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昆虫生理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昆虫生理学insect physiology研究昆虫组织和器官正常功能、揭示其生命现象和机能规律的学科。17、18世纪处于描述阶段的昆虫生理研究与解剖学相互交叉。19世纪因化学及分析技术的发展涉及了昆虫内部的结构与成分从而能推断其机能。1816年法国生物学家特莱维兰纳斯(G.Treviranus) 将脂肪体比作高等动物肝脏;德国生物学家迈克尔(J.Mec-kel)1826年提出马氏管有肾的功能。与组织学相结合,法国的赫格尔(E. Haeckel)1857年提出表皮由皮细胞分泌而来; 同年莱第希(F. Leydig) 发现脂肪体内有尿盐沉积; 德国的格拉勃(V. Graber) 1873~1876年研究了心脏的组织学及其收缩时肌肉的作用;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J. H. Fabre) 1897年还发现了雌蛾爬行过的纸有诱集雄蛾的作用。到20世纪,细胞生物学的出现以及电生理和生化测试手段的进步促进了昆虫生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934年英国生理学家威格尔斯沃思(V. B. Wigglesworth) 第一本《昆虫生理学》出版,1939年又出版《昆虫生理学原理》,标志着该学科的成熟。威格尔斯沃思用南美的吸血蝽作为研究材料,对昆虫生理学成为一门近代生物学学科作出了巨大贡献。突出地表现在以“接头”和移植技术证明了咽侧体是昆虫分泌保幼激素和控制生殖的内分泌腺,用生化和显微技术明确了表皮各层次的特性、蜕皮和新表皮形成的进程等。从此,昆虫内分泌系统成了昆虫生理学的研究核心,取得了较快进展,例如德国生物学家布特南特和卡尔松(A. Butenandt & P. Karlson)1954年对蜕皮激素的提纯; 美国昆虫生理学家威廉斯(C. M. Williams) 1956年对保幼激素的提纯; 日本大谷川(K. Hasegawa) 1959年从家蚕咽下神经节提取到滞育激素等等。德国弗里希(K. von Frisch) 从50~60年代对蜜蜂行为的研究证实了昆虫间通过“舞蹈”传递信息; 德国施奈德(G. Schneider) 1957年首先用触角电位技术确定了昆虫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布特南特等1959年首次报道了家蚕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从此激起了对信息化合物及其感受器的研究热潮,并由此派生出化学生态学这一新学科。 昆虫生理学研究昆虫的感觉、呼吸、营养、消化等虫体生理现象的科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