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明中都城遗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明中都城遗址 明中都城遗址明中都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年至八年(公元1369—1375年)下诏在其故乡建的都城。遗址位于安徽省凤阳县西北,凤凰山的南面。其平面略呈方形,由外城、内城(明代称禁垣)、宫城(明代称“皇城”)三重城组成。外城除西南角的凤凰嘴凸向前外,平面近似方形,南北长7170米、东西长7760米。现存遗迹为涂山门遗址,它是外城的西门遗址。内城位于外城的南部偏西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160米,东西宽1860米,砖砌的城墙遗迹还可寻觅。宫城位于内城的中央稍偏南处,平面近似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890米,现存城墙高约9.5米,其中的午门墩台保存得最好。在它的券门内、外东西两翼楼四周和城墙下部尚存的白石须弥座,长480余米,高1.6米,上面饰满形形色色的纹饰,包括龙、凤、麒麟等动物,芍药、荷花、牡丹等花卉,方胜、卍字等几何图案等。纹饰构图优美,雕刻精细,为明代石刻艺术中的瑰宝。三重城内现存的建筑遗迹还很多,如外城的鼓楼墩台、城隍庙、国子监、功臣庙和帝王庙等。内城的太庙、中书省、社稷、大都督府、御史台等。宫城的奉天殿、文华殿和武英殿及苑囿等。另外,内城东侧的五所“高墙”,是明中都城中颇为特殊的建筑,它是天顺以后陆续修建的,是专门囚禁皇宗族室罪犯的地方。其遗址今亦尚存。中都城的遗物主要是残留在宫城门券的砖雕和各种五彩琉璃脊兽、石望柱、栏杆等。明中都城开创了明、清建筑的新风格,对北京城的布局和规划起了很大作用,它在我国都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82年,它与皇陵石刻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和县猿人遗址 建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