄本,较通行本多卷首《建州之始》、卷末《北略总论》。1984年中华书局魏得良等的点校本为目前最全之版本。对研究晚明农民起义和满族兴起的历史有参考价值。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