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早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早梅柳宗元
此诗当为永州司马任上所作。诗人因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永州革新”活动而遭贬逐,在这里年复一年地打发着那寂寞的时光。当着隆冬严寒之际,百花早已凋零,惟独那躯干弯弯的梅树,花蕾点点、含苞怒放、迎风斗寒,见此情景不禁感慨万端,发而为诗。 首联描绘了梅花初放。诗人在政务之暇,踱出冷寂的门庭,忽而看到那梅枝上花蕾绽开,点缀着苍劲的树干,真是喜出望外。花与人一样,自有它的品格,梅花的不为严寒所屈的气节难道与自己的思想性格不是息息相通吗!诗人正是这样想的,于是,他的视野向远处延伸,旷原茫茫,许许多多的花木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迎风抖立,只有这稀疏的早梅,红白相间,远远地与清彻湛蓝的天空相映衬着,显得分外的美丽。“楚天”,古时两湖地域属楚国,这里泛指南方的天空。这两句诗,把对梅花盛开的形象描写,与南国的广阔空间联系起来,既突出了梅花独有的风韵特质,又表现出诗人那种绵邈悠长的情怀,富有厚重的内涵韵致。 颔联两句,是写梅花的香气。“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这样,夜里凛冽的寒风,尽管可以横扫枯枝败叶、摧残弱柳衰杨,但对于“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又奈之若何呢?非但不能使它衰颓,反而助其勃勃的生机、争荣竞放,把它的香气扩散到四面八方,给人以温馨郁馥之感。这里用一个“飘”字十分传神。而“繁霜滋晓白”一句,则又从颜色的变化突出其质地的高贵。夜来霜雪甚大,天亮后一看万物皆披上了白霜,再看那梅花更加洁白可爱。诗中以“朔吹”和“繁霜”表现了气候的严寒,更反衬了梅花凌霜斗寒的不屈性格和精神。 颈联与尾联转入了抒情写意。诗人客居异乡,处于冷漠孤寂的环境之中,虽然这梅花能给自己带来些慰藉和增加些生气、活力,但又怎会彻底地排除心头上的沉郁和痛苦呢? 反而正是由此而引起他对故土的怀念与对亲人、朋友的相思之情。他想折取一枝,寄给远方的友人,以表达一片深情和共同保持节操的愿望。古代有寄梅的传说,陆凯诗云:“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西洲曲有“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之句,都是写千里寄花表意的。这里的“欲为万里赠”,正是诗人这一复杂心理活动的写照。但遗憾的是彼此相距毕竟太遥远了,关山阻隔,各在一方,真是难以实现。“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和一些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分别遭贬,相继离去,往日在一起促膝谈心、共议国事、诗文唱和的情形,萦怀不已,犹在昨日。而今天涯海角,难以相聚,这怎能不牵动他的思绪呢! “杳杳山水隔”,把他思念朋友而不能晤面的心情,真实地表达出来了,充满着失望和遗憾。 尾联两句笔锋一转,诗人由寄梅而不得实现又回到对当前个人处境的抒写。梅花虽好,也只能在这里寂寞地开、悄悄地落,那又怎能用它去慰藉远方的朋友呢? 以梅花的自开自谢少为人知,既烘托出一种索寞凄清的环境,又抒发了自己的惆怅、失落之情,寄寓了个人的不幸和世事的艰难,同时也蕴含着要坚持高洁的品质和情趣。就这样,全诗由咏梅而想到寄梅,又由寄梅寄不得而怜惜梅花之自开自落,充溢着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亦寄以了个人处境的孤寂和遭际不幸的感慨。 早梅张谓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早梅齐己
齐己是晚唐时期著名诗僧,他写这首《早梅》时,还有一段佳话流传至今。据《〈五代史〉补》记载,齐己写了这首诗之后,自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出语不凡,颇为得意,便携卷前去拜访当时诗坛巨擘郑谷。郑谷深知齐己性情清高孤傲,看过诗卷,并不置可否,只是淡淡一笑,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听后,深为之折服,从此就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郑谷改“数枝”为“一枝”,确实不愧为炼字高手,他的本意大概是想教训一下这位癫狂和尚,岂不知这样一改,更突出了早梅之早,反倒正中齐己写《早梅》以自示清高的本意。 梅花能“先众木而华”,一般在春节前后开放,而早梅则能开在冬至以前。那时节,寒风凛冽,大地冰封,万千树木正经受着风雪的袭击和摧残。“万木冻欲折”,诗人用夸张之笔写出了早梅开花时环境之残酷。在这样的艰难危厄之中,梅花却“孤根暖独回”,冲破冰雪覆盖的冻土,从地心深处,回升着融融暖气,滋润着梅树的枝干,孕育着生命的复苏。这两句诗对仗严整,衬托鲜明,以“万木”对“孤根”,以地上之“冻”对地下之“暖”,突出了早梅根基之浑厚深邃;以“冻欲折”对“暖独回”反衬出早梅之不畏严寒,暗示出早梅之所以能先众木而华,是因为体内独具抗御严寒的素质——暖流。在诸多木本花卉中,早梅树体内的酸性最强,吸取暖流的能力最强,在零下二十度左右的低温天气,早梅树干枝内的浆液即可流动,所以它才能在“已是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犹有花枝俏”。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这两句诗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用高度浓缩的语言交待了早梅开放的地点、时间和数量。读了这两句诗,我们能展开许多联想:诗人住在寺院,昨日刮了一场大风,傍晚,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把大地装扮成银白世界。清晨,诗人一路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来到寺院前的小山村。绕过村头,远远望去,只见在疏疏朗朗的梅树上,一支红梅俏然开放。诗人此时,该是怎样的又惊又喜,大概是趋之若鹜了吧。这两句诗,极尽烘托之能事,用“前村”突出早梅开放地点之偏僻,用皎洁晶莹之皑皑白雪烘托早梅的典雅艳丽,用开在“昨夜”衬托早梅的不屈不挠精神,用“一枝开”突出早梅的孤高,不同凡俗,从而塑造出一位不畏强暴,不惧艰险,品性高洁,风度翩翩的强者形象。 在万木摧残的严冬里,风是凄凉的。它带给人们的是寒冷;野禽是孤寂的,它们在忍饥挨冻,期待着花木烂熳的春天的到来。然而,当冰天雪地中一枝红梅傲然出现之后,这凄凉阴寒的冬天立刻就有了生机,它给寒风和孤禽带来了兴奋和欣喜。“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晨风徐徐,送来了缕缕幽香;野鸟飞来,落在梅枝上,惊奇地窥伺着早梅的素裹红妆。“素艳”二字鲜明地点出了开在雪中的梅花红艳艳的花瓣上镶嵌着点点白雪的奇丽的色彩美。这两句诗借“风”、“禽”发现早梅花开时惊奇的状态的描述,从侧面点染出早梅的色香美,给这位强者形象增添了几分温柔和妩媚。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当诗人惊喜地发现早梅独开一枝之后,联想的时间跨度一下子提到明年的春天,诗人满腔热情地期望早梅明年也应当按照它自身生长规律,仍然能先众木而华,不仅要在孤村野地里”独开一枝”,而且要凭着它那独具的幽香和素艳,在游览胜地争芳斗奇,独占鳌头。 这首五言律诗状物逼真清雅,寓意含蓄深邃,耐人寻味。歌德在同爱克曼谈话时说,艺术家对于自然,既是奴隶,又是主宰。所谓奴隶,是指艺术家描写自然景物必须真实;所谓主宰,是指艺术家描写自然景物时可以“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齐己这首诗可以说既真实地描绘出早梅特有的幽香素艳以及生长的艰苦环境,同时也借此表述自我情怀和意旨。齐已原名胡得生,早年也曾热心功名,颇有雄心伟志。然而科场几番失意,才学无人赏识,因而毅然剃度佛门,与尘世彻底绝裂。这首诗表现的正是这种不为权势所屈,不与世俗同流的思想情操。全诗运用句句紧逼,层层深入的写法,明写早梅,暗含自己。首联写早梅“孤根独暖”,傲视严寒,实际上是说自己面对权贵,无所畏惧;颔联写早梅独开一枝,实际上表现了自己对世俗观念的蔑视;颈联写“风递幽香”,“禽窥素艳”,实际上是说自己不乏知音,并非孤芳自赏;末联祝早梅明年应律先发,实际是在警戒自己要始终如一地保持操节,绝不随俗为变。全诗前后照应,层次分明,处处写梅开之早,处处言己之志,即使不经郑谷改动,也不失为咏梅诗苑中一支独具色香的奇葩。 《早梅》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释】迥(jiǒng):远远地。傍(bàng):临近。发:花儿开放。经冬:过冬。 销:融化。 【大意】迎着凛冽的寒风,一株梅树傲然挺立,雪白的花朵把树枝装点得像白 玉一样晶莹洁净。这株梅树远远地躲开村路,生长在清静幽雅的小溪桥 边,长年受到溪水的滋养,故而提前开出了满树的花。可我却不知此情, 远远望去,还以为是冬天留下的白雪没有融化呢。 早梅朱庆余
这首咏早梅的诗,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礼赞之情。诗人首先从“物性”起笔,由梅花特殊的天然本性说起,世间万花都难同它匹配。万物,在这里系泛指各种花。陪,伴随,转引为匹配,表明梅花特异之处,非寻常之花能比。继之具体写梅花的傲雪迎春,梅花的艳丽和清香,从而,进一步展示了梅花独立、坚贞、高洁的品格。第三联“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是第二联“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的具体说明。宜,作“应当”解释。隔,间隔,离开,诗中有冷落之意。尘埃,尘土,比喻污浊的事物,这里可引申为世俗的行为。全句说:梅花艳丽芬芳,本宜应承受雨露之泽,即承春早。即迎春早的意思。而其清香由于开在冰雪中,所以尘埃不扬。第四联“堪把依松竹,良涂一处栽”,堪,可也。依,傍也。涂,通途。全句说:实在应该让梅花和松竹傍近些,让它和松竹一起栽植在理想的地方。 松、竹经冬不雕,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明程敏政就有《岁寒三友图赋》。诗人认为,既然松、竹、梅具有共同的品格与情操,就理应受到相同的礼遇,可见朱庆余以梅同松竹并列看法,于后人大有影响。朱庆余在仕途上是很不得意的。他赞扬梅花高雅坚贞品格,显然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也许可以说是诗人理想人格的含蓄写照。 这首写早梅诗的鲜明特点是,首先从梅与其它花不同之处落笔,点明其天性特异,然后中间两联具体描绘这特异之处是承春早、斗雪开、宜雨露、隔尘埃,给人留下鲜明印象。最后又以松竹相匹配作结与开首照应回环,突出了梅花所具有的坚贞品格。这种以物比物,物物相衬的手法,具有相互映照、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早梅》zao meiEarly Plum Blossom→戎昱 (Rong Yu)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