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mingdaiwen
自明朝建立至清军入关前的散文创作。明代散文是丰富多采的,不仅卷帙浩繁,流派众多,而且颇不乏优秀之作。尤其是晚明小品,摆脱了传统散文创作规矩的束缚,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代散文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为洪武至天顺年间。明初,出现了一批较有社会意义和新鲜气息的作品。成就最突出的是宋濂和刘基。他们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动乱,因而能够面对现实进行创作,而且,他们还企图创造一种新的风格来扭转元代的纤弱文风。宋濂主张散文要明道致用,也要“辞达”、“通变”、“因事感触”而为文。他的散文内容充实,风格“醇深演迤”,“雍容浑穆”。刘基早期的散文对封建统治的黑暗,以及社会的动乱、人民的疾苦,都有所表现。他的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大胆揭露社会矛盾,表现了一种“哀时愤世”的情绪。他的讽刺小品《卖柑者言》,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子为喻,讽刺了官僚们的虚伪与腐朽。随着明王朝的巩固,文网日渐严密,加上朝廷以八股文取士,散文创作便逐渐失去生机。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应运而生,他们的散文多为歌功颂德、粉饰现实之作,内容平庸空泛。
中期为成化至隆庆年间。成化以后,粉饰太平的台阁体散文引起了广泛的不满。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企图以深厚雄浑的文风洗涤台阁体。接着,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包括徐祯卿、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的前七子,以复古为号召,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他们的主张被当时很多人接受,很快就取代了台阁体的地位。前七子的散文创作,能够面对现实,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但他们一味模拟秦汉文章,忽视个性创造,成就并不很高。另外,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还有马中锡的《中山狼传》,王守仁的《瘗旅文》等。
前七子的复古运动存在着许多弱点,嘉靖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力图纠正前七子“文必秦汉”的弊病,提倡学习唐宋八大家散文,强调散文创作要有“新精神”,反对模拟剽窃。他们的散文能直抒胸臆,朴素自然。其中以归有光的散文成就最高。归有光善于即事抒情,真挚动人,“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代表作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
嘉靖中,又有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的后七子再度掀起“文必秦汉”的复古运动。其中王世贞、宗臣的成就比较突出,他们提倡“学古而化”,不过分强调模拟秦汉。他们的文章比较清新畅达,有较强的现实感。如宗臣的《报刘一丈书》,用漫画式的手法勾勒出官僚们干谒权贵、阿谀逢迎的卑劣行径,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腐败。
后期为万历至崇祯年间。李贽以及公安派针对前、后七子复古运动中的弊病,提出文学应该表现“童心”、“性灵”,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充分表现作者的个性。他们的散文,有的批评现实,很有战斗力,有的描写山水,清新活泼。竟陵派钟惺、谭元春的散文创作,则追求表现“幽情单绪”,题材较为狭险。这些小品文,摆脱了古代散文规矩的束缚,随意抒写,“幅短而神遥,墨希而旨永”,诙谐幽默,“怡人耳目,悦人性情。”晚明小品的代表作家还有刘侗、王思任、张岱等。成就最高的是张岱,他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两部小品专集,记叙山水园林,人物掌故,手法细腻,文笔清丽隽美。
晚明的陈子龙、夏完淳倡言复古,并强调文学要反映现实。他们的散文表现了对时事的关切,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重要的明代散文选本有:明代程敏政的《明文衡》、清代黄宗羲的《明文海》、薛熙的《明文在》。
明代文
指明代时期的散文。明代散文虽远逊于唐宋时期的八大家,但取材广泛,尤其受小说、寓言的影响,在表现手法上形成了一些特点。明初作家多数都亲身经历了元末明初的变动,作品内容较为充实。刘基的《卖柑者言》通过卖柑者和作者的对话,揭露和谴责封建统治者欺世盗名的丑行。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又是一个理学家,所以宣扬封建礼教色彩较浓,他的文章和文论配合了朱元璋的文化统治政策。较著名的作品有《王冕传》、《李疑传》、《杜环小传》等。在永乐、弘治间,出现了以“台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与此同时,也还出现了一些不为茶陵派、前七子所囿,但又能反对台阁体,成就较为显著的作家和作品。有马中锡《中山狼传》、王守仁《瘗旅文》,前者描写一个救狼反被狼噬的故事,寓意较深;后者是一篇对客死异乡三个陌生人的祭文,寄托作者内心的悲愤。万历时,公安派提出“性灵说”,继续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代表人物是湖北公安的袁氏兄弟,袁宗道《白苏斋集》、袁宏道《袁中郎全集》。他们创作的散文,题材多样,形式活泼,摆脱了古代散文规矩的束缚,无论是叙事说情、说理谈天,都信笔直书,流畅隽俏,其中夹杂着不少“怡人耳目,悦人性情”的诙谐和幽默。明代末期,文社很多,其中以复社最著名。代表人物有张溥,编有《汉魏六朝一百零三家集》,流传文章以《五人墓碑记》最著名。陈子龙《陈忠裕公全集》。明代散文卷帙浩繁,重要的选本有程敏政的《明文衡》,选录明初至弘治期间的散文。清代黄宗羲《明文海》,选录文章较多,但书旨在保存史料,文学价值不高。清代薛熙的《明文在》,主要以唐宋派古文为标准选录明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