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经济学以时间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时间的经济性、结构、形态、特点、计算、管理和使用规律等。内容包括:1.探索生产力的时间范畴;2.研究时间节约规律;3.加强企业的时间管理等。 时间经济学Time Economics研究如何达到时间经济、杜绝浪费,实现时间效用最大化的一门学科。由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加里·贝克尔创立。该理论主要贡献体现在“时间价值”概念的引入,通过时间价值分析,经济学关于“经济人”的假定被大大扩展,经济理性不仅体现在货币支出的行为中,且在人类花费时间的一切行为中发挥作用,经济学领域被拓展成人类行为学。 时间经济学研究时间经济的规律及时间合理分配和节约的科学。 时间经济,主要指生产领域里劳动时间的节约和非生产领域里时间合理利用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一般说来,人力的节省,是活劳动的节省;物力的节省,是物化劳动的节省; 财力的节省,是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节约的货币表现;因此,可以说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省,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省。 时间经济学以时间经济规律和时间最佳利用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对象。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时间经济理论。包括时间经济的特点,时间经济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节约时间规律与其他经济规律的关系等。(2)宏观的时间分配理论。包括生产力的合理布局,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正确分配,生产资料中劳动手段与劳动对象的合理分配,国民经济实行最优比例关系,按照经济的内在联系组织生产与流通等经济原则与时间经济的关系,国民经济全局有计划地分配劳动的途径与方法等。(3)微观的时间分配理论。包括工、农、商各部门最有效发挥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作用的手段、措施,社会生活中如何使每一分钱、每一分钟、每一份物质发挥最优的经济效果等。 时间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在生产活动中,它既是劳动和生产的因素,又是劳动和消耗的尺度,因而是一个经济范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第一次对时间经济作了最深刻的论述,并揭示了时间节约规律。马克思指出:“正象单个人的情况一样,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省。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在共同生产的基础上仍然是首要的经济规律。这甚至在更加高得多的程度上成为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20页)。 十九世纪末期,资产阶级十分重视节约时间的研究,并奉行 “时间就是金钱”的信条。美国工程师泰罗(Taylor)进行时间研究,创立了泰罗制,其主要内容就是改进操作方法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罗孙斯坦·罗丹1934年发表的《时间在经济理论中的作用》一文,基顿1970年出版的《经济时间的研究》,菲力普·萨兹纽夫1971年发表的《时间的经济价值和需求的理论》都是研究时间经济学的著述。 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着提高经济效益,克服不讲时间经济而大量浪费时间的任务。由于国内外对时间经济学还没有系统的论述,研究和建立时间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理论界对学科的对象、内容尚在讨论之中。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时间经济学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探索如何有计划分配劳动时间,探索时间经济规律,研究实现时间经济的途径和方法。时间经济学既要研究生产力的合理组织,也要研究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改革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部分,要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方法、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多方面的科学探索,并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以加快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